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闻一多代表作,朱自清哪里人?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
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
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现代诗你觉得谁写得最好?
现代诗发展到时下已经历了几个写作时期(代),每个时期都涌现岀了不少代表性诗人。鉴于是问答于此就不连篇累牍地逐时期列举了,以下几个是我心目中的“最诗人”!我认为他们写的最好!
艾青、卞之琳、北岛、西川、张二棍。艾青的作品勿须我多作废话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可谓家喻户晓;卞之琳的《断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中国现代诗史上的不杇名篇;西川岀版有《虚构的家谱》、《大意如此》等。西川的作品和创作理念在当代诗坛高标独立,自成气候;张二棍的诗是底层的诗甚至是绝望的诗充满着普世悲悯。其诗以批评精神和悲悯情怀为底色生动地展示了当下中国的民生状态,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棍著有诗集巜旷野》。其人曾获多次重要诗歌奖项。
最后说一下北岛。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名扬国际诗坛的大诗人。《回答》、《迷途》、巜结局或开始》、《宣告》、巜白日梦》等己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的不杇名篇。北岛的诗冷峻思辨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巨大的批判精神!北岛先生曾数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以上不同时期的诗人,对中国现代诗作出了不朽贡献,已经和还将继续推动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最诗人",都写岀了不同时期的中国最好的现代诗诗篇。如果非要我在他们中作个决断,选出谁写的最好———没办法,我只能忍疼割爱我选择———
北岛,赵振开!
你们喜欢余秀华这位女诗人吗?
谢谢邀答!
这几天似乎大家对余秀华诗人的关注又爆满了!对于其本人以及她的诗,我的态度也很中肯: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脑瘫女诗人!同样对于她的诗歌,我也是爱恨交加,一半欢喜一半讨厌!
余秀华,因为她的出身以及她的身体,她完全超出了我们常人所想象的范围,她之所以成为诗人,成为网红女诗人,是有多种因素决定定的!成为网红,是因为她的个性,她的诗歌以及她的脑瘫,当然我这里提出的脑瘫并不是对她残疾的不认可或者歧视,而是这是一个事实,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且正因这个事实,估计才使他成了网红。网红有的时候并不都是褒义词,好到极致粉丝也达到极致就成了网红!同样,一亇人或一件事坏到极致吸众人眼球也可成为网红!这就不明说了,网红一般都是红极一时的,就如同流行歌手爆红歌手或流行服饰一样。
近年来网上对她的评论也是褒贬不一,这也很正常。本来我们每一个人对同一首诗歌都有不同的看法。确实,说实话,一开始他的诗歌是非常的朴实纯洁,而且富有个性,大胆,不落俗套,清新高雅,甚至于有些想法是我们常人根本就无法想到的词语,余秀华,我们不能将太多的头衔,或是我们也不能把所有对诗歌的美好,对诗人的美好都强加于她一个人身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脑瘫人,脑瘫诗人,我们可以接受她所有的不完美,同样我们也可以接受她诗歌的所有的好与坏。这也是大家对她应有的态度!
所谓诗歌,就是把生活当中遇到的一切事情以及观点,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所谓的诗人就是善于写诗的人。但诗人并不能保证每首诗都是精品,每首诗都经得起推敲。也就如同一个正常的作家,他的每一篇文章并不能都是精品,他的作品当中也许有一部分是他的代表作,也有一些作品或小文章并不尽人意,这是很正常的。
那余秀华也应该是这样的,如她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有些不怀好意之人就把眼光全盯在这个睡字上,其实他这首诗歌里面他所用的一些字眼,以及她所想象的那个诗的意境还是很美的,只不过我们有些人用有色的眼光在评论她的诗歌,因此就认为她这个诗歌就蒙上了一种黄色的阴影。
当然了,后来在人们的吹捧下,在人们肆无忌惮的要求下,余秀华自己也许也就失去了控制,有点变得疯狂起来了。甚至在头条开视频,也有不少观众跟她直接对战,直接羞辱她,以她的个性她肯定不怕肯定会针锋相对的,这正中了某些人的计,于是,一个泼妇式诗人又产生了!
我一加入头条,我就关注了余秀华也看了她的许多视频,为她能够进入直播,把她所有的一切展现给我们头条的朋友,以及所有的观众朋友为她的这种勇气感到敬佩!能够走进直播,不在乎别人的观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这就是她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为他点赞!当然,在这所有的观众当中,什么人都有,有人是喜欢她的诗歌,欣赏她的诗歌,是从积极乐观的方面去看待,去分析,去理解她。但还有些人就是专门找她的岔子,专门钻牛角尖去针对她诗歌中的某些字,或者某段内容去强加给她一些帽子,我认为这对于一个脑瘫诗人来说是行不礼貌,很不文明,很不道德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客观地来看待余秀华,她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在她那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下,能够天天写出这么多优美的诗歌,确实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但她的文化水平她的生活阅历就那么一点点,这也成了她写诗的局限性,因此有些诗太直白太露骨,这也有情可原!
那些整天喷人骂人的那些人,你说人家师哥写的不好,或人家写余秀华写的诗歌淫荡诗歌嗯,低俗,那你写点诗歌错来看看你有多高的水平,你有多大的能耐,让大家来评论一下,不是也很好吗?光使用嘴巴子在喷,人在骂人,在修门不是你的修养啊!
余秀华,你走进了头条,又离开了头条是你的明智的选择,你不应该在这里抛头露面,与这些人斤斤计较,天天与这些无聊之人去针锋相对的对骂,你应该静下心来去写你的诗歌。你应用你的心,用你的手,去写你自己的诗才是最好的,不要过多在乎别人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
说实话我喜欢以前纯朴的余秀华及其诗歌,不喜欢她现在有些做作的行为与诗歌!
祝愿你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能够一帆风顺,能够写出更多更优美的诗歌出来,不要辜负那些支持你,欣赏你的朋友,包括我!
余秀华,希望你不忘初心,写出自己特色的诗歌,不要被人左右,不要成为众人的玩偶!相信你还是做你原来的余秀华最好!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勇敢面对,笑对一切!将人生过成一首美妙的诗歌,且行且诗,活出精彩!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积雨辋川庄作》一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它充分彰显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幽雅清淡的风格。有人曾把此诗推崇为全唐七律的压卷之作,说它达到了“空古准今"的极致境界,这固然是封建文人的偏爱,但此诗体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创造了令人愉快的情境交融的意境,却是不争的事实。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作的首联,描写诗人静观所见的农家生活。“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积”字兼有雨之时长与雨之量大之意。因为积,才让本来空旷的林子显得闷热潮湿。远处升起了烟火,那是农家在做饭。第一句中的积、空、迟,三个动词用得好。“积”让雨水有了长度和深度,“空”让林子有了胸怀和境界,“迟”让烟火有了味道和情绪。来此地隐居的诗人捕捉到这一瞬间,并赋予它们生活的情趣。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恬淡的、闲适的。
“蒸藜炊黍饷东菑”一句描绘出做饭的情景。蒸藜,煮野菜。在终南山区的人家的蔬菜来源以野菜为主。炊黍,熬制米粥,这是农家的主粮。吃野菜只能充饥,要想有体力,还需要食粮。这样的饭菜不是村姑自己食用,而是送给田间劳作的人。“饷”,本义为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是动词,这里是把做好的饭菜往田地里送。这一句中没有出现人物,但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推知,做饭送饭的是持家的村姑,在东菑劳作的是朴实的农民。
诗人在陕西蓝田终南山的辋川庄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在阴雨绵绵的季节,举目远眺,天气阴暗,暮色低垂,整个山庄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这时远方的丛林一片空寂,但见农舍的房顶上缕缕炊烟缓缓升腾而起,给这沉寂的山村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农妇们正忙着蒸藜炊黍,准备饭菜,送给正在东边田头辛勤耕作的丈夫。这里的描写体现了山村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山村景色和人物活动,我们可以想象农妇自由自在清静恬适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感受到诗人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的闲情逸致。
颔联状写山野的自然景色。这两句描写,可谓诗中有画,在描摹物态、表情达意方面臻于化境。广漠的水田,作物茂盛,一望无垠。辽阔的天空,白鹭翻飞,意态闲雅,给静态的画面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而茂密的丛林,蓊蓊郁郁,幽静清淡,跳跃在树枝上的黄鹂百啭不已,歌声是那么地悠扬动听。
这一句诗,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表现技巧。首先,诗人巧妙地采用绘画中的“着笔”技巧,雪白的苤、金黄的鹂,色彩搭配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诗人注重动态和静态景物的描写。白鹭翻飞,黄鹂鸣啭,为动态的描写。而广漠的水田、阴幽的夏木,为静态的描写。一动一静,动静相生,意境更显深邃。另外,诗人又巧置叠词,“漠漠”,形容水田辽阔,“阴阴”形容夏木茂盛,这既强化了语意,渲染了雨中空蒙迷茫的景物特点,又使诗歌语言朗朗上口,从而产生悠长动人的情味。
颈联,诗人由远观景物转人对自己禅寂生活的描写。“山中习静观朝槿”,诗人在这静寂的山中,观看朝开暮谢的木桂花,内心极为宁静,木桂花是人生无常的象征,此时的作者,已参悟人生,他在佛理和山水之中寻找寄托,因此,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
在鹭飞鸟鸣的美妙环境中,诗人的心情是淡淡的喜悦。远山耸翠,空谷寂然,诗人的心情趋于平和。这是诗人发现朝槿后的变化,看着朝花夕落的木槿树,诗人感到事物的无常,人世间的美好也不过如此。诗人忘却俗事的烦扰,盘腿打坐澄心、静静修持。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静观其变、超然物外的修为。诗人走累了难免肌肠咕噜,他没有去农家讨斋,而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食材就是露葵。静坐后用野菜充饥,去燥除烦,不也是一件乐事吗?这两句俨然一幅禅坐静观图:一位佛子在闭目坐禅,周围落英缤。
辋川庄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他内心淡泊无为的心境十分契合,他找到了自己精神的依托和无穷的乐趣。“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在松树之下,采摘绿葵,作为自己的清斋素食。王维崇尚佛学,追求宗教境界,因此,他要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甘愿以绿葵为食,这就使他的这首诗歌充满了禅意。这样的意境,已经超越了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意蕴,而进入了令人寻味的宗教境界。
最后一联,诗人戏称自己为“野老”,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心声:我已是心存禅意,内心寂静,任其自随遇而安,与世人无争了,一切名利、地位,都早己抛到九霄云外,谁还能无端地猜忌我呢?
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庄子·杂篇》中的故事:杨朱从老子学道,路上借宿于旅舍,其主人盛情接待,给他让座,但俟其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与之“争席",这说明杨朱己得自然之道。
另一个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海鸥非常亲近,互不猜疑,但有一天,其人之父叫他把海鸥捉回家来,待到那人来到海滨,海鸥因猜疑早已飞遁而去。诗人借助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随缘任运和空寂无为的禅意。
仅仅流传下来一首诗的诗人有哪些?
据了解:“仅仅流传下来一首诗的诗人”而且“这首诗却冠绝诗坛”的人,在历史上并非没有,但却也绝对不多!下面就个人所知,将符合题主要求的诗(含词)作及其作者分列如下,以期与诸位师友切磋交流:
一、《赠婢(亦作赠去婢)》(唐·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二、《春怨/伊州歌》(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三、《归去来引》(唐·张炽)
归去来,归期不可违。
相见故明月,浮云共我归。
四、《断句》(北宋·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全诗仅有此二句,故名“断句”)。
五、《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志南 僧)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六、《卜算子·答施》(宋·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七、《钗头凤》(南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严格地说,江郎个人以为能符合问题要求的,只有这几首诗(词)作及诗人,其他的好象都不太符合要求!如:
有人说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冠绝古今,难道也排不上吗?如果他只留传下来这一首作品的话,当然能排得上,但可惜的是,他传世的作品还有着一首几乎同样著名的诗歌,叫《鸿鹄歌》,所以好象也的确不太符合条件!
唐代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名传千古,但他的传世代表作品却有两首,另一首诗名为《代答闺梦还》,亦为优秀名作。
南宋林升,除了其名满天下的《题临安邸》之外,至少还有一首《长相思》。
清代大诗人袁枚,虽然只有《满江红》一首词作,一生中却留下了传世诗作四千余首。
诸如此类的,在历史上相当不少,但要么是作品并非单一,要么是作品知名度、影响力不够,很难达到问题要求的标准!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