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方正魏碑,怎么给pr的字幕添加新的字体?
PR调用的是系统的字体,只要你把字体加入WINDOWS系统的字体库中,PR自然会找到。不要用系统自带的中文字库,在网上下载一些国内的中文字库。比如下载“方正字库”,需要什么字体就下载什么字体,比如“方正黑体”、“方正仿宋”、“方正魏碑”等等等等。下载后,在电脑的“控制面板”中选择“字体”,再选择“安装新字体”。新字体安装后PR就可以调用了。
礼器碑和魏碑的区别?
《礼器碑》[lǐ qì bēi]是刊刻于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的一方碑刻,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礼器碑》为圆首碑,碑身高173厘米,宽78.5厘米,厚20厘米。书法上,其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有开张舒展,捺角粗壮斜行,长波尾部尖挑,风格质朴淳厚,是东汉隶书的典型代表,书法价值很高,历来被金石家、书法家奉为隶书楷模。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此时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书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对于他的行书你怎么评价?
卢定山老师出道较早,他的行书,结字方正,融合魏碑笔意,干净利落,字字清爽,既很实用,又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他出过一些字帖,对于初学者来说,从他的行书可以快速入手。但总体上来说,卢定山老师的字实用性较强,艺术品位有待提高。
我看他最近几年写的字(见附图)与早年的字相比,有两个倾向更加明显了:
第一个倾向是更加程式化了。看他的字,只要是相同笔画、相同的偏旁部首,几乎都是一个样(如下图“催”、“曜”字写法),这可能是跟写字越来越熟练有关,但“程式化”并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古人认为书法要“先生后熟”而后再“由熟到生”,才能不断写出新面目。
第二个明显倾向是越来越硬笔字化了。笔画越来越瘦硬,起笔收笔直来直去,几乎没有笔画技巧和精微变化,从好的方面来说是简洁,从不好的方面来说是不耐看,平淡。
最后总结来说:
实用性很强,容易辨识,但“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把卢定山老师的字当做一座座山来看,那么感觉这些山峰都是一样高、一样平、一样的走向、一样的形状,对于喜欢曲径通幽和欣赏险绝奇峰的人来说,难免有一些失望。
个人观点,欢迎各位书法同道交流。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写快还能写得那么好吗?
楷书的特点就是一笔一划,起承转合、提按顿挫,交代清楚。从书写的习惯上来说,楷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一般而言,和其他两种书体相比,同样的字,同样的熟练程度,当然是会慢一些的。
对于楷书,大字楷书想要速度快,相对困难,楷书如站静态的特点比较明显。对于小楷来说,随着你熟练程度的增加,可以写的快一些,同时提按顿挫皆有,还不失法度。据记载明代文征明,80多岁时,还能每日手书楷书几千言,而且法度森严,同样,为后世楷模,足见其书写速度之快了。其实没有其他诀窍,唯手熟尔。
所谓快,字字惯气,静为楷模,而不失灵动法度为准则,至于“快”到什么程度,就应该因人而异了,能快则快,不必一味追求。
方正魏碑和方正魏碑简体的区别?
关于这个问题,方正魏碑和方正魏碑简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字体笔画的粗细和简化程度。方正魏碑的笔画相对较粗,字体较为繁复,而方正魏碑简体的笔画则更加简化,线条更为流畅,整体感觉更加简洁明快。此外,方正魏碑简体也更适合用于电脑排版和网络应用。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