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荆州九郡地图(为什么宜昌和襄阳争当第二城)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三国荆州九郡地图,为什么宜昌和襄阳争当第二城?

不好回答,你这一下来俩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么说吧,三个城市关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三地的GDP收入大致相同,湖北的宜昌和襄阳要高于南阳,而南阳和襄阳的建城历史要高于宜昌。既然你提出你的问题,那就有回答的理由,鄙人不才,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你对比,错了就当探讨沟通,感觉有道理就来点个赞表示鼓励。

问题一:宜昌为啥和襄阳争取第二?

提出问题首先要找到根源:宜昌说是湖北省第二是根据宜昌历年来的GDP来衡量,而襄阳说自己是湖北省第二是根据城区面积(GDP我查了下,历年来只比宜昌少几个点,都是3000亿以上,都超过部分省会城市,旗鼓相当)

咱们发个图感受下:(宜昌和襄阳GDP基本持平,不分伯仲)

那么评价一个城市谁牛,直观对比就是城区面积,另外就是政府说的GDP你拿数字说话,另外你从人文历史,你从城市发展水平,国家扶持力度,和城市获得荣誉来说,都是可对比的范围,一句俩句话说不清楚。不过可以看到的是,宜昌处于山城,发展潜力受阻,而襄阳处于江汉平原,城市发展潜力巨大,举个很直白的例子:当年十堰在湖北省发展可谓如日中天,有二汽作为依托,发展迅猛,可是到了后期由于十堰也是山城,十堰已经满足不了二汽发展的需求,你比如医疗、教育、土地(非常重要),政府支持。那满足不了直接的后果是,二汽一部分搬离到武汉,一部分到襄阳,部分遗留十堰,至此十堰开始没落。长期来说,襄阳的发展还是要大于宜昌,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真理需要时间来检验。俩地都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北一 南,平衡发展才是硬道理!

问题二:南阳和襄阳争诸葛亮?

还是老话,提出问题首先要找到根源:南阳说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是因为,诸葛亮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阳说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是因为,诸葛亮的千古名篇《隆中对》,另外的观点就是此南阳非彼“南阳”(啥意思呢,就是说现在的南阳只是特指宛城而不是古南阳,古南阳含河南大部和襄阳部分地区),所以这才是俩地争论的焦点之所在。

其实这个问题古代的时候 也有争论,“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朝顾嘉衡写下的著名对联。原对联解释出来的意思就是:诸葛亮一心为国,并不分君主是贤明的刘备还是昏庸的阿斗;下联说诸葛亮名垂千古,为天下传诵赞扬,又何必分辨什么襄阳、南阳呢?

这是说的一桩历史"公案"。原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忆自己未出茅庐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但《三国志》上又有一个"隆中对",隆中在湖北襄阳境内。于是,南阳人和襄阳人都说诸葛亮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文人学者是纷纷引经据典,互不相让,明清时期即打起了笔墨官司。到了现代,很多专家学者,俩城市的历史学者专家啥的,都齐聚北京和北京的专家学者共同沟通和探讨,最后定论大家相必也都知道,定的结论是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有需要详细的了解可以查找资料)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至此诸葛亮寒窗苦读的地方告一段落,但是后期南阳民间意见颇多,比如2010年凭借历史剧《三国》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最佳导演奖,高希希根据历史学者定义的内容拍摄的三国题材电视剧,遭到南阳人的强烈反对,更有甚者打砸电视机,以表示抗议。

个人感觉俩地的历史纠纷古代皆有之,清朝到现在都几百年了,历史没有解决的问题,后人岂能完美解决,俩城市共同发展才是真的,整那些虚的有伤害俩市人民的感情。引用顾嘉衡写下的著名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是你的是他的,最后都是国家的,整那些虚的有何意义?

完!!!

喜欢就点个赞呗!

三国时说的荆州九郡指的是哪九郡?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与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刘备和孙权势力瓜分。曹操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归曹操。 一般认为这阶段三家各占三郡的局面是“荆襄九郡”一词的来源。 荆州,是三国时期的军事战略要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因失荆州而使统一中国的霸业不能实现;刘备因借荆州而立,取得西蜀之地而与魏、吴共为三国,但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导致吴蜀联盟破裂,形成长期与魏对峙的局面,最终三国归晋;吴因借荆州而和刘备成为联盟,在赤壁大破曹操,却因强攻荆州,杀死关羽,差点亡国,最后虽有荆州,却失去蜀国,唇亡齿寒,相继被司马氏所灭。 在荆州这片土地上,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成王败寇。

现在位于荆州的荆州古城是哪个州或郡的治所?

是南郡的治所,现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

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

南郡:秦置,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府之南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荆州市)。三国时期东吴在赤壁之战之后由周瑜率军攻占江陵;之后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考量之下,为了让刘备能够正面面对曹操势力,孙权把南郡移交刘备,而刘备便将郡治移到之前所建立的根据地公安(在今湖北公安县东北,与江陵隔江相望),同时曹魏占领南郡北部襄阳。后智取南郡的故事也发生于此。晋代郡治回到江陵,唐代南郡更名为“江陵郡”,后来升为江陵府。

荆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荆山、衡山之间。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渐小。东晋定治江陵(现属湖北),为当时及南朝长江中游重镇。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江陵。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 ,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

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

荆州是古代九州之一,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版图,到东汉末年荆州所辖的地域进一步扩大,逐渐有了荆州九郡的说法。

在东汉末年荆州几度易手,刘表、刘备都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他们都没有完全占据荆州九郡。

荆州刺史刘表,占据荆州八郡

刘表“单骑入荆州”似乎是很强大的样子,但是暴露出了麾下无人可用的弱点。

可以说一代名士刘表,就是拿着董卓给的任命他为荆州刺史的圣旨招摇撞骗,这才有一大批荆州世家依附刘表,坐稳了荆州刺史的宝座。

但是无人可用的刘表,真的能够完全掌控荆州九郡吗?

实际上刘表完全被麾下的世家大族架空,就连老婆都是娶的世家之女“蔡夫人”。最关键的是,此时荆州九郡之一的南阳郡,就在袁术的手里。

身为汉室宗亲,刘表虽然占据荆州八郡,但被手下架空毫无作为,只能被动挨打十分可悲。

刘表死后,荆州几经易手,在赤壁之战前,曹操自己占据了荆州北方四郡,刘琮继承了刘表的家业,但是却拱手让给曹操,是为“刘琮束手”。

可以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完全占据了荆州八郡,孙权、刘琦共同占据了江夏郡。

赤壁之战对东汉末年其为重要,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痛打落水狗,最重要的是伺机抢占地盘。

刘备实在是穷怕了,眼疾手快一下子抢占了荆州四郡,曹操依然占据着荆州北方三郡与江夏郡的一部分,孙权竟然只抢到了一个江陵郡和战前就有的一部分江夏郡,收获最少。

为了促成孙刘联军共同对抗曹操,刘备又厚着脸皮向孙权借来了江陵郡,这才占据了荆州五郡之地。

但是在刘备占领西川以后,孙权就不干了,心里特别不痛快,面临曹操强大攻势的刘备只能与孙权何谈,将荆州三郡还给孙权。

至此,荆州九郡平分为三部分,三国各占三郡,成为三方交战的焦点。

所以刘备手里所谓的荆州并没有那么强大,只是三分之一而已。

而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完全丢失了荆州,想要北伐,只能从汉中出兵了。

所以并不是荆州不强大、不富饶,而是始终没有人能够一统荆州,并以此为基业开疆拓土。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为什么最终却未能成就三国霸业?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表就是一个酸腐文人的代表,狭隘、无能、多疑、无决断、志向小,坐拥荆州七郡(后改九郡)却错失天下。可是,历史上的刘表真的是这样吗?他又为何没能成就一番霸业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刘表的一生,来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刘表。

01.出身宗室且富有才华,却因“党锢之祸”耽误大好青春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刘表出生于山阳郡,根据《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的记载,其先祖鲁恭王刘余乃是汉景帝刘启与程姬之子。可见,就出身而言,刘表乃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比刘备那个“皇叔”可要靠谱多了。

刘表不仅出身较好,且年轻时也算是个有上进心的大好青年,早年曾拜入南阳太守王畅门下,经过潜心修学,刘表不仅精通儒学,且在书法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不过,当时东汉朝廷已是日薄西山,宦官集团与士大夫、贵族矛盾日益尖锐,刘表则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被称为“八俊”之一(《汉纪》称“八顾”,《汉末名士录》称“八友”),结果刘表固然得以声名高涨,但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受到牵连,从而被迫逃往。

直到 光和七年(184年),随着大将军何进执掌大权,不仅“党锢之祸”中的部分受害者得以翻案昭雪,士族、名士也开始得以入朝为官。这种大环境下,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推荐再次入朝,出任北军中侯,这一年刘表已经42岁了。要知道,北中军侯掌监北军五营,可是卫戍宫城的最高武官,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不过,刘表的好日子并未过多久,仅仅五年之后,随着汉灵帝的驾崩,东汉朝廷再次陷入乱局,大将军何进死于“十常侍之乱”,紧接着奉诏入京的董卓迅速掌握朝中大权。如此乱局之下,刘表又将何去何从呢?

02.仅用一年镇服荆襄七郡,“单骑入荆”彰显胆气能力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入京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开始拉拢士人阶层,不仅为“第二次党锢”中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而且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甚至将与自己有矛盾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都任命为了地方太守。彼时,因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在士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刘表,便被任命为了新的荆州刺史。

△初平元年(190年)东汉局势

当时,天下乱局已现,江南宗贼甚盛,荆州局势的混乱丝毫不亚于北方,袁术屯兵鲁阳虎视眈眈,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称霸一方。结果,导致刘表这个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根本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上任,只得匿名独身赴荆州。

刘表至荆州后,单马入宜城,凭借在士人中的声望,成功博取了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人的好感,并在蒯越的帮助下,在宴会上一口气诱杀了五十五名贼首,袭取了他们的部众,又成功劝降了江夏张虎、陈声,而其余各郡守县长听说之后,大多解印而逃,刘表遂得以迅速控制荆州大部。

此后,刘表开始着手巩固自己对荆州的统治,一方面通过与当地豪族蔡氏联姻(迎娶蔡瑁的姐姐),迅速赢得当地豪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通过自己的声望,以及开经立学,爱民养士的方略,获取士人和百姓的支持。在刘表的努力之下,荆州局势很快得以稳定,这时的刘表已经49岁了。

在刘表成为据地千里、带甲十万的一方豪杰时,曹孟德尚无根基之地,刘玄德还在公孙瓒手下混日子。如果此时刘表选择走出荆襄而争夺天下,未必便没有一搏之力,可惜由于荆州刚刚平定、局势不稳,因而刘表并未参加随后的讨董联军。

03.各地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刘表治下却宛如世外桃源

酸枣联军讨董虽然未竟全功,但董卓在西迁长安之后还是被吕布杀死,此后各地诸侯开始陷入混战之中,战乱之下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然而,刘表治理荆州十八年,却是百姓安乐、豪强悦服,学子欣欣向学,黎民安享太平,宛如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

在刘表治理荆州的十八年,除了早年因平定内部而主动出兵之外,此后的战事基本以防御为主,而从未有主动对外用兵之事,例如初平二年防御袁术的进攻,同时又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寻求周边局势的均衡,例如与袁绍结盟而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

刘表治理荆州期间,对外的主动扩张其实只出现过一次,那便是曾试图吞并交州。建安八年(203年),交州牧张津被部下杀害,刘表随即派赖恭出任交州刺史,但这种吞并却并不是以武力为主,而只是想要在朝廷之前达成既定事实罢了。

可以说,在那个各地混战的时期,刘表治下的荆襄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因而大量为了躲避的士子都跑到了荆州,例如“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的荀攸,又如“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的杜畿,再如“听习经业,义理精熟”的叙述,还有诸葛亮、庞统,以及曾在刘表麾下任职的贾诩。

04.刘表之所以没有逐鹿天下,更多源于对自身的清晰定位

正如前文所说,刘表自身并非没有能力,这点从其“单骑入荆”仅用一年便平定荆州便可看出,同时他也并非没有参与逐鹿的资本,毕竟后来的军阀们起步比刘表都要晚。那么,刘表为何放弃了争夺天下呢?

个人认为,或许这主要源于刘表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刘表很清楚,自己即没有夺取天下的纵横之才,根本不是曹操、孙策等人的对手。同时,他也没有超人一等的军事才能,要知道光是平定张羡的叛乱,刘表就花去了数年时间,直到张羡去世,刘表才成功拿下长沙。刘表很清楚,自己的才能只允许自己做个勤勤恳恳的守土之臣。

因此,他并没有对外有所图谋,所求者不过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百姓们创造一方净土,求一生富贵罢了。刘表也好,刘备也罢,刘表所需要的的不过是一个在北边抵御曹操的人选罢了,东边则有黄祖和刘磐,如此保住荆州一方太平也就够了。

与此同时,刘表的年龄也是个问题所在。正如前文所说,刘表的大好青春被“第二次党锢之祸”给耽误了,等到其真正牧守一方,拥有了自己地盘时,他已是年近五十的老者,而当其消灭张羡,真正将荆州纳入治下时,刘表更是已经58岁了。如此年纪,想要他再想年轻人那样拥有拼劲,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他此时想的是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位置传承下去,毕竟晚年的刘表被继承人问题实在搞的头大。

曹操固然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并非每个人都如曹操那般拥有雄才大略,刘表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因此他所要做的,所能做的,也只是个“治世之能臣”罢了。

如果早生几十年,在太平盛世时期,以刘表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名臣,辅国理民,造就繁华盛世。可是,不管刘表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他毕竟生在了乱世,你想守住一方净土,可他人却早已虎视眈眈。

所幸,在曹操真正南下夺取荆州之前,刘表便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去世了,这使其并未亲眼看到,自己治理了十八年的荆襄,陷入战乱之中。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