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包青天之阴阳判,灵魂摆渡杨玉环扮演者?
《灵魂摆渡》第一季第14集画中仙杨玉环是刘芊含扮演的。刘芊含,中国内地女演员、全国总工会话剧团话剧演员,毕业中央戏剧学院。2011年参演电视剧《皇粮胡同十九号》,和高希希合作出演。2012年3月参加上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
同年参演唐季礼监制的浪漫偶像剧《偏偏爱上你》,后被《结婚的秘密》何群导演挑中与吴秀波搭档对手戏。
2013年在《打狗棍》中扮演秀儿 。2014年参演网络惊悚剧《灵魂摆渡》,饰演杨贵妃 。
2014年,出演民国传奇年代剧《勇敢的心》,饰演新派女子玛利亚以及猎户妹妹两个角色 。
2014年,主演《大秧歌》,饰演香月 。2016年,参演古装传奇剧《大清江山之龙胆花》 、蒋家骏导演的新版《射雕英雄传》 、李东学、聂闻远主演的《包青天》、《黄埔女生》 。
包青天丛书系列顺序怎么看?
第01单元 铡美案001-006(共6集)
第02单元 真假状元 007-011(共5集)
第03单元 狸猫换太子 012-018(共7集)
第04单元 双钉记 019-021(共3集)
第05单元 探阴山022-025(共4集)
第06单元 红花记 026-029(共4集)
第07单元 铡庞昱 030-034(共5集)
第08单元 铡包勉 035-043(共9集)
第09单元 乌盆记044-046(共3集)
第10单元 秋娘 047-051(共5集)
第11单元 铡王爷 052-055(共4集)
第12单元 古琴怨 056-060(共5集)
第13单元 三击鼓 061-069(共9集)
第14单元 孪生劫 070-074(共5集)
第15单元 报恩亭 075-079(共5集)
第16单元 真假女婿 080-084(共5集)
第17单元 紫金锤 085-088(共4集)
第18单元 天下第一庄 089-097(共9集)
第19单元 寸草心 098-102(共5集)
第20单元 屠龙记 103-110(共8集)
第21单元 鸳鸯蝴蝶梦 111-115(共5集)
第22单元 天伦劫 116-121(共6集)
第23单元 孔雀胆122-127(共6集)
第24单元 真假包公 128-133(共6集)
第25单元 贞节牌坊 134-139(共6集)
第26单元 血云幡传奇 140-144(共5集)
第27单元 生死恋 145-151(共7集)
第28单元 寻亲记 152-157(共6集)
第29单元 踏雪寻梅 158-163(共6集)
第30单元 青龙珠 164-169(共6集)
第31单元 鱼美人 170-175(共6集)
第32单元 狄青 176-180(共5集)
第33单元 孝子章洛 181-187(共7集)
第34单元 雷霆怒 188-194(共7集)
第35单元 阴阳判 195-201(共7集)
第36单元 九道本 202-207(共6集)
第37单元 菩萨岭 208-213(共6集)
第38单元 画中话 214-219(共6集)
第39单元 庞妃有喜 220-225(共6集)
第40单元 乞丐王孙 226-231(共6集)
第41单元 五鼠闹东京 232-236(共5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几部分组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农历 - 武术- 二十八宿 - 对联 - 龙 - 五行学说 - 八卦 -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哲学- 道家- 气- 道 - 茶艺
学科
数学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传统文化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 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 :《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黄帝内经》。
农学 :《齐民要术》贾思勰著 ,《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园林 ,庙宇 ,宫殿 ,故宫,阿房宫,塔 ,万里长城,墓葬建筑。
绘画:油画,中国画(古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当代抽象国画)。
书法 :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戏曲,传统民歌 ,中国雅乐。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大舞,小舞,汉朝乐府,唐朝乐舞,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扇子舞 。
戏曲:京剧,评剧,越剧,粤剧,花鼓戏,湖南花鼓戏,豫剧。
曲艺 :相声,歌仔戏,皮影戏,布袋戏,南曲,高甲戏、双簧。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史,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史。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粤菜(广东菜)
苏菜(江苏菜)
鲁菜 (山东菜)
浙菜 (浙江菜)
闽菜 (福建菜)
徽菜(徽州菜)注:不是安徽菜。
教育
国子监,太学 ,科举制度,私塾,书院 ,翰林院。
文学
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神话
中国寓言
中国典故
典故即典制和掌故。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后多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实或传说。典故中的"典"是典籍的意思,典故也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语。典故一词,出现在《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中,如"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山海经》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从这则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至今几千年来,到底发生过多少故事,没人能够说得明白。《尚书序题目》:"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籍而修《春秋》。""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确实是"俱往矣"。
大部分典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烟消云散了。《韩非子》中有"心不在马"的典故,是说:赵襄主向王于期学驭术,不久与于期比赛,换了三次马都落在于期之后。襄主说:"先生教我驭术,没有教尽吧?"于期答:"驭术已尽,使用有错而已。凡驭驾,贵在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才可以加速致远。您落后则欲追上臣,领先则恐被臣追上。赛车非先则后,而您领先落后心都在臣身上,又何以调于马?此君为何落后也。"本来也是个好典故,无奈《礼记》中的一句"心不在焉"就使得极富哲理的"心不在马"湮没于书海之中了。即便是"心不在焉"本身也变得与本义完全不同了。《礼记·大学》原文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本义是说:修身在于正心,身有忿恨、恐惧、好乐、忧患则不能正心。只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味,这样修身才能正其心。如此看来,"心不在焉"已与原始本义南辕北辙了。
历代画家以绘画的形式反映典故,但由于画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同,美学修养不同……所以同一典故,即使用同一的绘画形式表达,也会有不同的体现方式,因而出现主题相同的不同画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文人出仕后,仍以绘画作为雅趣,创作了一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画作,被称为文人画。有人认为文人画是题材绘画中造诣最高的。众多画匠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往往靠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凭理解用炭条在宣纸上形成草图,经定稿再用毛笔勾画。好画一经脱稿又引得许多后人临摹、修改……于是产生了一个典故有众多派生故事的现象。
体育
象棋
围棋
武术
气功
点穴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文化、政治、经济及其制度安排之间本来就存在整体性的结构关系,只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实际上,重商主义并非谁试图摆脱就可以摆脱得了的。制度安排应当是探讨文明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讨论一定社会结构经济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文化思想家
世界思想家
孔子、老子、孟子等。
中国思想家
老子、孔子、孟子、王充、王守仁、李贽、朱熹、顾炎武、龚自珍、魏源、康有为、鲁迅、毛泽东、顾准。
电视剧清平乐中官家到底爱的是谁?
没想到吧,他最爱的是他自己……虽然后宫美人如云,但是官家最爱的是自己。
且看他纳几个女人的心路历程。
郭皇后
郭皇后是养母刘娥硬塞给他的,颜值过得去,就是性格憨直,毫无心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直接说出来。
如果不是因为刘娥,官家可能还会喜欢郭皇后。偏偏郭皇后做人做事只凭自己高兴,注意这时候官家见生母一面都不行,看到郭皇后就如同见刘娥,欲除之而后快,他留着郭皇后完全是碍于刘娥威慑,所以刘娥仙逝没多久,官家马上就废后。
找的理由也很搞笑,几年没有生小孩。郭皇后不能单性繁殖,官家不尽夫妻之间的义务,郭皇后自然没得生,他却以这个理由来废后。
随便找个理由赶出去,果然过不了多久,居然可怜郭皇后在外面辛苦要接她回来,草率又不负责任。
废还是留,真实原因只跟刘娥有关系,刘娥仙逝官家解放,心里压力放松之余就把一直看不顺眼的郭皇后给废了,但是冷静下来又觉得做得太过分,所以要接她回来,郭皇后的感觉重要吗?不重要。
所以郭皇后的命如同草芥,死了就死了。
苗心禾
苗心禾是官家乳母的女儿,观众以为他们两个是青梅竹马,但是实际上不是的。青梅竹马,第1个要求就是门当户对。
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苗心禾对官家单方向的喜欢,让官家教她花鸟,她常常要官家指教,于是交集很多。
官家对她什么感情?从官家发现李氏为生母,寻而不得见的时候,他是躲着苗心禾的,苗心禾对他而言没有什么特别。
正如他知道李氏薨逝之后,因为伤心,需要跟苗心禾相陪“取暖”,事后他说了的第1句话就是:“我会永远把你当成亲人”,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苗心禾对他而言,是妹妹,是亲人,需要的时候纳了也未必不可。
至于苗心禾对官家是爱情,这一份感情不对等,所以苗心禾身份转换为妾室之后,心态谨慎了许多,官家不适应,导致他们两个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苗心禾把官家当爱人,官家把苗心禾当妹妹,苗心禾心里面想什么重要吗?不重要,所以逐渐失宠。
陈熙春
对熙春,官家是动了一点真情的。
那时候官家刚废后,陷入了自己能说了算的幻觉中,心理需求是万里江山什么样,想出去看看。
恰好熙春见多识广,两人相谈甚欢,互许芳心,官家动了把她立为后的心思。
可惜现实啪啪打脸,大臣们都不允许她把熙春立为后,所以官家就把熙春送出宫去了。
觉得这个故事很奇怪吗?是的。熙春是怎么想的,熙春是怎么决定的,完全不重要,就是官家这么决定呢,然后这段感情就结束了。
熙春未必不想做一个妾室,但是官家觉得看到她,就代表了自己勉强要娶另外一个不喜欢的女人的现实,被束缚的压抑,所以熙春爱官家有什么用,只能出宫。
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谈放手?那这世间痴男怨女就没有了。
曹皇后
曹皇后与官家的婚姻完全符合门当户对的标准,本片改掉了曹皇后貌丑的设定,女人不丑,官家就不挑,按理来说他应该会喜欢曹皇后。
偏偏曹皇后,因为端庄懂事是母仪天下的代表,被大臣逼着娶的,所以官家就心生抵触,大婚之夜干了一件大事。
洞房花烛夜让曹皇后独守空房,这是一个上朝想喝水,为了避免侍从被责罚,自己忍口渴下朝找水喝的仁君,该干的事吗?
后宫是什么地方?众人拜高踩低,曹皇后刚刚入宫,洞房花烛夜就被自己的丈夫放着独守空房,肯定传遍整个后宫,曹皇后以后如何立威?
这时候爱为别人着想的官家,顿时就不知道如何为别人着想了。曹皇后指不定被多少人在私底下笑呢,新婚之夜,宋仁宗待她连普通的侍从都不如。
曹皇后从头到尾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她代表了官家要努力成为的理智顾全大局的圣人,所以遭到厌弃。
官家有考虑过曹皇后的感受吗?没有。官家处理感情,实际上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张贵妃
张贵妃是个宠妃没错?但是官家真的是真爱她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爱一个人就会从他的角度,为他考虑问题。
官家对张贵妃的宠是毫无原则放纵的,张贵妃本人也不是个聪明人,被这样“捧杀”,自然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后宫这个地方,不知道规矩,就离死不远了。
所以历史记载张贵妃31岁就死了,追封温成皇后?只是徒添被骂的依据罢了。
但是官家也没有坏心思,他之所以这样对张贵妃,是因为张贵妃代表了他内心中自由奔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那一部分。所以他爱得热切。
说他爱张贵妃,不如说他爱那个不能成为的自己。
张贵妃这么疯疯癫癫、疑神疑鬼,官家没有一点责任吗?
一个成功的帝王
官家小时候,刘娥一直教他不要感情用事,毫无疑问是成功了。
官家生母李太后去世的时候,他忍住了见最后一面的冲动含泪去上朝。他最爱的女儿徽柔,想要嫁给曹皇后的亲戚,他怕外戚专权不允许,牺牲女儿一辈子的幸福。
感情并不能左右他的决定。同理问他最爱哪个女人,别问,问就是没有。
的确没有,为爱奋不顾身的傻气,他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没有了。他挣扎厌恶抵触,最终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顾全大局冷静理智。
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和小说推荐?
《陈情令》以前看过小说,看了剧照怀着期待的心情决定看看。
刚看见蓝忘机,差点给我劝退了(没想到后来我最爱的竟是一宝),还好羡羡全程在线,才让我坚持看下去。
后来,快追完的时候,有点舍不得看了。
情人节那天点播,看到凌晨四点。
刚播完的时候,感觉很失落,大结局意难平,蓝湛必须要有镜头啊!局播完了出不了坑,整天沉浸在剧情里,感觉生活很没有乐趣,半个月后才稍微好了点。
再后来二刷,三刷、四刷,不知不觉已经六刷了,给朋友各种安利,成功安利朋友入坑,每天话题都是肖战、耶啵。按头安利老公看,在我百般努力下,老公终于答应和我一起看了,但他不入坑,直男都这样吗?
微博关注,一早上点赞完了耶啵所有微博。
最喜欢看耶啵采访视频,太搞笑。一宝太耿直了,感觉采访都是在被迫营业,除了和他站哥在一起。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