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sss华人,你认为哪五位艺人不仅演技好唱功也很棒?
MIC男团的哥五个。
M.I.C.男团是中国内地唱跳组合,由王一浩、赵泳鑫、檀健次、池约翰、肖顺尧组成。2006年,由太合麦田进行封闭训练。2010年正式出道。每个人都具备唱、跳、演等实力。音乐主打Hip Hop风格,偏美式流行路线,舞蹈方面由美国教师定时培训,造型爽朗前卫。发行专辑《Rock star》《V》《色·COLOR》《SOLO》《M.I.C.》;写真集《Only One》;举办演唱会《X Party》;参加比赛:香港亚洲流行音乐节、金钟奖中国音超、国色天香;参演影视《雪域雄鹰》《军师联盟》等。
2010年10月20日发行首张EP《Rock star》,2011年11月11日发行首张专辑《V》,主打歌曲《Get it hot》广受欢迎。2012年8月8日数字专辑《色·COLOR》首发,2013年6月21日发行实体。2012年12月2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首场演唱会《X Party》。2014年以依次以“单飞”的形式,发布个人单曲,专辑《SOLO》于12月30日全网正式发行。2015年7月3日,发布团歌《Only One》。2017年12月25日,发行同名EP《M.I.C.》,纪念成军十周年。
凭借扎实的唱功及舞蹈实力,M.I.C.男团在各大榜单,获得最佳新人、最受欢迎组合、最佳组合、最佳舞曲艺人等30多个奖项。2010年获得《咪咕明星学院》总冠军,2012年作为新势力代表,参加央视元宵晚会。2013年作为中国内地代表选手,参加《香港亚洲流行音乐节》,拿到了亚洲超级新星大奖。11月,代表中国参加第15届《中韩歌会》。2014年,M.I.C.男团代表恒大音乐联队出战《金钟奖中国音超》,获得组合奖金奖。
纯国产组合 MIC男团
队长王一浩 副队长赵泳鑫
团员檀健次肖顺尧池约翰
2010-10-20出道
MIC=MADE IN CHINA
成团十年,出道七年却一直不火。算是国内组合的钉子户了。他们在06年,从3万个人中脱颖而出,经过4年的训练,然后出道。
他们有实力,有颜值,会唱歌,会写歌,会跳舞,会编舞,能逗滴能励志,他们从06年认识,一直到现在,大约11年,可以说是默契十足。表演中有人忘词,会有人默默的接过去,连眼神的交汇都没有,却完美的交接。
他们,开全麦,不休音,不到大场合不带耳麦。
团中的队长王一浩,真音可以唱很高,因为声音很甜,所以我们叫他王甜甜
副队赵泳鑫是可以彪海豚音,而且创作非常棒!!但就是跳舞基本上都在划水,我们把这种划水称为舞姿慵懒。
健次是团中的低音担当,而且舞跳的非常棒,也是舞蹈担当,健次是团队中最小的,所以,基本上其他哥哥都宠着他,也算是团宠。檀兮尔是檀健次的“妹妹”,就是檀健次的另一个人格。
尧尧是raper,因为肤色的问题,我们经常调侃尧尧没打上光。
约翰是自带电音~~也算是“团欺”吧,因为约翰脾气最好,所以团队里的人经常调侃他。
我们经常把约翰,浩队和健次称为盆地三人组,因为,你懂的。
有兴趣的话,可以在B站上看看他们国色天香的cut,非常6+1的cut,还有中国音超的cut~~
最后,感谢你看了这么一长串的安利~~
MIC哥五个永远不会解散!
实力加偶像,MIC最棒!
是怎么教孩子学英语的?
给孩子英语启蒙多大开始合适?太小会不会导致他混淆?在家怎么英语启蒙?这些问题,我用整理了5年的英语经验,来一一解答。
01宝宝学多种语言会不会混淆?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认为:
宝宝从1岁开始进入语言敏感期,2岁进入语言爆发期。并且,宝宝的语言不是"被教会",而是大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吸收的。
也就是说,孩子在语言爆发期,并不是在"学习"语言,而是"吸收"语言。你跟他将一门语言,他吸收了。你跟他讲多种语言,他也能吸收。所以,你会发现,宝宝似乎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你讲方言他听得懂,你讲普通话,他也能理解。
其实这正是"语言敏感期"带给宝宝的好处,所以,孩子越小越启蒙英语其实是越好的。抓住他对语言的敏感,及早启蒙,不然等孩子长大想再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02在家怎么英语启蒙?
现在有很多早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送孩子去正规的早教班教学,接受纯正的英语输入。如果家长想自己给宝宝英语启蒙,也可以这样做:
1、 打造英语氛围
宝宝1-2岁时,会进入"音乐敏感期",这时候可以多给他播放一些英语儿歌磨耳朵。
英语音频和视频一定要纯正,不纯正的反而会让他形成错误的发音,一旦定型,之后很难改。(关注后私信我,免费赠送纯正英语大礼包)
2、环境不要太严肃
宝宝磨耳朵其实是让他无形中吸收英语,不像学生正儿八经坐在课堂上学习。妈妈在英语启蒙时,不要太带目的性,轻松活泼的氛围,能让孩子更有兴趣。
3、寓教于乐
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来,寓教于乐。比如玩用英语对话游戏,把日常用品用英语翻译过来,看谁说得又多又好,等等。让孩子觉得,英语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考核指标,而是一种和你交流互动的方式,他也就更乐意去学习啦。
我花5年整理的英语启蒙攻略,免费送!(内含纯正英语动画视频、启蒙规划、书单推荐、绘本推荐)关注后私信我,就可以免费领取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中国电影史上有哪些获得超高评价的功夫明星?
功夫又称中国功夫、中国武术,在清朝末年前叫武术,两广人叫功夫,因为李小龙将中国功夫融入电影,推向国际,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所以一般外国人都是用Kung fu来统称中国武术,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电影史上获得超高评价的功夫明星。
1、李小龙
李小龙,祖籍广东顺德,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因为小时体弱,为强体魄,7岁起开始练习太极拳,从此他对武术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学习咏春拳、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为提高技术水平,他还深入研究西方拳法,并自创融合中西武术精华的截拳道。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李小龙还擅长长棍、短棍和双节棍等各种器械,尤其对双节棍的使用,后来成为他电影中的经典造型。
李小龙一心宣扬中华武术,大学期间就开设武馆,边教边练,十分刻苦。随着名气的增加,他的武馆吸引了很多世界武打明星前来拜师学艺。但是李小龙并不满足单纯做一名武馆师傅,中国功夫要走向世界,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电影来传播。
还在香港时,他就参演了香港嘉禾公司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门》,这两部电影分别打破了香港和亚洲电影票房。成名之后,李小龙自编自导了《猛龙过江》和《死亡的游戏》,前者还面向世界发行。1973年他与美国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龙争虎斗》美国取得惊人票房,击败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正当这颗来自东方的巨星向世界展示他的光芒的时候,死神悄然而至。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于女星丁佩家中猝死,死因至今是个迷,享年33岁。
李小龙短暂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他是功夫电影的开创者、武道哲学的创立者,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因为他中国武术才能被全球所认知。1999年李小龙与英国已故黛安娜王妃、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被选为《时代周刊》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
2、成龙
如果说李小龙的功夫电影打开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武术的一扇窗,那么成龙就是将这扇窗敲碎,换成了门。李小龙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功夫相当牛逼,并且在电影中倡导实打实的功夫电影,而成龙走的是功夫喜剧路线,在功夫中加入喜剧、诙谐元素,由此确立了谐趣功夫的动作风格,让西方人知道原来中国功夫还能这样有趣的一面,一直以来美国人都认为他们的黑色幽默才是幽默,成龙的电影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和接受了中国式幽默。
成龙从一个跑龙套小人物成为今天影坛一哥,凭借不仅是运气及单纯的努力。他在中国戏剧学院学习过舞台化妆以及舞台表演技巧,当过武师,在《猛龙过江》中做过李小龙的替身。他懂得创新和变通,将武术与戏曲杂耍嫁接,兼顾动作的观赏性同时降低了功夫电影中常见的血腥暴力场面。他设计高危动作,坚持不同替身,吸收好莱坞电影元素,打造个人风格,成龙后期参演的电影都带有鲜明的“成龙”特色,无人能模仿,或者说想模仿的都失败了。他的拼搏、敬业、远超常人的磨练成就了他。
3、李连杰
如果功夫也分科班和非科班出身,那李连杰就是典型的科班出身。
8岁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从而开始武术运动员的生涯,12岁参加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获得全能冠军,16岁因伤退出武术界,从此世界少了一个武师,多了一个武打明星。19岁主演个人首部电影《少林寺》,该片打破华语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之后出演的《中华英雄》、《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方世玉》、《太极张三丰》等电影让大家迅速喜欢上这位有着俊朗外貌和矫健深受的动作明星。
李连杰的武术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扮演的霍元甲、令狐冲、黄飞鸿、张无忌等角色深入人心,他内敛、深沉的气质,超凡的武术造诣和精湛的表演才能为他塑造了 “大侠”、“硬汉”的银幕英雄形象,李氏武术干净利索,动作行为流水,他的功夫融合了力量和美感,看他的动作片不仅过瘾,而且赏心悦目。
4、甄子丹
与李连杰同一年出生,出道却比李连杰晚了十年。但他却硬是凭借个人实力和风格在动作电影中闯出一片天地。
甄子丹出身武术世家,母亲是国际武术家和太极拳师,他自幼随母习武,同时接触太极等传统中国功夫和西洋拳术。11岁的甄子丹随全家移民美国波士顿,在那里,他学习各种风格的武术,并且受李小龙影响喜欢上自由搏击。之后又被母亲送去北京市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武术队接受两年的训练。甄子丹不仅成为成为第一位非中国大陆籍学生,在校期间还获跆拳道黑带六段。这么算,甄子丹是李连杰同门师弟。
甄子丹出道至今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新龙门客栈》大太监曹少钦,《男儿当自强》“朝廷鹰犬”纳兰元述,《叶问》系列“一代宗师”叶问,《精武门》爱国青年陈真等。有人评价《精武门》中的陈真是甄子丹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剧中,甄子丹组合各种华丽的腿法,尤其空中三脚成了他的招牌动作。甄子丹的动作凌厉迅猛,眼神犀利,爆发力强,充满力度,深受年青一代的喜欢。
5、吴京
一部《战狼2》让吴京不仅火遍中国,还火出国外,火出新高度。
74年出生的吴京,满族人,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15岁进入北京市武术队从事专业训练,师从吴彬。17岁便获得全国武术比赛枪术、对练冠军。
从他出道接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功夫小子闯情关》到如今,吴京也演过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太极宗师》杨昱乾、《小李飞刀》阿飞、《策马啸西风》孟星魂、《南少林》方世玉、《杀破狼》冷血杀手Jack、《战狼》冷锋。
吴京的专业毋庸置疑,但是因为外形偏稚嫩,娃娃脸对角色塑造有比较大的限制,早起的角色定型严重,没有经典作品,也没有形成个人的武打特色,出道也一直不温不火。有人说他最大的错误是在香港电影下降期去香港混了几年,拍了烂片,沦为配角,错过了在国内发展的黄金时期。
如今《战狼2》的成绩让吴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希望他的演艺之路越来越好。
6、洪金宝
洪金宝最早是在中国戏剧学院京剧戏班学习京剧,12岁时,洪金宝开始涉足电影,处女作是《爱的教育》,18岁开始当龙虎武师,参演的名作有《龙争虎斗》《鬼马双星》,20岁开始当武术指导,第一部是《夺命双剑》,曾获台湾第一届金龙奖最佳武术指导奖。
洪金宝跟成龙一样,是当时香港电影圈内少有的能演能打,会拍摄剪辑,自己设计动作,还能自导自演的全能型演员。他在《龙争虎斗》与李小龙过招,担任《鬼马双星》《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东邪西毒》《三国之见龙卸甲》等电影的武术指导,并且凭借在《叶问》《叶问2》中的动作设计获得第46、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
2005年参演《杀破狼》,在里面饰演黑社会老大王宝,脾气火爆,无恶不作,心狠手辣。或许当大哥许多年,洪金宝将这个角色演得入木三分,有人评价说洪金宝将这个角色演活了,一招一式杀气十足。
7、赵文卓
1972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哈尔滨的一个武术世家。赵文卓从小学习武术,曾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获中国全国锦标赛少年冠军、中国全国大学生比赛全能冠军、全国武术冠军,并当选中国国家武英级运动健将。
他的武术背景和功底为他进军影视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长脸正派,又得到梅艳芳和张国荣的提携,在香港影视圈都挺火的。只是他在最红的时候跑回内地发展,接一些烂片,结果扑街了。也有人说他作风正派不适合在娱乐圈混。
赵文卓拿了那么多冠军,实力不弱,只是他并没有太强烈的个人武打风格,再加上功夫片市场衰弱,空有一身武艺也只能沦为二、三流角色。
8、张晋
熬出头的武打明星,虽然在之前几十年一直被贴蔡少芬老公的标签,不过最近几年凭借个人实力,张晋总算苦尽甘来。
张晋是国家武英级武术运动员,武英级是中国武术运动员的最高等级,也称“健将级”。要想获得武英级的运动员必须参加国家体育总局所规定的六项全能项目。全国比赛中所规定的六项全能项目中达到前3名,单项获得第1名才有资格申报。前面提到的李连杰和赵文卓也是武英级。
1998年,张晋自武术队退役后加入袁和平的“袁家班”从事武术指导和替身工作。2000年从幕后走到台前,然而虽然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因为年轻时有点婴儿肥,笑起来又傻里傻气,很多导演都说他适合演别人弟弟,也没能红起来。
2014年张晋凭借《一代宗师》的马三一角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这时人们才留意到当年那个傻气的少年褪去稚气,展现出独特男性魅力,气场强大,足以支撑一部大制作的电影。
9、吴樾
1976年出生的吴樾5岁开始习武,7岁起参加武术比赛。1993年,参加全国第七届运动会,被国家授予“武英级”称号(武术运动员的最高级别),成为最年轻的国家级运动健将。1996年,参加“国家个人精英赛”,获得“八极拳”第一名。1997年,以全国表演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以表演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专业演员。
但是在前面一些圈内武打明星的光环下,吴樾的武星之路并没有非常顺利,他参演了很多电影电视剧,大部分都是配角。抗日神剧也有他的影子,以他的身手,手撕鬼子分分钟的事,只是想要再更进一步就难了。
10、樊少皇
小编对他的印象是《天龙八部》里傻乎乎的虚竹,还有《少年英雄方世玉》里木讷的洪熙官,感觉樊少皇特别演这类憨厚的角色。
樊少皇也算出身武术世家,从小跟作为武打演员的父亲樊梅生习武,后来又被送去徐州练武,精通南拳北腿,套路,散打,传统武术,实战格斗,拳击等东西方功夫,在香港武术界得到过极高的赞誉,很多明星都分分拜他为师,很多功夫比赛都邀请樊少皇做评委或表演嘉宾。
不过也是输在外形上,铁塔大汉般的形象让他只能接一些比较固定的硬汉、正派角色。跟吴樾一样也拍了一些抗日神剧,可惜了。
11、释小龙
释小龙应该是中国现在年代一代武打明星的代表人物了。
88年出生的他刚刚学会走路便被父亲陈同山送进少林寺参禅拜佛,两岁时拜少林寺住持释永信为师,成为一名少林俗家弟子。释小龙在少林寺学会了少林通臂拳、醉剑、醉拳、少林棍、五行拳等传统套路。
释小龙是童星出道,他在《笑林小子》里面饰演武功高强,过目不忘,总被小胖子欺负的小沙弥小龙。在《少年包青天》中饰演武功奇高的少年展昭。这两个形象都是深入人心,是80、90后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实力却被埋没的武打明星?欢迎留言交流。
喜欢我的回复动动小手点点赞哦,关注什么的最好了~
全民K歌成就了多少歌者的梦想呢?
我也很喜欢全民K歌这个平台,有空了开心了就唱上几首,既不知声卡为何物更不用修音(试用一次,自己都觉别扭从此再不涉及),算来也学了一年了,发了一二百首了吧(大概),仅用手机自带的耳机干吼,竟大多得3S,也真奇了怪了……也没加什么家族,更没给别人送什么礼物(仅限朋友互送),手机也并不好,更没几个人互粉,难道我有专业歌手的潜质?(脸红)哈哈哈,把我嗐吼的歌发出来,请k友们客观评鉴……
韩信的军事才能是吹出来的还是真的?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应该就听说过这个故事。
大意是韩信背水列阵,汉军退无可退。
在危机之中,韩信大吼一声:退无可退!还特么退!还都不奋勇上前?
然后被逼到绝境的汉军就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将赵国军队消灭了。
这个故事流传范围之广,误导人数之多,几乎很难再有一场战争能与其相提并论。
这场战争的流传版本,或者说最终浓缩的这个成语,成为了“幸存者大坑”。
它最可怕的一点在于,它并没有还原历史的原状,实在太过于主观。
它误导了太多人。
人们会简单地认为,人再绝境下,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实际上,在绝境中,人们往往尿的可能性会更大。
韩信确实背水列阵,确实将自己逼入了绝境,但他之所以胜利,却绝非仅仅因为他逼出了汉军的战斗力,而是另有原因。
“背水一战”从此成为了千百年来,华人世界的一个噩梦,将无数的幻想者,带进了沟里。
每当万分危急时,人们总会想到背水一战,跟丫拼了!
甚至在一片好局之时,还要生生的给自己上难度,非要撤掉自己的后路,逼自己一把。
往往最后最终却痛失好局,被人连锅端。
几百年后的马谡同志就是把诸葛亮的战略部署给这么打烂的。
下面,我们来原景还原一下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看看韩信,到底是如何打胜了这几千年来就成功过一次的背水列阵。
韩信在做出伐赵的决定后,再一次的间谍先行,派出了大量的探子去赵国摸情况。
人家客座教授张耳不是光吃干饭的,这位赵国前领导算是在情报工作上出了大力。
韩信在听说陈馀没有听李左车偷袭汉军后勤的作战方案时,大呼幸运。
在探马彻底摸着了准信,勘察整个井陉通道没有伏兵后,韩信才敢将大军开进井陉。
这是整场战争最重要的关键一步!
因为只要人家提前设埋伏了,你在井陉道内被人家包了饺子,真是饿都把你饿死了。
韩信的每次战前,必用间谍,必先把所有的消息进行汇总后,才会下达作战部署,如果说他不进行详尽的前期摸底,就盲目出兵,他会幸运这么一两次,但他绝不会一直幸运下去。
而且哪怕他听说了陈馀不用李左车之计时,还是怕不保险,派出侦察兵将井陉的所有布防全部摸透后,才敢进兵。
说到底,还是怕陈馀兵不厌诈,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不可不察。
韩信的每一场战争,一直都保持着如此的严谨态度。
这是史书中不重视的基本功,比什么背水抖机灵重要多了!
韩信进入井陉了,他同样面临着两个选择。
井陉是有两条道的。
韩信最终选择了那条路呢?
选择了井陉北道。
因为南道更艰险,比如目前保存最好的秦皇古驿道就能很好的显示当时的南道艰险。
南道自汉初到明万历年间,一直处于废弃状态,仅做零星商用,并不做官道。
条件太艰苦了,韩信不会去冒那个险。
相反北道则相对来说并非全程艰险,有很多回旋的余地。
这是今天井陉北道青石岭段的故道。
在当时,井陉北道和今天的也不大一致。
不一致在井陉道的东口。
今天的东口,在土门关。
当时的东口,在今天的南固底村附近,在那条“背水”的东边。
陈馀驻扎的地点,在今天的威州镇附近。
威州镇北,是战国时代的著名要塞蔓萌城,当年的中山国重镇,再往北走30公里就是中山国都灵寿。
当年的赵武灵王灭中山时,就是在此地打了最关键一仗。
此地在秦汉时代位置极其重要。
陈馀的打算,是放韩信走这百里井陉道,等你累不拉叽出来时,依托地势与要塞跟你决战。
陈馀是打算跟韩信堂堂正正对打的。
韩信也确确实实如他所愿了。
但他没料到,对面那哥们是个变戏法的。
韩信率汉军进入了井陉。
在大军行进到距离井陉道东口还有三十里的时候,韩信下令停止进军,让战士们早早休息。
半夜,韩信下令打埋伏专业户灌婴选拔两千轻骑,起营整军,偃旗息鼓,秘密开拔迅速推进,每人发红旗(汉军军旗)一面,命他们抢先通过井陉道,在逼近东道口前,走小路埋伏在道口近处的山岗上埋伏起来。
韩信对灌婴说:看到赵营全军出动后,你去抢他的营!
这两千兵,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井陉东口外,有一条自南向北的绵蔓水,也就是今天的绵河、冶河河段。
天快亮了,韩信下令:今日破赵后全军大会餐!
全都在纳闷。
这么有根啊?
大军开始向井陉口进发。
出井陉口后,韩信再次下达神部署。
先锋一万军渡过冶河,然后背水列阵。
汉军诸将全都摸不着头脑,不是破赵大会餐吗?
照这么摆阵咱还没吃自己该喂王八啦!
咱不得跟他隔河对峙吗?咱可人少啊!咱应该给他们引过河让他们喂王八啊?
尽管都懵着呢,但韩信战神的传奇威望开始起作用。
在这位爷手里,黄河都是道具,何况这条沟呢。
诸将服从了韩信的部署。
汉军过河后,陈馀的赵军全体老少在看见汉军如此列阵后纷纷哈哈大笑。
陈馀等人也因此越发轻视韩信张耳,认为这种级别的对手,必可一鼓而歼。
然后就是等待,等待汉军全部过河。
这是韩信的第一步。
骄兵。
我这二傻子军团来了哈,别着急,大傻子还得后头呐!
在汉军先锋背水列阵完成后,韩信率主力开始渡河。
韩信算到了陈馀打算全歼汉军,只要他跟张耳不出现,赵军就不会动手。
于是韩信张耳成为了整只汉军的殿后者,在所有部队全部渡过冶河后才最后出现。
汉军全部过河后,韩信根本没停歇,并没有会合那一万先锋背水列阵,而是后队改前队,亲自出马,朝赵军营寨而来,列阵求战。
陈馀看到韩信真听话,自己送死来了,于是下令大军出击。
严阵以待的赵军杀向了汉军。
四万汉军和大约八万赵军开始正面开干。
开始汉军和赵军厮杀时并不落下风,但在赵军的优势兵力下,汉军开始后退。
大旗,鼓车掉了一地,连韩信的帅旗都扔了。
汉军且战且退,一直退到冶河边上。
背水布阵在此的一万汉军开始将汉军主力放入。
作者:渤海小吏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1778651/answer/56927686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后正面迎上赵国的追击大军。
这一万背水阵成为了关键的一道缓冲!
汉军主力因此并没有被紧追尾随的赵军撵到河里。
也正是在此时,会和了全部军团的韩信在河边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
汉军开始缓住神,扭头和赵军拼命。
正在两军鏖战之时,赵军营垒中的守军看到了汉军已退,败像显现,大量旗帜鼓车等战利品被遗弃,于是出营追击。
一边夺取鼓旗等战利品,一边加入对河边汉军的最后击杀。
马上就要撵河里头去了,赶紧上吧,再不抢就没啦!
这个时候,整场战役的转折出现了。
就在赵军空营而出后,之前埋伏在附近山岗上的汉军精锐迅速扑出,一举拿下了赵国空营,然后迅速拔掉了所有的赵军旗帜,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此时,冶河东岸,退无可退的汉军迸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人人拼死作战。
占据数量上绝对优势的赵军在死战不退的汉军面前开始军心浮动。
咋还没撵下河呢?
一击不中的陈馀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全歼汉军的战略意图难以达到,于是下令停止攻击。
赵军开始整军列阵,徐徐退回大营。
注意,这个时候,人家赵国可没被韩信的背水战斗力打垮哦。
充其量就是韩信大难不死。
就当赵军后军开始回撤后,才发现自己的营寨前已经红旗飘飘了,汉军骑将在壁垒上严阵以待,并大功率高喊道:赵已被灭,赵王已成俘虏。
这是整场战役的杀招。
赵军开始军心大乱,与此同时,冶河东岸的韩信也率着汉军主力杀了过来,赵军壁垒中,大量汉军骑将也冲突出来。
在两线夹击下,赵军大乱。
陈馀控制不住局面了。
赵军开始大溃败。
陈馀向南方逃跑,被杀,赵王歇被俘。
赵国号称20万的大军被韩信的五万人连根拔起,赵国随之灭亡。
战后,几位之前心中一直打鼓不安的将领询问韩信:我军大胜,将军神机妙算,但有一点我们不明白,兵法上说:安营布阵,右边背后靠山,前面左边临水。
这次背水列阵,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战术,只是大家之前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致之亡地而后存。
这次我所率的军队,并非由我一手训练调教出来,指挥这样的军队,最容易军心不稳,有点不好的苗头就全跑了,这次前方赵军势大,如果不把将士置之死地,他们早就都吓跑了,又怎么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呢?
这番话讲出来,诸将就一个态度:服了。
听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少了什么。
这场战斗,决定胜负的真的是“背水列阵”那一个环节吗?
我们来复盘一下这场战斗的过程。
之前我们分析了,最重要的第一步,是韩信前期用间,摸清了赵军的底,然后大军才敢开进井陉道。
如果陈馀用了李左车的计策,韩信必然不敢进入井陉道,两军也将进入到长期对峙中。
如此,赵不会速败,韩信不会速胜,北方大势,将陷入僵局。
陈馀打算面对面搞死张耳也没问题,你主场作战,人数又占优,根本不虚对打。
所以韩信面对这种情况,开始调动。
他先是派了两千骑兵,并让全军早早休息来配合这两千骑兵的埋伏,这是第二个关键点。
如果他大白天派出了这两千人,势必会被赵军发现。
他大军不早早休息稳住赵军的哨探,也容易被时刻关注你动向的赵军发现,也就谈不上后来的埋伏了。
第三个关键点,是先派出了那一万背水阵。
这有两个作用。
第一是骄陈馀的兵。
第二是给后来出去挑战的主力退回来时设一道缓冲。
全军要是突然看见大河没有路了,后面是大军压境,着急忙慌的就光剩往河里跳了。
刘邦同志在彭城可谓印象深刻。
人在绝境下,爆发小宇宙的必要条件是:你要让他有时间反应自己的处境!
人在慌慌张张的情况下基因中的第一选择永远是逃跑!
人在慌张的时刻,永远是失败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
只有看清了前面没路了,后面还有人追,但意识到回过头拼命可能会活下来,才会激发战斗力!
只有这样才会意识到,爱拼才特么会赢!
第四个关键点,是自己殿后,让大军全部渡过了冶河。
如果他先出来,赵军肯定不等大军全部渡河就派人抓他了,后面的所有办法他还是使不出来。
第五个关键点,是自己前去做诱饵。
如果派个小部队前去试探,第一引不出赵国的大军主力,第二,溃逃的太快容易被人看出马脚,第三逃的慢了就让人全歼了。
非得是他亲自诱敌,才会引出大量想抓他的赵军。
非得是主力上且战且退,才能让赵军看不出马脚。
非得是他的军旗帅鼓丢了一地,才能引出贪功的营盘中的赵军守将。
第六个关键点,就是汉军主力退下来后,背水阵成建制的一万汉军开始截住赵军。
这是第三个关键点的延伸,也正因此,也才让韩信有机会大嚎那一嗓子。
第七个关键点,也就是整场战役的大逆转。
两千精骑突袭了赵营,断了赵军的归路,摧毁了赵军的军心。
是赵军军心大乱,才最终导致的溃不成军,不然,韩信兵力上的绝对劣势,还是吃不下这十几万赵军的。
只有他自己慌了,散了,拢不住了,你才好进行大追杀。
这个时刻,赵军就好像前面有条河一样,心一慌,就成千上万人的往下跳了。
这七个关键点,是整个“背水一战”韩信之所以获胜的全部原因。
可以说,少了其中任意一个环节,韩信都赢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只有韩信一个人,可以背水大胜。
因为他在背水列阵之外,还布置了其他的胜手并且环环相扣。
在这所有的环节之下,“背水列阵”才显得有意义!
换句话说,背水列阵,目的更大的是作为诱饵。
是为了让赵军觉得你可以被全部歼灭。
是为了将所有赵军引出来而做的设计。
是为了给主力重整旗鼓去争取时间。
是为那两千骑兵能够拿下空寨做的垫场。
却并非是传了上千年的:“退无可退!何不拼命一战!”
自从写这个串联中国历史的战争系列后,发现这是个将曾经已知的认知结构不断打破的过程。
因为大量的史料与印象,都是有问题,存瑕疵的
将来写清史,大概率能拍胸脯说还原了历史的本真。
因为朝代近,史料全。
越远的历史,越难写,因为史料不全,而且真实性往往存疑,矛盾之处甚多。
这就让我们还原本真的历史,变得格外困难。
面对这个问题,事情发展的合理性,成为了我入手拆解很多迷雾史料或传奇神话的最大破局点。
比如说韩信的一系列战例。
就光说韩信破赵吧,先不提他的一系列神奇,史书中同样记载了韩信在东进井陉的同时,刘邦也派了一部兵过黄河两路灭赵。
那赵到底是谁灭的?或者说谁到底才是主力?
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因为如果是两路灭赵的话,陈馀还放韩信进井陉就是纯粹脑子让门挤了。
如果两路入侵了,陈馀基本上会堵死井陉西口,凭天险出最少成本,然后全力备战南路刘邦。
但你说是史书中说假话了吗?
不见得。
很有可能是韩信在背水战胜利的同时,南路也出兵了,两路开始南北会师。
再说韩信的技战术。
这个人极其神奇,百战百胜,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他对整个中国北方的占领,是十个月中在仅仅五万人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且这五万人中,全都不是他一手征兵,训练,组织的。
他此时当这个大将军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
出道即巅峰!
在韩信这里,啥样的兵源构成在他这里都没问题,拿来就用,还能根据你的情况与不足帮你想办法。
比如说背水阵的重要原因是士兵跟他都不熟,大难临头容易飞,得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不仅兵源的问题韩信不在乎,他对天时地利的劣势鸿沟,也能够完美的逾越。
先说天时。
当时他的北伐,是不具备天时的。
之间我们在“乐毅破齐”中说过,在古代历史中,任何的闪电战,都是自己失去了民心。
他既没有当地百姓拥护。
充其量就是魏、代两国百姓两不相帮。
也没有其他势力帮助。
没有当年乐毅五国联军如山东的拉风劲。
更没有敌对势力自乱阵脚。
全都是铆足了劲众志成城跟你开干的!
他没有当年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国”的民愿基础,更没有满清入关时的马前卒吴三桂和各种南明内斗。
他是在一片毫无基础的三晋之地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突破。
再说地利。
他偷渡了天险黄河捅了魏豹的腚眼。
他从南往北的在山西高原上灭掉了主场作战的代国军队。
他通过了狭窄的井陉道,背水列阵大破数量成倍于自己的赵军。
每一战的地利劣势,都是高难度。
韩信的种种神奇,确实称得上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国士无双。
全都能无视!
爱谁谁!爱哪哪!
甭管有没有山珍海味,挎篮子菜市场转一圈就能给你整一桌子满汉全席。
神奇归神奇,但人家并非是神话。
他的大军漂着类似于葫芦的木罂偷渡了黄河。
他胸有成竹的坦然背水列阵。
这都是不符合我们正常认知的。
有人说他是水神龙王转世,这哥们一沾水就来劲。
拿韩信当萧敬腾了。
也有人会说,正因为神奇,才说明是战神的手笔嘛!都行那不都是战神了!
经过深入的挖掘后,我们大概率可以确定,他的偷渡黄河并非是神话,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背水一战确实能激发战力,但他之所以会成功的原因是七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只有还原后真实的历史。
也才具有为鉴的价值。
古往今来很多破戒犯斋者的自我安慰是济公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其实人家还有下半句呢。
“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连起来,才是本真的意思。
从小我们就容易被各种夸大的案例所误导,看人容易脸谱化,这人是个儒生,就必须脑子一根筋,比如说陈馀不占韩信便宜,就是个迂腐的二傻子的形象。
但陈馀自始至终的表现,却是一个权术达人的存在。
都说刘邦是个超级臭流氓,但他看见萧何张良又怎么这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呢?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与面孔,每个人都是极其复杂的存在。
要设身处地的思考他当时做出决策时的具体情况。
这是我们读历史后,应该要有的一个感悟。
看成功的案例,一定要还原性,全维度的看,否则,很容易被带进沟里。
像“背水一战”,前面我们分析了七个关键点,差了一个,都不行。
应用在生活中,就算哪怕要拼了命的逼自己一把,也要在外缘中寻找各种可能性。
因为自己的拼命仅仅是主观的能动性,但外面还有很多我们控制不了的。
必须像韩信一样,将所有的准备都做足,将所有环节都设计好,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过即便如此,弱小搏强大,我们还是不建议。
韩信哪怕环环相扣准备到了家,这次大胜也是小概率事件!
因为你的环节太多了!
甭管多贵的表,哪怕中间一个小齿轮坏了,这表就得停摆。
你的环节越多,执行起来,出纰漏的可能性就大!
中间只要一环出错误了,就全崩了!
比如说背水的那一万人被前面退下来的三万人吓傻了,腿软没迎上去。
比如说人家赵营万一就吃过见过,最后就是没全出来,你那两千兵没拿下大营。
韩信大概率还是得完蛋!
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才驱使你去一次次的铤而走险,哪怕你计算到万全,那也叫铤而走险!
后面韩信跟项羽巅峰对决时,在巨大优势下,人家半仙,不对,人家兵仙稳着呢!
所以说,说到底,韩信的北伐神话,甭管咋合理,多好听,还是甭搭理他!
孙子兵法的优势积累,庙堂之算还是我们所提倡的。
因为几千年,就这么一个韩信!
楚汉这么精彩,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老天已经如此奢侈铺张,还是仅仅给了两个大神。
一个项羽,一个韩信。
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既然是普通人,就踏踏实实的按照最大概率的成功办法去生活。
忘掉精彩的这些神奇战例!
忽略一切弱胜强,小搏大的想法!
气沉丹田,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
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就可以了。
将侥幸的概念从脑子中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概率。
我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概率越来越大,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长江的源头是潺潺小溪。
但并不耽误最终奔腾向海。
人生最重要的,还是赛道的深度和广度!
在击破赵军之后,韩信下达了一个军令:生擒广武君李左车之人,赏千金。
千金还有逮不着的人?
很快,李左车被五花大绑的送到了韩信帐下。
韩信马上为其松绑,并埋怨咋这么虐待我的座上宾!
随后韩信让出了自己的坐席,请李左车坐上座,自己陪坐下座,以待师长之礼虚心求教:我欲乘胜攻打燕,齐二国,以先生的明察睿智,怎样可获成功?
李左车推辞道:臣下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人,不可图存,如今我一个败军之将,哪里配商谈大事。
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但他到了秦国后,秦国却得以称霸,并非因百里奚在虞愚蠢而在秦国贤明,而是因为得到了秦国重用的缘故。
如果陈馀听从了您的计策,现在被俘的就是我韩信了。正因为陈馀不用您,我今天才能侍奉求教于您。
李左车听到了韩信如此抬举自己,先是发明了一个著名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然后将自己比作愚者,说明自己的献策仅仅是瞎猫撞上死耗子。
在如此的谦虚还礼后,向韩信说出了对于远征燕齐的想法。
成安君(陈馀)之前算得上是百战百胜之人,但是一招失算,兵败身死,如今将军渡西河俘魏王,擒夏说于阏与,一举下井陉口,不到半日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如今您的举手投足,全都深深的震撼着敌国的君主和百姓,随时留意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您现在的强大优势。
但是!
但是后面的话,才是重要的话。
但是如今将军连灭三国,将士已经疲惫,依现有情况,实际是难以用兵的。
如果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之军,远赴燕国坚城之下,势必无法久战,僵持日久,虚实暴露,则燕虽弱,势必与不肯降服,燕不下,齐国则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
燕、齐不下,那么汉王与项王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目前的劣势。
您现在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我认为现在“北攻燕、东伐齐”的想法是失策的。
善用兵者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尽显己方优势,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您。
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而游说齐国,齐必跟风而从,届时,大事可定!
即献言陈馀后,李左车又提出了一整套非常高明的计策,核心思想是:利用韩信现在的名头,拿嘴去招降燕国。
这完全符合了用兵的最高层次: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的目的,是政治的延伸,无非是让对手臣服,既然能减少损耗,还能化敌为己用,何乐而不为?
还记得我们前面反复讨论的那句话吗?
凡动作,必有成本!
你此时既然可以动嘴,就没必要动拳头。
熟读《孙子兵法》的韩信深刻的明白“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道理。
他于是听从李左车的计策,天天犒赏士卒,并扬言仗没打够!要继续折腾!那谁就是下一个倒霉的!你等着点我的之类的话!
然后在舆论做足的情况下,派使者去燕招降。
没有出李左车的预料,燕选择了投降。
自此,北方大定。
不久之前,刘邦的北方压力还如芒在背,短短的10个月,韩信用他惊人的军事天才平定了北方的四股势力,统一了整个北方战场,极大地减轻了刘邦正面战场上的巨大压力。
此时,中原只有东边曾经被项羽强暴过的齐国还站在楚国的身边。
就在韩信威震华夏,准备择日东进齐国的时候,南边的项羽开始不断派出部队袭扰新建立的赵国。
与此同时,韩信还接到了刘邦的调兵通知,让韩信将新收拢的赵国士卒和本部的精英部队调回荥阳战场。
因为这个时候,在南方西楚腹地牵制了近七个月的英布,被项羽的手下大将龙且彻底击败了。
后方没有压力的项羽和龙且会兵后将主力一股脑的发往了荥阳前线,此时的刘邦,在楚军日趋猛烈的攻势下,越来越吃紧。
灌婴的骑兵军团和赵国的新降士卒开始打包南下驰援。
韩信的灭齐之事只能暂缓。
英布垮了,荥阳此时的鏖战开始出现局势变化。
西楚霸王的洪荒之力,再次让刘家老三一次又一次的险象环生。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