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三国志7乱码,三国志11乱码如何转繁体中文具体步骤?
不嫌麻烦就点控制面版-区域语言选项-高级-中国(台湾)-应用重起.如果是为了登陆新武将要转换的话,建议你用武将登陆器
徐庶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一策?
徐庶这个人在正史上的存在感非常低,低到你如此熟悉这个名字,却对徐庶在历史上干了什么事一无所知。
之所以我们对徐庶这个名字非常熟悉,那得感谢三国演义的神话,事实上,徐庶才是那个被三国演义神化的人物,所谓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是虚构的,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同样是虚构的。
虚构的东西太多了之后,以致都成了所谓的“历史”,弄得演义与历史傻傻分不清楚,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有必要讲讲徐庶的历史。
徐庶是豫州颖川郡人,这可是曹魏的人才摇篮,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钟会、钟繇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出自颖川郡,与这些人出自世家大族所不同的是,徐庶出身寒族,没有士族背景,也没有家庭背景。
在那样一个以出身论英雄的时代,出身意味着将来,没有出身意味着没有一个好的将来,早年的徐庶缺乏进入仁途的门道,即使是弃武从文之后,也是报国无门,随着战乱的影响,南下荆州避乱。
徐庶能够青史留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在南下荆州之后,徐庶成为了诸葛亮的好朋友,与徐庶一样是诸葛亮好友的还有孟建、石韬和崔州平,合称“诸葛四友”。
与现在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诸葛亮和他的好朋友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将来的时势发展、政治理想和职业规划,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成为诸葛亮的好友,想必四人都有些共同的志向、才能与爱好。
就算是出身没落官宦士家的诸葛亮,虽然对外宣称是”躬耕于隆中“,但是自比管仲、乐毅也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士求取功名的,徐庶也不例外,事实上,徐庶才是第一个投靠刘备的人,比诸葛亮投靠刘备要早得多。
徐庶之所以投靠刘备,是因为自已没有出身背景,至于才能也不敢说有多大,这就相当于一个没有文凭的人找工作一样,也许徐庶有些能力,但是徐庶依然求职门路较少,而且多是毛遂自荐。
徐庶投靠刘备的目的就是建功立业的,就像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一样,希望有一个好的将来,徐庶投靠刘备六七年中,依然没什么发展前途,这也许不能怪徐庶,只能说徐庶找的这个老板--刘备,在当时是没有前途的。
当时的刘备寄居在荆州刘表手下,作为刘表的打手驻守荆州北部边境,老板没前途,手下的职业显然更没有发展,刘备在荆州的六七年间,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因为曹操的南下,形势变得异常危险,刘备这个老板有破产的可能性,在长坂被曹操一顿按地摩擦后,连徐庶的母亲也被曹军俘虏了。
于是这成了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的理由,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说明了徐庶是因为母亲被俘虏而在刘备一生最危难的时刻离开,选择投靠曹操,两汉以孝治国,为了母亲投靠曹操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
徐庶投靠了曹操之后的事,在史书上基本没啥记载,像徐庶这样没有出身,没有名士的推荐,出身寒门,而且才能一般的人,是很难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有一席之地的,更不会得到曹操的重用。
如果徐庶真是进曹营一言不发,不献一计的话,那徐庶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曹操是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一个不献一计的人是不能成为谋士的,一个不做一事的人是要来没用的,以曹操的性格早就杀了徐庶,但历史上并不是这样,徐庶在投靠了曹操之后,很可能是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毕竟一个政权的最高领导者是看不到徐庶这样的小人物的。
看都看不到,曹操何必惩罚徐庶呢?在曹操时代,估计徐庶也就是一默默无闻的投靠者,也许有些才能,但缺乏重用,在曹操去世后,徐庶成为劝曹丕称帝的一员,并且上了劝进表,这已经是徐庶投靠曹营的12年之后了。
如果徐庶真是一言不发的话,怎么会上劝曹丕称帝的劝进表呢?这个劝进表就是曹魏的一帮大臣劝曹丕称帝代汉建魏,这可是要说话的啊!不说话上什么劝进表呢?
三年之后,徐庶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当时的皇帝已经是曹丕了,如果说曹操没有重用徐庶,那么曹丕可算是重用徐庶了,毕竟一个出身寒门并且从敌方阵营投降过来的徐庶,能够做上曹魏秩比二千石,已经算不小了。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次官,负责纠察、监督、弹劾百官,这就是一个言官,怎么可能存在徐庶一言不发的情况呢,由此可以看出徐庶在魏国还是有不错的发展,至少比他在刘备那里强多了。
由此可见,徐庶在魏国不仅没有不献一计一策,而且应该是尽其所能,不断的发挥才能,甚至不惜劝魏代汉都要想着向上爬的人,绝不会因为母亲被抓而投靠曹操,恐怕徐庶投靠曹操更多的原因是在刘备那里没有前途。
三国志系列哪个好玩?
光荣《三国志》如今已经到了第32年了,系列也做到了第13部,这个游戏伴随了很多人成长,很多人对三国历史的认识多半都来源于这个游戏,《三国志》系列对于演义的还原及武将的刻画都很完美。
9代是小编玩的最久的一部,曾经也是每日每夜的刷。最近也发了很多《三国志》系列的文章,今天就做个《三国志》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三国志1》
<三国志1》是在1985年12月推出的三国志系列的开山之作,也是当时游戏环境下的战略游戏的巅峰作品(虽然现在无法直视)。光荣在这个系列第一部的开发中,人物的细节参考了很多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人物像,在地理位置上也尽量还原了三国志时期的势力分布与全国轮廓。于是乎,这个作为后面12部续作作品的大体框架就出来并延续下去了。
《三国志2》
第二部基本就是过渡产品了,但是距第一作已时隔四年,和第一代相比并无过多的进化点,所以这一部的反响并不高。反倒是南梦宫前一年推出的《三国志·中原的霸者》取得了不出的反响。
《三国志3》
为了夺回被南梦宫的三国志系列占去的市场,光荣在1992年推出的《三国志3》终于是倾尽了全力。画面和音效皆有变革性的提升,本作的君主制系统也基本上决定了今后《三国志》系列的架构。
《三国志4》
1994年2月登场的《三国志4》,在3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进化,武将增加了特技,然后相性、血缘的概念也出现了,少数民族入侵也是在这作中开始加入的。4代虽然属于早期作品,但如今还有许多老玩家认为这作是最经典的《三国志》。
《三国志5》
1995年,作为系列在中国玩家中玩家中民众基础最强的《三国志5》出现了,5代的BGM多次被各种国产电视剧和综艺盗用。5代中增加了事件的元素,彻底稳固了相性和血缘系统。其他各种特技、自然灾害等概念都出现了。5代是被光荣重制和复制最多的一代。很多多年后的机种光荣都会重制对应的《三国志5》。
《三国志6》
1998年,《三国志6》上市,从6代开始,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了,就是《三国志》续作的开发时间约长,创新越少。本作内政简化,变成了比较重战争的一部三国志。但本作至今仍有很多死粉,认为6代才是系列的巅峰。
《三国志7》
2000年上市的《三国志7》,真正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在当时来说,7代的细节已经做到了极致,无论是情节、系统、战争、内政、人物、关系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整个历史事件系统对于三国迷来说是致命的吸引力。而7代开创的人物的多种武将身份扮演的功能,也在后面很多部作品中得到使用。
《三国志8》
也许是在7的开发上,光荣已经耗尽了创意,在2001年上市的《三国志8》,基本上就是前作的强化,据说7代开发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开发8代了。
《三国志9》
2003年,小编玩的时间最久的作品《三国志9》上市了。这一部也是历史性的一部作品,直接放弃了延续8作的战斗和内政分开的方式,而是采用一张大地图,所有的事情全在这张图上进行,包括战斗。这样的设定就让玩家需要有全局的考虑战略性的眼光。而正是这样的模式,也让《三国志》从这部开始,有了“绞肉机“”的概念。
《三国志10》
2004年,另和传统《三国志》有相当大出入的10代出现了,这一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有些玩家认为不喜欢,有些玩家至今只玩10。10代在剧情和人物培养、关系网等各种系统上是系列巅峰,有些人玩10就是为了玩剧情。而且和9代一样也是在大地图上行动,只是战斗会有战斗地图。
《三国志11》
2006年,被大部分人认为是《三国志》系列历史排名第一的《三国志11》上市了,采用全水墨画的全地图风格,玩家还可以在地图中建立各种设施。战斗中,在9代的基础上,完成了升华。技能、场景、地形、士气等等要素,让整个游戏变的紧张刺激。11中最著名的“寿春绞肉机”已经超越了“横店影视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炼狱。
《三国志12》
正如之前所说,制作时间越长的作品总会让人不满意。2012年的《三国志12》,将武将原画重新绘制了之后,其他系统却没有更多的增加游戏性。不过战斗方式变成了即时战略的样子,让战斗的有了一些乐趣。
《三国志13》
2016年,等待4年后,《三国志13》上市了。13有着全系列最多武将的光环,结合了全系列各种优良系统,复杂的绊关系系统,各种各样的设施,还有比12更进化的战斗系统。这些让玩家们更期待未来的《三国志14》。
三国志11威力加强版自创武将名字输入是乱码文字怎么办?
使用任意输入法的big5输入模式就可以了,两个方法,第一游戏选择窗口模式,自创武将的时候将输入法改为big5,第二在桌面新建一个文本,用big5输入法输入,输入以后切换到游戏窗口直接复制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搜狗拼音输入法就可以实现big5的输入
我的电脑下载东西就是看不懂的字?
两种情况,一、乱码,一个一般台湾或日本软件会遇到,需要专用的转码软件,比如早期版本的三国志游戏就是这样。
二、电脑无法识别,因为电脑字体库没有该种字体,办法就是多下几种字体包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