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敖广,非人哉哪吒为什么是植物?
在四格漫画《非人哉》中,哪吒的身体是莲花。
哪吒之所以是莲花,还得从神怪小说《封神榜》说起。
在封神榜中,哪吒打死了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敖丙(非人哉中善财龙女的哥哥)。于是敖广向天帝告状,为此哪吒自杀谢罪了。之后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用莲藕、莲叶和莲花给哪吒从做了一个身体。
这就是哪吒是植物的来历。
西游记里乌鸡国的井龙王到底是谁?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乌鸡国,就上演了一场解救乌鸡国王的好戏。其中具体出场的主角,有孙悟空、猪八戒、青狮精、文殊菩萨和乌鸡国王,以及乌鸡国太子,当然,还有个神秘的井龙王。作为庇护乌鸡国国王的井龙王,可以说是这个解救事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他当初的援手,国王早就尸骨无存,更谈不上什么起死回生,再度称王了。
好奇心就来了,这个所谓的井龙王,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神仙背景呢?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井龙王的来路有点蹊跷。普天之下,四大部洲,四海五渎,六合八荒,东南西北,龙族子孙无数,各种龙王的府邸都在江河湖海之中,你比如当时鼎鼎大名的四海龙王敖广、敖闰、敖钦、敖顺,包括泾河龙王,以及碧波潭万圣老龙。而井龙王却是个另类的存在,而且是唯一的一个井水底下的龙王,这个井龙王似乎也是正常程序走马上任的。
吊诡的是,作为曾经天河水师统帅的天蓬元帅猪八戒竟然也认为,从来没听说过井水里还有个什么龙王。当八戒被猴哥诓下水井的时候,他还真就看到了水晶龙和井龙王,这井龙王还是他的老相识。这也可见,井龙王的存在是真的,同时表明,井龙王的任命是临时所为,不是天庭任命的常态,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私密设置,知者了了。连天上的水神天蓬元帅猪八戒都不清楚,绝密。
更为诡异的是,井龙王对八戒的态度很有意思,前恭后倨。根据《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设定,整个龙族,包括四海龙王,在当时的神仙界地位是比较卑微的,就是贵为龙族之长的头号人物东海龙王敖广,他见了大罗天上的大小神仙,包括美猴王孙悟空,从来都是自称“小龙”,很谦卑,很有礼貌。井龙王对八戒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井龙王直接端茶送客,把八戒给轰出了水晶宫,人给你了,避水珠摘走,你爱背不背,怎么个意思。这态度,对猪八戒来说,那是相当的豪横,非常无礼。
事出非常,必有妖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神秘的井龙王,他也是有来头的,他也是奉命而来,有尚方宝剑,才能如此摆谱,而且,很有可能,三界某个说一不二的大佬给了他更大更好的一个承诺,足以令他血脉喷张,侧目他人。
这个乌鸡国御花园中的井龙王到底是谁呢?长公子扶小苏认为,他就是西海龙王另一个龙子太子莫昂。三清道祖太上老君许诺他将成为西海龙王敖闰的储君,唯一合法接班人,而且,按龙族顺位轮序继承法,在东海龙王任职期满,退休后,将由他这个新的西海龙王接过这个龙族之长的位子。
这话怎么说的呢?今天,你我一起,来做个周详的探讨——井龙王的神秘面纱与道佛两派的杯葛。
第一、乌鸡国王遭罪与文殊菩萨的“惩戒”:不用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一)乌鸡国所在地是文殊菩萨要争取的一个国度。
唐僧师徒四人到达乌鸡国境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庙宇,名唤“敕建宝林寺”。
这个宝林寺是个什么样的庙宇呢?“三尊佛神现光”,嗯,是一座佛家寺庙。里面供奉着三尊佛:文殊、珈蓝舍与弥勒佛。
什么时候修建的呢?就是这个乌鸡国王登基大典之后所为,所谓敕造嘛,就是这个意思。乌鸡国王就对唐僧说了,他也是个新王,五年之前夺得这块土地,建立了乌鸡国,称王。可见,这是个新建不久的寺庙。
可是呢,这个寺庙规模可不小,整整285间房子,500个挂有度牒的和尚,这无不说明,乌鸡国国王对僧侣佛陀的高规格待遇,宠爱佛教。这可以视作是他一心向佛的一种贡献,对西天抛出的一枚橄榄枝。
后面文殊菩萨也对孙悟空说了,乌鸡国王乐好斋僧,所以才有意度他为金身罗汉。
有意思的是,乌鸡国王如此善举,应该得到善报,上天应该更加眷顾他吧?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做了五年乌鸡国王,打第一个年头起,整个乌鸡国就遭了罪,赤地千里,遭遇了旷日持久的大旱灾。
这个故事背后说明什么呢?我们有理由推断,这涉及到一段道佛之争。
乌鸡国之前的国度,很有可能,主要是推崇道教;在乌鸡国王立国之后,改头换面,开始宠爱佛教,又是斋僧,又是建寺庙。这就引起了天庭和玉帝的不满,所以,天庭阻断了降雨。明面上的操作,就是把当时值班乌鸡国一方的水龙王给“贬”到了乌鸡国御花园的水井里,嗯,妥妥的暗箱操作,这种对抗手段还是比较温柔一点好,不会搞那么僵。
文殊菩萨为什么会急匆匆地赶来度乌鸡国王为金身罗汉呢?就是这个意思,争分夺秒,先把局给做实了,把乌鸡国彻底搂过来西天,做成铁板钉钉的事实,这样,才是硬道理。也是,乌鸡国王不过仅仅才坐了两年王位,就算他做善事,能有多少,就直接可以晋身金身罗汉的果位?要知道,卷帘大将沙悟净为得一个金身罗汉,跟随唐三藏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路,九九八十一难,整整14年。亲,你看看,老沙这代价有多大。金身罗汉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乌鸡国这块地盘改道向佛,好事情,再加上天庭对乌鸡国的惩罚,不给降雨。西天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果断出手。所以你看,竟然直接把做了区区两年善事的乌鸡国王要提拔为金身罗汉,以表嘉奖。
(二)文殊菩萨失手乌鸡国与乌鸡国王的冰火两重天:道祖太上老君从中作梗。
文殊菩萨说,她化作凡人,去度乌鸡国王,却因与这个国王起了争执,言辞相激,乌鸡国王不知道犯了哪根筋,冒犯了菩萨,竟然把菩萨给捆绑扔到了御水河里,浸泡了整整三天。
这就奇哉怪也。文殊菩萨是什么人呢?西方极乐世界大名鼎鼎的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普贤、地藏王并驾齐驱的西方神圣,怎么会被一个凡间王者给轻易捆绑,还被强迫泡澡呢?
原来,文殊菩萨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个乌鸡国王,实际还有个神仙界更高的大拿,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三清道祖太上老君。这话怎么说的呢?
亲,你还记得吧?当唐僧师徒在宝林寺求宿的时候,在这个三佛寺庙里,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道人”。而且,仔细看的话,这个道人不得了。宝林寺长老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这个道人掌控,就是唐僧师徒被留下,最终,也是长老征求的这个道人的意思。这个道人是谁呢?没错,恭喜你猜对了,他正是三清道祖的某个化身,跟文殊下界一样。不信你看,宝林寺里供奉的可是文殊、珈蓝舍和弥勒佛这三位西方大佬,有哪个道人敢来管闲事,还管寺庙长老?这个人,必须是可以力压诸天神佛的第一神仙李老君。
乌鸡国立国,乌鸡国王斋僧,舍弃道家,敕建宝林寺,天庭就不满意了。玉帝眉头紧锁,一挥手就把当地龙王给打落到了水井里,不给降雨。
道祖喜欢打去圆场,给三界主宰面子,也是天庭分内的事情。于是,他就亲自出手了。
当文殊信心满满,高高兴兴地来度乌鸡国王的时候,道祖幻化的某个影子就罩住了乌鸡国王,对着前来恩赐他金身罗汉的文殊菩萨开口打骂,说了很多不恭谨的话,冒犯了菩萨,而且还把她推到金水桥下整整三天。
这会儿,你就知道文殊菩萨为什么不还手了吧?她面对的哪里是什么乌鸡国王呀?明明对面就是道祖本尊嘛!所以,她不能动手。只有一个字“忍”。
文殊就心说了:“治不了你的主子,我还治不了你嘛。”随后,文殊菩萨回灵山交法旨,给如来佛祖那么一通说,如来就指示文殊怎么一番,青狮精下凡,把乌鸡国王困水井里三年。
接着,我们继续往下看重点,具体分析,为什么井龙王会是莫昂太子。
第二、乌鸡国王遭难与莫昂太子临危受命:莫昂太子有天大的好处。
西天佛祖如来叫文殊菩萨安排坐骑青狮精下界作妖,化作全真道士,顶替乌鸡国王的位子,把真正的乌鸡国王推下水井,取而代之。事情闹大了,天庭一方是怎么应对的呢?
根据道祖太上老君的建议,玉帝和天庭做了这样一番工作——请出当地主管降雨的水神西海龙王家的莫昂太子。
(一)许诺丰厚的回报。
孙悟空大闹天宫就说过这样一句话“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美猴王要跟玉帝叫板,轮流坐三界主宰。这当然是不行的。不过,其他神仙,特别是下界的小神们来个轮替,还是可以的。
很有可能,四海龙王也是需要轮替值班做老大的。属下员工没点竞争意识,这当老板的小日子可就不太好过了。嗯,东海龙王这个龙王之王的位子,也是可以轮替的。
再者说了,哪吒闹海,托塔天王李靖这一家子对东海龙王实在不够友好。东海龙宫三太子敖丙直接被哪吒抽筋剥皮做腰带,就是东海龙王本尊也被哪吒按在地上一顿摩擦,甚至都直接在南天门扒拉老龙的龙鳞。东海龙王能不对哪吒一家有怨恨吗?这样的话,作为天庭总兵和三坛海会大神的李天王和哪吒,这一家就跟东海龙宫一家不大对付。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几个人不对付,搞不定就会影响工作进展。
玉帝就暗示了,下一届的龙族王者,龙王之王,可能要换人选。
在这个关键时刻,西海龙王三太子失手烧毁了水晶龙里的一颗龙珠,然后被送上了剐龙台。
这颗龙珠,就是玉帝给西海龙王的一个信物,有心选他的意思。可是呢,出问题了,龙珠毁了。三太子差点给活刮了,最后走上了取经路,算是戴罪立功,以观后效。这都是西天佛祖和观音菩萨的面子,玉帝也不好驳回。
西海龙王一家,正迫切需要一个机会,给天庭立大功,争取到这个水族至尊王者的大好前程。
道祖就跟玉帝一番商量,协商一致,安排莫昂太子出面,来彻底解决乌鸡国事件遗留的棘手问题。并且给了口头承诺:事成之后,扶莫昂太子上位,取代西海龙王宠爱的三太子,成为西海龙王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储君,同时,也将会是未来新任龙族王者的最佳人选。
这个回报对整个西海龙王,特别是对莫昂太子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事,这个回报足够丰厚,打动人心。三太子已经“废”了,莫昂太子来做替补,对西海龙王来说,也是能接受的。双方一拍即合,莫昂太子果断接受,出手了。
(二)莫昂太子化身井龙王和他的一番邀功表现。
唐僧师徒取经人要经过乌鸡国,宝林寺的长老是知道的,见到唐僧,他就脱口而出:“你就是东土大唐来的取经人?”可见,他是知道的。被罚杂役的小和尚们也说,他们得到过神人托梦,说是唐僧手下的齐天大圣孙大圣爷爷会来搭救他们。这一点不奇怪,这个神人就是道祖本尊无疑。
乌鸡国王求唐僧解救,他是怎么知道的呢?也是托梦,道祖给的一个美梦。
接下来的操作,就更有意思了。夜游神一阵旋风,躲过了门口守护唐僧的各种护法神,什么六丁六甲,护教珈蓝等等,把乌鸡国王直接送到了唐僧面前。夜游神是玉帝敕封的天庭主管人员,值夜班的大神,负责明辨夜间吉凶善恶与对错的怎么个工作。
为什么是夜游神呢?一个是机密度高,另一个,则是重点,青毛狮子精,能量巨大。乌鸡国王就说了,他是告状无门:
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西游记》
亲,你看看,这哪里是青狮精的能耐大呀?这明明指的就是青狮精背后的主人文殊菩萨的能量大,朋友圈广泛。作为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跟地藏王菩萨关系好,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个意思。难怪乌鸡国王投诉不了青狮精。
跟夜游神一样,莫昂太子也是受命而来,同样都是奉的三清道祖的敕命。
莫昂太子遵照玉帝和道祖的指示,放着天空海阔的好办公室不坐,化身井龙王,在一口水井下硬生生地呆了至少三年。付出才有回报,对他来说,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都值得去拼搏一把。他主要做了这么三件事情:
1、奉命龟缩井底,不给乌鸡国下雨。
这一点,青狮精的对策,其实就是求南海观音菩萨,拿神奇的杨柳玉净瓶,用杨柳枝洒点甘霖雨露,对于一个小小的乌鸡国,西域小邦,也足够用了。
2、用避水珠保全乌鸡国王。
有青狮精和文殊在,加上地藏王菩萨的把关,倒霉催的乌鸡国王投胎都没门路,只能浸泡在水井底下。
作为井龙王的莫昂太子,就拿一颗仅有的宝贝避水珠,按在乌鸡国王的嘴里,保证了三年不坏之身。这也可见,这颗所谓的避水珠,或是容颜珠,就是玉帝给莫昂太子的一颗定心丸,跟之前送给西海龙王的那颗龙珠具有等同的意义,就是一件信物,有避水珠在,他就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既成为西海龙宫的储君,也成为可以取代东海龙王做为龙族最最尊的族长的继承人。
文殊菩萨就是知道,也是没办法的,没法为难莫昂。
3、把乌鸡国王交给取经人。
莫昂太子是等啊等,盼啊盼,盼星星盼月亮,就等唐僧和孙悟空师徒的到来了。说实话,对于一个娇生惯养的莫昂,这个妥妥的龙二代来说,井底的工作环境堪忧,通风不好,也不见光线,不好受。莫昂做井龙王,有点镀金的意思啊,对不对?
好消息来了,取经人来了,夜游神都出动了,还给井龙王莫昂捎话了。
然后,果然,天蓬元帅猪八戒下井,偶遇了。
莫昂在水井里呆了那么长时间,三五年,这滋味,就等有人接手呢。所以你看,八戒刚来的时候,井龙王是小心翼翼,礼遇有加,端茶倒水,各种果盘伺候着;当他把乌鸡国王送到八戒手中的时候,八戒不乐意了,井龙王可不就急了嘛!他就心说了;"我莫昂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自己都不知道,太清苦了。你就是天蓬元帅,天河水神,不好意思,不要托大,我也领有尚方宝剑,是三清道祖太上老君和三界主宰玉帝安排我怎么干的,就是要把乌鸡国王交给你们,叫他起死回生。拜托,不要耽误我的大好前程。“
如此,井龙王可不就豪横起来了嘛!
结局你是知道的,乌鸡国王起死回生,天庭满意。玉帝既惩罚了乌鸡国王五年,给了他深刻的教训,一趟生动的课程,又重新夺回了地盘,至少,道佛两家都能和平共处,有收获。对于文殊菩萨和整个西天而言,这个结果也是能接受的。文殊被水泡三天,青狮精也把乌鸡国王推进水井里三年,面子也算有了。
当然,这也侧面印证了一个观点:这个大局是由道祖李老君总体掌控的,不信你看,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乌鸡国王就是太上老君一粒九转还魂丹给救活的。
青狮精,夜游神,井龙王,任务都完成得相当不错。取经人也顺利经受住了考验,凑了一难。
第三、莫昂太子的继续努力与神操作:擒拿鼋龙与围殴犀牛精。
所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情,就要做好,做到底。莫昂太子正是这么干的。在天庭许诺的激励之下,莫昂太子意气风发,继续努力工作,效命天庭。
(一)大义灭亲擒鼋龙。
唐僧取经团路过黑水河,鼋龙作妖,阻路取经人。
当地水神就冒出头来告状,说是鼋龙抢了他的府邸,兴风作浪,遗祸一方。
这个鼋龙是谁呢?原来,他就是被人曹官魏征梦斩的泾河龙王的儿子,他的舅舅正是西海龙王敖闰,也就是说,鼋龙是莫昂太子的姑舅表兄弟。
孙悟空就去西海龙宫兴师问罪。这个时候,莫昂太子又一次果断出手了,把表弟鼋龙生擒活捉回西海。
亲,你且来看,莫昂此举,是个什么意思呢?妥妥的大义灭亲啊有没有?
嗯,这是一种表现,更是一种站队。当然,也是秀肌肉的意思。有能力有担当,可堪大任,怎么个意思。
(二)合力擒拿三犀牛精。
金平府青龙山四星协捉犀牛怪一节,猴哥搬来了救兵,四木禽星,就是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二十八宿中的四位,然后上天入地,钻山入海,最终搞定避水、避暑、避寒三位犀牛精。
这其中,也有西海龙宫和莫昂太子的功劳。
两只犀牛精慌不择路,一路败逃到西海里面。西海龙族一看猴哥在追逐犀牛精,西海龙王发令,莫昂太子全副武装,率领水族龙子龙孙对犀牛精一顿死追猛打,最后擒获了这两只犀牛怪。
莫昂此举,既帮助了美猴王等取经人,也实实在在地小露一手。在四木禽星这样的天庭二十八宿眼前,莫昂亮点绝活,当然有故意显摆能力的意思,也有给玉帝看的某种念头。
莫昂在用事实说明,他有能力继承西海龙王的王位,也有能力取代东海龙王、传承四海八荒龙族衣钵的神通和修为。
西游中乌鸡国御花园的井龙王,应该就是西海龙王的另一个太子莫昂,也就是三太子小白龙的亲哥哥,还是观音菩萨身旁的捧珠龙女的兄长。莫昂太子化身井龙王,是三清道祖和玉帝的暗中指示。乌鸡国王一味斋僧向佛,冷落了道家,招致天庭惩戒,五年无雨。而西方世界则抓住机会,派遣文殊菩萨来度乌鸡国王做金身罗汉,道祖插手,事与愿违,文殊被国王浸泡三日。青狮精痛下杀手,把乌鸡国王推到井水里三年,以示惩戒。化身泾水龙王的莫昂太子,叫乌鸡国大旱五年,并用玉帝御赐的容颜珠保全了乌鸡国王,最终借助道祖的九转还魂丹,使得乌鸡国王重获新生。莫昂太子得到了太上老君和玉帝的许诺:做一回井龙王,下基层锻炼一番,保他做西海龙宫的储君,等待接班东海龙王这个水族王者的位子。道祖玩得好,天庭来点激励鼓舞也是不错的嘛。
——越努力越幸运,无论怎样的遇见,都只是为了让你更加坚强,生活就是这样,越努力越幸运,努力做一个至真至善的人,最真实,最可爱。
为什么龙王姓敖?
曾经有个笑话:因为人们第一次见到龙,龙“嗷”地叫了一声,从此龙族就姓敖了。
可毕竟这是个笑话,揭开龙王姓敖之谜必须要从中国古老的神话入手,同时还要结合对古汉字的理解。
龙王一大家子人都姓敖,大多数人都是从《西游记》和《封神榜》两部小说里知道的。
被哪吒抽筋而死的龙王三太子叫敖丙,送给孙悟空定海神针的东海龙王叫敖广。
《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敖顺。
《封神演义》的四海龙王是:敖光、敖顺、敖明、敖吉。
此外,在无垢道人的小说《八仙得道传》中,四海龙王分别是:敖广、敖闰、敖祥、敖贵。
姑且不管龙王姓名的“版本”差异,他家姓敖是没跑了,这一点成为了明清话本小说体系的背景信息。
暂时抛开小说,让我们来看民间传说中一种神奇的鱼——“敖鱼”。
“鲤鱼跳龙门”都听说过吧,黄河的鲤鱼每年都要到龙门峡谷这个地方“开年会”,“年会”的主题就是跳高比赛,大家逆流而上,凡是跃过龙门山的就会飞腾变化,天火会从鱼尾巴烧起,烧完它就变成了一条龙,当然能成龙的鱼儿微乎其微,大部分还得接受自己是普通群众的事实。
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埤雅·释 鱼》)
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清李元《蠕范·物体》)
鲤鱼跳龙门
除了鲤鱼和龙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群体,那就是跳过去一半,结果又掉回来的鱼,它们有了龙的脑袋,却是鲤鱼的身子,这样的鱼称之为““敖鱼”。
由此可见,“敖”这个字一直是赐给龙类的美称。敖+鱼,则是指龙头鱼身。
此外,还有一种水族动物可以称为“敖”,即一只被神化了的大乌龟——鳌,准确应该写作“鼇”。这个鼇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只有在神话里才有。
先来看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蜗补天之后在想用什么支撑天空与大地
远古时代,天裂开了大窟窿,大地也倾斜了。此时,女蜗之神炼成了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稳定大地。
她把一只巨大无比的鼇的四条腿砍了下来,用它们撑起天地的四角,成为大地和天空之间的四根柱子(擎天柱),这就是“断鼇足以立四极”(见《淮南子·览冥训》)。
在其他神话中讲道,鼇可以背负起蓬莱仙山。(《玉篇》:“有神灵之鼇,背负蓬莱之山,在海中。”)
通常,人们把女娲砍断四肢的这个“鼇”解释为是一只巨龟。这大概是参照《说文解字》的释义。
“鼇,海中大鱉也。”鱉,就是甲鱼,类似龟。
然而,女娲补天的神话中并没有点明鼇就是龟,它具体的形象本来是存疑的!
女蜗断鳌足以立四极
个人以为,女娲所杀的鳌,其实是一种形象近似于龙,又带有鱼的特征的爬行巨兽。跟鲤鱼跳龙门变的“敖鱼”也有些近似。
这样,四海龙王之所以姓敖的秘密就有了答案:
古人认为,大地漂浮在海面之上,东西南北四方有四根擎天柱支撑起天空,这四根柱子被称为“四极”,它们原本是鼇(敖)身体的一部分。
这不正是东西南北四海龙王都姓敖的来历吗!
四海龙王(敖家人),实际上是《封神》《西游》等小说把天地之间的四极(鼇足)重新给拟人化了。
此外,从字义上看,敖,有“游”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敖,游也。
这个字后来被俗写为“遨”,并形成词语“遨游”,指快乐自在地嬉戏、游玩。
人们常说的“遨游四海”,完全可以想象成犹如四海的神龙(敖)那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此外,敖也通“螯”,即某些动物的巨足,比如螃蟹的两个大钳子。这个“足”的意思,正好符合女娲断神兽之足的意蕴。
敖,也通“嗷”,即巨大的叫声。常言道龙吟四海,龙的叫声震天动地。从这点上说,因为龙嗷嗷叫所以龙王姓敖,这个笑话说的也是正确的!
龙五爷为何方神仙?
五台山龙五爷,相传为东海龙王敖广第五子圣衍,后因文殊菩萨带走了歇龙石,也就是清凉石,追至五台山与文殊菩萨斗法,落败后被安置在了北台,为五台山施云布雨,当地百姓风调雨顺,后清朝时,康熙礼拜五台山,另一方面为寻找父亲顺治,一次突遇飞沙走石,天黄地暗,侍卫惊恐,后五爷显圣,护驾康熙有功,被封为广济龙王菩萨,赐龙参,半幅銮驾,赏龙袍,就是大家熟知的龙五爷了!
大龙的来历和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
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