- A+
洛克王国卡秋莎绝版了吗,你看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吗?
记得在初中的某个夏天,我见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我在屋子里看书,偶尔抬起头,发现我屋子的左边太阳当空,轻风和煦,右边却下起了微微细雨,而一道彩虹就横跨在左边的天空。大自然的瑰丽奇彩就这样对立而又统一的展现在我面前,我的心中升起了辽远的想象,想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生命。我处于阴阳两界的矛盾中,质问自己:你是如此平凡,自我的生命微如蝼蚁,在宇宙的广阔无垠中,在时间的横无际涯里,你只是一粒尘埃。那么,尘埃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大自然的神奇变幻,我们了悟了多少?在滚滚的社会巨轮中,我们又扮演什么角色?个体的渺小在大时代的改革甚至是革命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时我在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可是,我为什么要死呢?我如此年轻,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为什么要死?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却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他闭上眼睛,用力划着船,嘴里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这是孙少平在失去田小霞后的一段描写,于是,我心里的右边天,似乎也明媚着暖暖的阳光。
在路遥的小说中,世界是平凡的,它只是黄土高坡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人物也是平凡的,他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中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
然而,他讲的不仅仅是平凡,而是一种信仰和追求。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可只要你能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在书中,路遥歌颂过爱情,他说:“干涸了,爱情的河流…不,爱的海洋永不枯竭!听,大海在远方是怎样地澎湃喧吼!她就在大海之中。海会死吗?海不死,她就不死!海的女儿永远的鱼美人光洁如玉的肌肤带着光闪闪的水珠在遥远的地方忧伤地凝望海洋陆地日月星辰和他的痛苦…”“别了,草原!别了,雪山!别了,我亲爱的姑娘!无论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福你美满地生活在人间。我会永远珍藏着你的微笑,那支青春和爱情的歌;愿你听见这支歌。我仍然在焦渴地企望,某一天,甚至我们已白发苍苍,我们或许还能相见;如若不能,哪怕是在梦中,或在死后的另一个世界里…别了,我心上的人!”
路遥也赞美过故乡和生活:“黄原,我的慈祥而严厉的父亲!我又回到了你的怀抱。我是来这里寻找往日那些失落了的梦?是寻找我的甜蜜和辛酸?寻找我的流逝了的青春和幸福?”“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但生活又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会一直走向前去。”
然而,我认为他最终想表现的,是青春和生命,《平凡的世界》最后写到:“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是的,爱情,故乡,生活,奋斗,所有他写的一切都是属于生命的东西。
文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有感触的话:“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你,为了写瞬间的辉煌,忍耐了多少暗淡无光的日月?你会死亡,但你也会证明生命有多么强大。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磐,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在这里,作者用热情洋溢的笔触,歌颂生命的顽强不息,歌颂生命虽然像花一样渺小的存在,却从不拒绝过开放。那么,就不必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也不必苦苦追索,陷于迷雾。我们证明自己的方式,就是活着,去劳动,去奋斗。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当我们吟诵叶赛宁的这首诗,我们告别的不是青春少年,而是以一种成年人的生活态度,缩小个人的痛苦,在历史的进程中,或者仅仅是在自己的心中,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_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
人的命运到底是沉浮在像云一样已经决定好的潮流之中,还是能够跟随着自己所选择的潮流呢?不管选择哪条路,最后可能都会走到同样的终点。但是,生命的目的不是幸福和快乐,生活的本身,也不是伟人和平凡人的比价尺。当我们选择了后者时,就可以为活着的目的而努力,而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最后,用简祯的一句话作结:所有不被珍视的生命都应该高傲的绝版!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