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wind资讯理财终端,是放支付宝20万收利息合适?
先确认一下问题中支付宝应该是指的是支付宝里面存款的一个功能叫余额宝。然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从安全角度来分析,那我本身觉得存银行肯定比放支付宝安全。因为银行存款是保本的,而放在支付宝的余额宝里面是不保本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支付宝的余额宝到底是什么。当你转入余额宝以及查看余额宝的说明会看到以下的文字描述,我截取了关键部分:
从上面两张图中,我们看到余额宝其实买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其实他就和市面上很多理财产品一样,只是一个基金公司出品的货币基金而已,不是什么黑科技,也不是什么马云爸爸公司的特产,余额宝通俗的来说就类似于一个代销渠道而已,你其实买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啦。然后当你转入余额宝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注意下面是有一行字提醒的,叫做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个就是在提示你,这是不保本的,不保本的,不保本的!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啊
~~~当然你说它会啪的一声就亏掉了,那也不至于,因为货币资金主要是投向于银行存款、回购及债券的,这里面存款机回购无风险,那么也只有债券有点风险了,所以说只要没出现大规模债券违约事件,我又跑去天弘的官网截了图,这个基金的规模目前是13232.12亿!!!也就是说这个基金买的债券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才会导致这个基金是亏的。但是这个概率目前来看应该是很小的。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下数据,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2月2日,今年以来已有100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到1005.44亿元。也就是说除非他把市面上违约的债都买齐全了,那么也就亏不到10%,但是这种概率的发生就和被雷劈一样吧,ORZ......说了这么多,目前看下来他和银行存款差不多安全。
那么再来看收益率,上图有了差不多就是年化2.5%这样子了,那么银行存款呢,网上随便截个图,也就是说差不多2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才能赶上余额宝的收益了,而且余额宝是随时可取的,定期存款存进去不到2年拿出来的话,收益可就没那么高了。
好了,说了大半天,从安全性和收益率角度来看你肯定是存支付宝里面的余额宝好呀,因为即安全收益又高啊,还灵活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确定你存在余额宝里面,你能存下钱吗,不会每天买买买都用完吗,毕竟这个花起来好方便,真是花钱于无形呢~~~我就是钱一存余额宝,就忍不住剁手买买买啦,不用到只剩几毛不罢手呢。来截图给你看下快喝西北风的我:
所以,存哪里合适,你是不是有答案了呢,嘿嘿。
请问有什么比较好的理财方案?
刚好今天早上还有人问了我类似的问题,在我提供方案之前,有几个前提需要先准备好。
01
首先,认为自己有10万的闲钱,是怎么定义闲钱的?
真正要开始投资,一定要保证自己有一笔备用金,就是随时可以用的钱。这里说有10万,不知道是否包含了备用金。换句话来说,假如这10万都进行投资了,突然间因为换工作需要钱,还有钱拿得出来吗?
所以任何人要做一个投资组合方案之前,首先要准备至少相当于6个月生活支出的备用金,如果一个月要花5000,就要准备3万,先把这笔钱放在余额宝里,其他货币基金里面,可以随时拿,安全保本。
02
还有这10万的闲钱,是否包含了医疗费?
假如突然间觉得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个要住院,需要动用这10万元吗?
所以我们准备理财方案的时候,应该先给自己买保险,可以先问一下单位或者公司买了什么保险,然后再决定自己是不是需要补充,至少医疗险要准备好。
要保证,不会因为临时要用到医疗费用,把投资账户的钱拿出来,因为有些钱拿不出来,有些钱拿出来会亏损。
03
把上面的钱准备好了,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怎么投资,与这笔钱要放多长时间有关。
如果这笔钱只能放几个月,半年一年的,可以买银行理财产品,可以买货币基金,能接受一点点的波动,也可以买债券型基金。
如果这笔钱能够翻三年以上的,可以选择一些定期理财产品,定期存款,如果能够接受一定的波动,我觉得混合型基金也不错,毕竟现在股票处于低位。
如果这笔钱5年8年10年都可以不用,那不用说了,肯定就是买基金,时间足够长,风险也很小。
所以,理财投资与很多个人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北向资金是什么?
你好,我是有着十年个人投资经验,七年机构研究经历的王晨,对于股票和大宗商品投资和研究有丰富的经验,这两天有朋友在询问关于“北向资金是否影响股市”?下面我就来谈谈对于这方面的理解。
我们用通俗的话语将“北向资金”简称为“北水”,因为股市没有资金,特别是增量资金的话,就是“一潭死水”。如果想要理解“北水”,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北向资金是什么?和我们常称呼的“外资”是何种关联?
第二,北向资金在股市中起什么的作用?它的运行特点是什么?
一、“北向资金”是“沪深港通”建立下的产物,根据流向不同,俗称“北向和南向”。
1、“北向资金”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沪深港通”包括沪港通和深港通,其机制建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将“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连为一体,增强A股资金与中国香港地区资金的“互联互通”。由于港股交易历史时间长,众多外资机构都在香港开设交易席位,所以,“沪深港通”建立还有更深一层次的考虑:从外部引来“活水”,壮大A股市场规模,让国内股市的机构投资者力量上升,并且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国内资本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融合。
为了更好的理解前面这段话所说的意思,我用一个以前发生的小场景说明下:
记的2017年前后,有一次和策略研究部的伙伴们开会,焦点是A股纳入MSCI的事情,研究员们聚在一起就聊了中国股市和国际资本市场融合的意义,我当时称之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加入WTO”行动,更或是中国股市的“改革开放”时代开启——倒逼国内市场的“定价方式、投资方式、交易机制”逐步国际化。
所以说,北向资金的作用就是前期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后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的心愿)
2、“北向资金”与外资并不完全等同,前者更多的和资金流向挂钩。
在交易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三个名词——“港资、北向资金、外资”。有些时候,我们也将这三个名词直接划等号,但其实严格上说,只能“≈”(约等于),因为:“北向资金”表示资金是通过“沪深港通”通道进入A股市场的资金,代表的是“通道和方向”;“港资”可以和“北向资金”划等号,代表香港市场过来的资金,而“外资”这个词更大,其实严格上来说,“外资”代表着可以进入中国A股市场的所有外部国际资金。
目前外资进入A股的通道主要就四条: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这部分资金受到外汇管制,是有限额的,也是最纯正的外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外汇管理局批一定额度的资金,让这些合法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投资,好比“信用卡”一样,批不批,看审批部门,有多少,看“人品”!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阿布扎比投资局、高瓴资本等;“互联互通”通道(沪深港通、沪伦通)和直接开A股账户。
二、“北向资金”已经成为A股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是判断指数强弱的风向标。
1、“北向资金”近年来在影响A股走势的资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我之前在做“悟空问答”的时候,多次提及一个跟踪股市运行的模型(DDM)(股利贴现模型),其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对于涨跌有非常大的影响,那就是市场流动性,用不太专业或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观察市场中的“活水”(钱)的多寡和动向!
两年前,我在策略研究部和研究员们一起制作过一篇研究报告:《股市流动性初探》,其中有这么一个表格,我觉得就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北向资金”在A股资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股市里面,我们股民最怕的就是“没量,没资金”!那么,现在这个市场中哪些是“新增资金”呢?包括:杠杆资金(融资融券);机构投资者的新基金发行;公司大股东增减持;海外资金(沪深股通)和QFII。
因此,逻辑上判断——哪类资金有持续流入的趋势,哪个就应该是影响股市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随着A股纳入MSCI、罗素指数、道琼斯指数,国际化进程在加快,所以,显而易见,外资,特别是额度受限程度好于QFII,进出限制较少的“港资”(北向资金)自然成为重要的“新兴力量”。(注:QFII进出受外汇管理局制约,北向资金进出则通过港交所,限制相对较少)
2、观察“北向资金”的阶段趋势和进出时机点对于判断沪指走势有较强参考价值。
“北向资金”中有8成以上为“配置型资金”,简单的说就是——稳健型的中长线资金,它们不太在意短线的波动,只要认为长期价值低估就会不断买入;另外,还有1-2成为“交易型”资金,大家可以把它们当作是“中短线”资金,其容易被人民币升值,美国股市涨跌等风险因素扰动。
因此,长线的北向资金如果连续流入则预示上涨趋势将延续;如果出现在指数下跌的时候,那么将代表港资存在“抄底嫌疑”,下跌趋势将可能会随时反转。这一规律在17年4-5月和18年已经多次提前预示指数阶段性的底部和高点。
总结:
A股市场正在逐步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外资在国内股市生态里正逐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其中,“北向资金”就是其中的代表。
对于北向资金的理解,其核心在于两点:
首先,“北向资金”是“互联互通”(沪深港通)机制下的产物,其目的是“引来活水”,壮大A股,并且通过外部资金的引入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诸多方面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北向资金”在影响A股的资金里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其一,它将在未来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地;其二,它与上证指数走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和领先性,对于判断指数走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是王晨,价值律动创始人,“投资价值,研究市场律动,携手提升一亿中国老百姓的财商!”是“价值律动”品牌和“王晨投研社”自媒体号创立的初心与梦想。如果你觉得我说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击“关注”,顺手转发,帮助更多理财投资路上一起同行的人!
买基金你们都亏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可能是最近大家谈论得最多的问题,基民们从春节前喜气洋洋地晒收益到节后肝肠寸断地晒亏损,可谓是天上地下,换了人间。
下面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周围的基民亏钱情况,因为多多少少和我有点关系,在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时候,他们常不自觉地把我这个老基民当作救命草,来寻求安慰、寻求帮助。
我90后的女儿,
去年总共买了3000元基金,之前几个月才盈利400多,可是节后一天最高就跌去150多,现在她具体亏多少,也不和我说了。想当初,第一次买1000元的基金,跌了20元,就心肝疼,天天在我面前碎碎念,而现在居然缄口不言了,想必是跌懵了,心如止水了?
我读高一的外甥女,
节后第四个交易日用2000元压岁钱急匆匆地入场了,以为能抄个大底,结果抄在半山腰上,现在亏损了200多元,小心脏承受不住了,逼着我补亏空,因为我答应过她,盈了算她的,亏了算我的。
我的闺蜜,
去年五月份开始买基金,之后改为一个月定投4000,春节前总共盈利1.7万,喜上眉梢过了一个年,然后就一直愁眉不展到现在,因为半个多月的交易日,她的收益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现在已经跌成“负婆”了。
我的同事,
一个从未有过任何投资经验的人,节前进的场,10个交易日挣了1千。春节第一天虽然大跌,但他倒是听了我的劝告,全部赎回,实际盈利800,很满意。但在接下来连续大跌三个交易日后,他自己又杀回去了,以为能抄底,结果把自己的底裤搭进去了。
我还有一个同事,
2018年10月,我让她开始每月定投1500的,在元旦前她盈利50%多时,我让她全部清仓,她照办了,但春节前一顿猛涨,我开始还挺内疚让她跑早了,不过春节后,我和她都一直在庆幸,少了10多个点的大涨,却免了20多个点的大跌。
我还一个好朋友,
虽然春节前听我的建议开始止盈,但没想到他只赎回了一半,当时他的心理活动是,万一春节后继续大涨,不至于踏空,如果大跌,我赎回来的部分还能补仓。结果是之前的盈利全部回吐,补仓的子弹也全部打光,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到各个基金评论区找段子疗伤。
再说说我自己,
虽然在春节第一天赎回了大半,但剩下的几支小份额的基金没有赎回,定投也没有终止,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皮外伤也磕碜,虽然2021年全年才亏损0.11%,但一月份的盈利回吐了,等于里里外外损失了1万多。
其实这次基金回调的风险我早有预感,但这么股灾性地一跌到底,我的内心也是炸裂的。当然我还得打起精神来应对同事好友求助我的选择题:卧倒?清仓?还是补仓?
那我在这里就统一回复了:先卧倒,然后静待跌不动的时候补仓,同时定投不变。
这里唯一的弃选项就是清仓割肉。理由如下:
第一,投资基金的基本原则就是长期持有,在三、五年持有的大周期内,这半个月、一个月的大起大落又何足道也?参看经历过07年、15年的股灾、16年的熔断、18年的大熊、19年的震荡,哪一次基金还不是最后绝地反击,王者凯旋?
第二,所谓危机危机,不就是”危“中有“机”吗?你敢肯定这一次跌出来的不是黄金坑?你若低点清仓走人,很可能就会错过哪天悄然拉起。比如2020年2、3月份,因为疫情,股市和基金也是一度冰点,如果你那时吓跑了,那么后来的大涨你一样会完美错过。正如打牌,只要不离开牌桌,你总是有翻本的机会的。
举个炒股的例子吧,我曾经拥有过华天科技,在它跌到5元的时候,我割了,后来涨到15元的时候,我被周围人一鼓噪又进了,结果现在落到12元多,我又面临着割不割的问题。早知如此,还不如5元的时候踏踏实实持股待涨。
总之,投资不是投机,投资总是有风险的,这次大跌算是给追涨杀跌、缺乏耐心的新基民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血泪课程。我曾经说过,没有经历过大涨大跌的基民和股民都不是成熟的投资者。还是以打麻将为例,当手气不好时,恐慌、焦虑对你扭转颓势无济于事,唯有冷静、放松、自信,你才能绝处逢生,笑到最后。
希望我们携手度过这段至暗时刻,尽早迎来一个基民的高光时刻:天天高调晒收益!
是不是这个就标志着今年的牛巿到来了呀?
昨天(7月6日)A股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80点,这的确是牛市的一个标志,但仅仅就根据这一指标就此断言A股牛市来临,显然逻辑上太过单薄了。有代表性指数的一天暴涨,这只是牛市启动一个显像的外在特征。判断一轮牛市还得要从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市场情绪以及技术特征等方面综合入手,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随时都感觉市场是牛市,从而做出频繁折腾的决策而频繁交易,最后把自己给折腾离场。
近期A股市场的表现
进入7月以来,上证指数突然发力,4天大涨11.67%,累计成交21077亿,日均成交超过5000亿。
权重的银行、地产王者归来,特别是券商和银行表现逆天,7月6日当天两大板块指数接近涨停。
在一片看空声中,地产板块在后疫情需求端集中爆发,销售数据靓丽的刺激下,也短期飙涨。从6月30日到昨天(7月6日)累计上涨19.98%。
在A 股市场,银行、地产和券商人气最高,粉丝最多。道理很简单,银行权重高,券商牛市温度,房地产经过20年高速发展,早已圈粉无数。
在这三大板块的强势表现下,上证指数像小盘妖股一样疯涨,快速提升了市场的人气和情绪,牛市于是成为最近5天最热搜的词。
例如,最近5天关于开户、牛市、上证指数在百度和微信搜索频率暴增40倍。
上证指数大涨180点,只是牛市一个特征
前面我们说了银行、地产和券商、保险等强势拉升,这带来了指数的疯狂,上证指数单日上涨180点,约5.5%,这只是牛市的一个外在表现特征。
一轮牛市,从技术角度判断,一是阶段性涨幅,二是回踩不破前低。
1、阶段性涨幅
实际上上证指数从2646以来,波浪理论上的三浪主升,其涨幅高达22.14%,而阶段性判断牛市的标准是,至低点起涨20%,目前看阶段性涨幅这一条件已经达到。
2、创新高,不破新低
另一条件指数新高,回踩不创新低,这就是确立了趋势上的上升趋势。沪指看,3月23日、4月28日、5月25日、6月12日以及6月29这5个低点一个比一个高。同时指数4天之内强势突破3288高点。
结论:从单纯的技术角度看,沪市已经是牛市,昨天的180点上涨进一步坐实牛市判断。
宏观基本面看
年初,疫情突然来袭,但在体制优势和国家强有力、得当、迅速的措施下,疫情很快的得以控制,各项经济数据陆续恢复到以前水平。
比如,PMI指数回升到荣枯线50之上,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4,较4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同时,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册预估显示,我国是在2020年唯一可能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预测值1.2%,2021年可能高达9.2%。
换言之,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确定性是全球最好的经济体,显然作为这经济体现的股市的投资价值不言而喻。
牛市直接推手:流动性
去年8月央行开启降准周期,加强逆周期调节,去年9月6日全面降准,同时PRL5年期利率第一次下降5个基点,到4.85%,当月(去年9月)公开市场操作频繁,净投放资金,这一切现实从去年8月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向宽松。
今年疫情突然袭击,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中断,整个经济在2月份几乎处于停止状态,为了刺激经济,刺激消费,央行开启进一步的宽松,定向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两会间及以后,提出财政赤字最低3.6%,发行特别国债,减税上万亿。
7月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同时降低金融稳定在贷款利率。
这一切显示,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毫无疑问进入了全面宽松阶段。如下图,M2连续三个月增速超过10%投放。
结论:市场不差钱,不差钱上涨就是必然。
投资者跑步入场,爆款基金频现,外资持续买入
中登公司数据显示,4月新增开户环比转正为7.14%,投资者陆续入场,5月环比增长5.34%,6月数据还未出来,但是根据海通,华泰证券等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5天以来激增30%至50%,更夸张的是,某证券公司昨天显示开户,需要远程视频鉴证的人数排队为471位。昨天交易时段,多家券商的APP卡顿,无法交易、无法转账,成交回报无法显示。
显然这就是投资者跑步入场。
今年以来,在房地产房住不炒的大政策基调下,居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减少,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的发行销售火爆,某天富旗下的一款权益类基金,半天募集500亿,震惊业界。居民部门的资金通过基金都专业理财机构渠道进入市场。
最后,代表外资的北上资金,今年以来仅仅只有在3月下旬到4月有过连续5天的净卖出,其余时间一直保持净买入状态,最近六个月累计净买约1400亿。
显然:市场具有赚钱效应,各路资金蜂拥入场。
技术层面
不管是上证指数,还是创业板指数。
趋势上看:均线多头发散,趋势明显向上,量价配合,典型的多头市场。
浪形上看,2019年1到4月,一浪上涨,2019年5月到2020年3月二浪调整,目前始于2646的上涨属于三浪主升。
综述,昨天上涨180点,这的确是牛市特征,咱们再从其它因子入手剖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显然市场目前已经走牛,甚至有点疯牛意味。正确的姿势:一半清醒一半醉,仅此!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