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三国杀吴蜜,研究易经要从哪里开始学?
《易经》的基础是五行阴阳理论,个人建议先去看《五行大义》这本书,这是隋朝时期一位叫萧吉的人写的,系统的介绍了五行的基础概念,先把基础概念理解了,在去研究《易》。
“事即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记,象则可形。可行可记,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是也。—萧吉”
李云龙为何心甘情愿替楚云飞卖命?
能大吃一顿,谁不去,就李云龙和魏和尚,半年吃不到一口肉的。和尚知道去大酒店下馆子,李云龙要是不去,和尚第一个不干。
说正经的,这个事压根就不是谁给谁卖命的问题,而是民族大义。
这不是晋绥军的事,而是中国人的事,就不涉及到卖命不卖命的说法了。都是抗日军人,你的事不就是我的事么?这不是李云龙掺和晋绥军的事,这件事上,李云龙就不是外人。
要说过节,所有端着枪来中国的,都和李云龙有过节。更何况平田一郎,宪兵队队长,没立过什么功,怎么当上宪兵队队长的,手上沾了多少血?他的所谓军工,都是刻骨的仇恨。
所有侵略者,都是仇人。从平田一郎是个日本宪兵队队长来看,他和李云龙就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李云龙是什么人?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军人,爱国军人,那个年代,没点血性和情怀能当团长么?楚云飞呢?同样有血有肉,满腔子热血就是消灭日本鬼子的。两个人都是职业军人,都是爱国军人,只不过立场不同罢了,本质上没什么区别,要说有区别,顶多就是楚云飞比李云龙多认识几个字。
再说心甘情愿卖命这事,倒也不是老李心甘情愿与否,就是李云龙和楚云飞一堆好基友约会,碰巧遇上这么一档子事,老李顺手就把事情办了。也算是楚云飞给李云龙下个套,李云龙也不好意思拒绝,李云龙要是拒绝了,那丢人的就不是他自己了,而是八路军了。
李云龙是没有理由拒绝,李云龙楚云飞都是处于一个互相试探,而且这个试探从来就没停过。这其实就是下个套,但是明知道是个套,也必须得钻。要是别的事,李云龙拒绝了就拒绝了,楚云飞请李云龙去打鬼子,李云龙不干,这老李的老脸还要不要了?
说到底,这其实不是李云龙掺和晋绥军的事,面对鬼子,这就是自己的事。要是楚云飞拎着枪和阎老西或者常凯申打起来了,来请李云龙帮忙了,这李云龙可以拒绝,人家国军的事,你一个外人瞎掺和啥,掺和不明白,自己就搭进去了。
▲有酒有肉的,团长不去,俺去
立场不同,没关系,关起门来,还是自家人。更何况,楚云飞李云龙私交本来就不错。再看那个平田一郎,老李就算自己碰上了,也得锤他一顿,谁让他是鬼子呢?
有什么好书推荐一下?
建议四大名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经历过时间检验的,肯定是好东西。
老少普及版,建议读水浒西游
《水浒传》跟《西游记》,用的是白话文,非常接近现在。两书均以情节取胜,里边的诗词也不是太深奥,不管什么学历层次,读起来基本没啥障碍。
西游记和水浒,很多故事和歇后语,非常深入人心,八十岁老太太也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的故事。
伟人毛泽东最喜欢读水浒,对人物非常熟悉,开会时不时引用水浒人物和段子,而且点评得非常经典。
这两本书的电视剧也不错。央视版水浒和西游记更是经典,特别是西游记不知轮播过多少版。
“水浒”有三个版本,1984年山东版,1998年央视版,还有一个浙江版,也是轮过很多遍。看书比看电视更有意思,而且情节大概都了解,读起来更精彩。
高级进阶版,建议选三国红楼
三国红楼有点难度系数。
一是人物多。三国人物太多,红楼的小姐丫鬟多,如果脑子不够用,可能读起来有点麻烦一点。二是诗词多。尤其是《红楼梦》,诗词是精华。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可能体会不到其中的内涵。
《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这两本书也有好几个电视连续剧版本,央视版最佳。
相对而言,看原著比看电视剧更有意思。
个人意见,供参考。
国学大师王国维?
王国维,字静安,他是中国近现代的一位极具盛名的学者,他博学多才,对哲学、文学、美学、史学、古代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美学和文学方面。
他是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大成者,又开创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先河。
他曾以自身深厚的才学,想把西方美学、西方文学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和理论中,从而希望能有一个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
正是因为王国维在美学和文学方面的极高成就和声望,所以他被誉为“中国近300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80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总之,王国维是一位很有名望、极具盛名的学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声望的人物,却于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水自尽了。
那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要投水自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王国维。
王国维于1877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海宁州的一户书香世家,正是由于他出生于这样的家庭,所以从小受文学熏陶的他,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及打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王国维从接受童蒙教育开始,不仅受到了严师的教育,而且还有父亲的指导,使得他很小的年龄,就已经是一位博览群书之人了。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王国维则逐渐成长为了一位深受推崇的国学大师。
清朝灭亡后,王国维去到日本居住了四年,在这四年里,他不受外界的干扰,得以能认真的做学问,并把自己研究学问的方向,转向了经史领域。
1923年,这时的溥仪虽然已经退位多年,但在清朝遗老遗少的心中,他始终还有一定的地位,同时在当时的国内,溥仪也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也正是在这一年,溥仪选任王国维为自己的南书房行走,在以前,想要做南书房行走,大多都是进士、翰林以上的身份才能担任,如今王国维担任了此职,也算是受到了溥仪的“知遇之恩”了。
然而好景不长,到第二年10月的时候,也就是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首都革命,不仅让清室搬出皇宫,而且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此时王国维正深受溥仪器重,可谓是溥仪的座上客。而溥仪无辜被赶出紫禁城,这让王国维感到很羞辱,所以就和一些清朝遗臣商量,要一起为清朝殉节投水。
当时王国维已经有投水殉清自尽的准备,但由于家人的缘故,他暂时放弃了为清朝殉节的想法。
然而,到了1926年,又发生了一件让王国维非常痛心的事,这一年,王国维的长子因病去世,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王国维长子的去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在心灰意冷伤心之下,投水自杀的念头,再次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起床后,洗漱吃饭,一切都和平常一样。吃过早饭,王国维又去给学生考核成绩,然后又和同事谈了好久关于下届招生的事。
王国维此时做的这一切,都没有什么异常。
然而,当他谈完正事后,就离开自己的办公室,然后一个人去到颐和园。
在颐和园,王国维抽了一支烟,没多久,他突然纵身一跃,就投水自尽了。
王国维去世后,人们在给他办理后事的时候,从他口袋中发现了一个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张纸条,分明就是遗书,而他的自尽,也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当然,这份遗书中并没有直言王国维为何投水自尽,所以一直以来,有关他投水自尽的原因,说法很多,其中有以下几种。
一,溥仪皇帝虽然在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了,但他还是有自己的小天地,也还有一定的地位。最为重要的是,他器重王国维的才学,并让他做南书房行走,
这对于王国维而言,溥仪皇帝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王国维自然有可能对溥仪以死报之。
后来溥仪在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王国维深感羞辱,所以就有了殉清投水之心。
二,王国维长子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从而有了轻生之念。
三,从王国维“遗书”中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句话中,可以理解成,此时遭遇变局,不能再受一次辱。
这里所说的变局,就是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逼北方,王国维自认为是清朝遗臣,他担心国民革命军一旦进入北平,自己就会落入北伐军之手,到时肯定会受辱。与其到时受辱,不如现在殉清。
当然,王国维投水自尽的原因,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大家觉得还有哪些原因?
为啥徐志摩被人称为民国第一渣男?
金庸先生笔下有这样一个角色,其名叫“云中鹤”,《天龙八部》四大恶人之一,轻功了得但为人奸诈,尤其好色!
“妙极,妙极!我早就想杀其夫而占其妻,谋其财而居其谷”
而巧的是,徐志摩的众多笔名中,也有一个叫“云中鹤”的!看来金庸先生对于他这个表哥,不太感冒!
诚然,徐志摩有才,游学英美且不说,就凭他民国时期北大教授的身份,就极具含金量。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的北大教授,基本都是“大家”!
但是有才归有才,徐志摩这个人的爱情观真是没有底线,绝对的“渣男”一个!
许多人都在传颂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如何浪漫,然而大家看不到的是,他的这些所谓“浪漫”,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绝对痛苦之上的。
在林徽因和陆小曼之前,徐志摩有过一段婚姻,他的妻子叫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出身豪门,父亲张润之是上海富商,哥哥张君劢是当时的政界大佬,正是由他出面,将15岁的妹妹嫁给了18岁的徐志摩。
诚然,这是一场包办婚姻,用徐志摩的话讲,就是“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
然而,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这种婚姻很常见,徐志摩他也接受了。两年后,张幼仪给徐志摩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后徐志摩便游学去了,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家族传宗接代的责任,理所当然的去追求他所想要的爱情。
从美国到欧洲,辗转两年之后,他终于在英国遇到自己所谓的心爱之人——林徽因。
林徽因作为新时代的新女性代表,有才有颜,英文讲的地道,眼界也比张幼仪开阔,而且她还比张幼仪年轻。
如此一对比,张幼仪显然是要土得多,于是他不禁越发嫌弃弃自己的原配妻子来,并疯狂的追求林徽因这位新时代女性,全然不顾他已经结婚。
当初张幼仪曾远渡重洋去找过徐志摩,结果看到对自己冷淡的丈夫,面对别的女人是却如此热情,实在太可怜!
当然了,虽然有些渣,但也还是可以理解,毕竟包办婚姻,也许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根本就没有爱情。
但后来发生的事,那就纯属人品问题了。
徐志摩嘴上说着不爱,身体却很诚实,远赴重洋来找徐志摩的张幼仪再度有了身孕。无论有无感情,作为男人,这个责任你必须的负啊!
可是徐志摩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追求林徽因,居然对有身孕在身张幼仪提出了离婚!
于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就这样诞生了。
孤儿寡母,就这样被徐志摩以“爱情”二字所抛弃,简直渣得没边!
“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然而,就算是如此得“牺牲”,徐志摩还是没有能和林徽因走到一起,林徽因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沉稳得梁思成。
或许这就是报应,徐志摩在后来与朋友妻子陆小曼的感情也是非常坎坷,那都是后话了,不提也罢!
我只是可怜张幼仪,15岁就嫁给了徐志摩,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结果被无情抛弃。
然而即使这样,张幼仪依然深爱着徐志摩,她在晚年曾这样说道:“在他(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徐志摩说:人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只求在最美年华遇见你!
我想这句诗,更适合张幼仪吧,她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因为和陆小曼再婚而与家中决裂。是张幼仪为他照顾双亲,给徐志摩父母养老送终。
中国传统女性的柔顺之美在此显现的淋漓尽致。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