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个吊桶打水歇后语(形容考试没考好紧张急了的歇后语)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十五个吊桶打水歇后语,形容考试没考好紧张急了的歇后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这是最常用的、最恰当的,形容心情紧张的歇后语。1、吊桶,两个人分别握住拴在水桶两侧的绳子,将水坑或水沟里的水,向另一水坑或水沟进行转移操作。毫无疑问,这是在不使用抽水机的情形下,最有效、最惬意的表演似的做法,令人赏心悦目,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2、可以想象,在有十五只吊桶先后进行操作时,在动作不一致的情形下,吊桶会有抛上、砸下的情形出现。因此,以十五只吊桶打水的形式,来表达因考试不及格而心情紧张极了的忐忑和不安。

歇后语打碎了的鱼缸七上八下?

歇后语七上八下前面一句是十五只/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1、意思 : 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2、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译文 : 胡正卿那人心里头就像有十五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内心忐忑,慌乱不安。

4、近义词 :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5、反义词 : 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大家风范★〔歇后语欣赏〕三比喻恰当?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窍开了六窍——一窍不通

十个牛栏九个空下半句?

上句:十个牛栏九个空,

下句:十五吊桶八个下。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个下联来自于这句歇后语,这是一副数字联,不好对。

大家有什么珍藏的歇后语吗?

谢谢悟空问答中的提问人,我的回答如下。

一,浅议几句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非常生动的俗语。有人把歇后语称为“俏皮话”,但是歇后语和俏皮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以这么说,从广义上来看,歇后语也是俏皮话,而俏皮话不全是歇后语。俏皮话不具有“歇后”的特点。所谓“歇后”,实际上是当说完歇后语的前半部之后停下来一瞬间再说后半部。歇后语的绝妙处也正在这短暂的停顿处表现出来的东西。

有人说表现出来的东西像一个妙龄少女在演一出妙趣横生的戏,让人想到那种又爱又恨、又骂又哄、又打又拉的娇嗔情怀。歇后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或更早的时候。

二,歇后语的结构:

第一,歇后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二,歇后语的重点在后一部分。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铺垫。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歇后”,也就是中间必须有一个小小的停顿。

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外甥点“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三,@文化六陈铺的记忆中有意思的歇后语倒是不少,仅举如下,但不一定有您珍藏的精彩。

烤猪脚不放酱油——白提(蹄)。

邮包掉进水田里——半信半疑(泥)。

鸡脚上钉马掌——不对题(蹄)。

棉花店关门——不谈(弹)了。

瓜子里出臭虫——不是好人(仁)。

黄牛的肚子——草包。

狐狸遇上小口瓶——插不进嘴。

王八的屁股——臭规(龟)定(腚)。

反穿皮袄——出洋(羊)相。

牛儿满山跑,兔子拉大车——怪得出奇了。

电视里刮黄风——迷不住观众的眼睛。

阎王老子开火车——上了轨(鬼)道。

桌子底下狗打架——为争一块骨头。

独木桥上唱戏——心宽路窄。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袋)不如一代(袋)宽。

说到歇后语的话题,@文化六陈铺就想起几十年前的一件糗事: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一伙同学在一起“展言子”,也就是比谁的歇后语储存量大,说实话比到最后都就有点“胡编乱造”了。

有人提议,能不将“不要脸”与“不要命”两个意思装入一句歇后语里,于是大伙在一起“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真还创造出一句歇后语:“脱了裤子打老虎——一不要脸二不要命。”

几十年过去,原来的同学只要碰一起,谁说都会借题发挥地说某人某人是一个“脱了裤子打老虎——一不要脸二不要命。”的人。单独分析此条歇后语,无论从语法、逻辑、引申义,比喻义上都还站得住脚。

但有“脱了裤子”四个字多多少少与“低俗”沾了一丝丝儿边。不再往下说了,担心过不了“反低俗助手”。有时,中国的文字有时就是这么有趣。

(谢谢阅读与关注@文化六陈铺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