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游戏带兵打仗手游,二战军队可以打败瓦坎达大战中的先锋卫部队吗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二战游戏带兵打仗手游,二战军队可以打败瓦坎达大战中的先锋卫部队吗?

妇联4最终大战,团战了二十多分钟,灭霸一句覆盖炮击,一众英雄加反派都被炸蒙逼了,极好的诠释了啥叫穷则战术穿插,富则给老子炸,看那火炮炸出的弹坑甚至没105榴弹炮炸的大,二战苏联的炮兵开战前都习惯先轰个个把小时意思意思,还都用152的大管子,按照电影单位表现,瓦坎达大军只有被炸出翔的份儿

为什么有人觉得二战士兵全面碾压现代士兵?

这句话如果是建立在武器装备上那完全可以否定,因为不在同一次元的武器装备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换作现在一个二流国家也可以将二战的任何国家打疼,武器装备的差异也并不是完全靠战斗意志能找补上的,那年亲们和山姆大叔打架非常不易,付出的伤亡代价是空前的,相信真的没有哪个国家还能在武器装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打出那种成绩。尤其是现在与二战的比较,中间隔了好几代的代差,真的更比不了。

现在武器弹药可轻易做到以下杀伤效果,而在二战时期必然要出动超级重型武器,譬如大口径列车炮或特质重磅炸弹等。

就以当时最强虎式虎王坦克为例,恐怕与老旧的T55对战都困难,更别提现代的主战坦克,其机动力、复合装甲、观瞄设备、火控系统、火炮口径、弹药杀伤力都无法比拟。当然这里并不是在说二战的武器现在都是烧火棍,放在今天仍能造成重大杀伤,那时的栓动步枪都采用大威力弹药,精度和杀伤力甚至超过现代枪械,但是威力过剩,火力持续性不强,完全不适应现代化战争,所以注定被淘汰。那么海空力量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超视距作战完全有能力在没被发现之前击毁二战装备。

虽然陆战在现代战争中作为不大,但各国还是在加紧研发下一代主战坦克。

至于战斗意志和战斗素养,个人感觉二战士兵也无力赶超现在士兵,至少并不能碾压。一战二战确实打的异常激烈,士兵们跨出战壕冒着机枪和炮火冲锋需要极大的勇气,第一次感受自动化热兵器带来的绞杀,战斗意志和信仰更是决定了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反面教材”可以看看二战的意大利士兵,他们只能用“可爱”来形容。二战中有的部队战至最后一人也无投降者,有的则会因为打不开弹药箱而投降,差别之大可见一斑。正如墨索里尼对希特勒抱怨说的一样:你不了解浪漫的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

事实上也是如此,意大利参加轴心国本身就是打酱油角色,力没出多少还总是给德军盟友挖坑。各大战场都出现过几名盟军士兵就俘虏整连排意军士兵的情况,而且还让他们自行走到后方头像,并安排他们自己建立战俘营。

实际上现在作战的战术指挥之强、机动能力之快都是二战士兵不可比拟的。如果双方都手持二战武器也不见得现代士兵就会打输,反而赢的可能性更大,现代先进的战略战术运用绝不会弱于二战时期。大多数人可能感觉二战老兵经历了残酷的血与火,有极强的实战能力和技巧,这不假,但是二战后的高烈度局部战争几乎没有停下,动不动就几倍几十倍于二战的弹药投送总量,残酷程度反而更大了。

现代化多维战争开始以网络信息和高精尖武器为主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时常参加军事行动或战争的国家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他们的士兵拥有较高战斗意识和战斗素养,实战能力较强,这不可否认,相信在这一方面也足以弥补战斗意志的不足。

一支到处打仗的部队虽然在承受伤亡,但他们是有真正战斗力的。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交流与观点,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二战时中国军队有司登式冲锋枪吗?

司登冲锋枪是二战时英国,于1941年初,在缴获的德国MP-40型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新式冲锋枪。

该枪具有结构简单,能够大规模快速生产,同时价格低廉。

到1943年司登冲锋枪进入中国,装备于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哪位能系统评比一下二战美苏英德四国的冲锋枪优劣?

二战时期,美英苏德这四个国家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在战场上使用,战斗时候,还回去捡对方使用的冲锋枪参加战斗,下面一一介绍一下这几个国家代表的冲锋枪。

美国——汤普森冲锋枪

汤普森冲锋枪是美国在二战时期装备的最出名的冲锋枪了,被称为“芝加哥打字机”,研制成功之后相继出现了M1921、M1923、M1928系列,整个二战期间,这型冲锋枪一共生产了1400000支。

其他国家一般装备的冲锋枪的口径是9毫米左右,汤普森是11.43毫米,威力也比较大,子弹的动能很大,停滞作用很强,有时候中一发就能够要命。二战时期,该枪普遍配发给侦察兵、士官和巡逻队长,该枪近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迅速提供火力,杀伤敌人,火力猛,对敌方压制力强大,该枪射速高达600发。

当然也有很多缺点,首先就是造价高昂,汤普森冲锋枪结构复杂,需要细致的加工技术和复杂的加工流程,这样自然提高了成本,在当时,一把军用汤普森冲锋枪的造价高达200美元,这还还不包括油壶、枪背带、维护工具、弹夹、弹夹袋等附件的价钱。再就是全枪重量较大,体积较大。不含弹夹弹鼓的空枪有5公斤重,这个重量都赶上步枪和轻机枪了,该枪采用固定枪托,不能折叠,这无疑对战斗中的携带带来了困难,该枪的子弹穿透力也不足。

英国——斯登式冲锋枪

二战时期,英国不怎么待见冲锋枪,后来也是装备了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在1940年,英国和法国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为了保命许多武器丢弃了,后来英国缺少武器,特别是轻便近战的武器,那当然是冲锋枪,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英国在缴获的德军MP40冲锋枪基础上研制了斯登式冲锋枪。

斯登式冲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超级低廉,一支枪的费用仅仅9美元,一支汤普森冲锋枪的价格买斯登冲锋枪的话,快装备一个排的士兵了。该枪结构简单,仅仅由47个零件组成,枪托比较简单,一根钢条和一块钢板焊接而成,细心发现,透过枪栓槽可以看见里面的弹簧,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巧、易于拆解、便于隐藏,采用9毫米弹药,弹匣可以与德军MP-40型冲锋枪通用。

但是该枪也有弱点,使用的士兵抱怨经常卡壳,还有就是保险装置不怎么样,有时候爱走火,造成己方士兵伤亡,该枪产量高达4000000支。该枪射击时候必须一手拖住枪托,一手在侧面抓住弹夹,在枪身上下移动时候很费力,只适合水平扫射,瞄准比较费劲。

苏联——PPSh41冲锋枪

说起苏联的冲锋枪,这几款也是小编最喜欢的冲锋枪了,是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冲锋枪,产量达到6000000支。该枪结构也比较简单,制造工艺简单,采用了冲压技术,一些材料也比较节省,所以生产速度超级快。

波波沙的理论射速高达900发,加上71发的弹鼓,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波波沙火力的持续时间长,我们都知道,在近战中,多一发子弹,都有很大的胜算,优先击中敌人。波波沙枪管外面有一个散热筒,可以减少枪口的火焰并在起到防止枪管过热。

该枪当然也有缺点,和汤普森一样,整枪较重,全重达到5.4公斤,较重的重量在射击时候容易疲劳,射击动作变了,影响射击命中率。再就是该枪射速太快,基本上5秒钟的连续射击,就能把弹鼓中的弹药大光,弹药消耗量大。

德国——MP40冲锋枪

MP40冲锋枪源于MP38冲锋枪,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使用最广泛、性能最优良的冲锋枪。该枪制造简单,造价低廉,后坐力小,精准度高,短小便携。它其实是有枪杔的,但可以折叠。握把及护木都使用塑料,减轻了重量。从颜值上来说,这款冲锋枪是最好看的。MP40在近距作战中可提供密集的火力,此枪用起来很顺手,德军很喜欢用,但是说到该枪的射速,比较落后了,只有500发/分,小编在游戏里面经常用点射,连发射击只有慢慢的“哒哒哒”的声音,弹匣装弹32发,也一般。

尽管此枪用起来很称手,受到前线德军欢迎,但并非没有缺陷。一是装弹量少,32发;二是射速低,550发每分钟。若跟美军M3冲锋枪比,装弹量还多了2发呢,射速则多100发/分。但在东线,跟波波莎的71发弹鼓和1000发/分的最高射速比起来,则没比较就没伤害。就和波波沙对比吧,有着71发大弹鼓的苏联波波莎冲锋枪的对战中,又处于绝对的下风。很多时候,在战场上德国士兵都抛弃自己的MP40,而是捡起一把有着71发弹鼓的波波莎冲锋枪。

综上所述,这几款冲锋枪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特点,MP40射击时候后坐力比较小,容易控制,这样命中率就会提升,它的成熟和可靠,名气也比较大。基本上不会像司登冲锋枪那样发生卡壳现象,波波沙冲锋枪呢,射速高,弹鼓带子弹也多,但是连发射击时候跳动厉害,影响精度,斯登冲锋枪爱卡壳,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老美的汤普森冲锋枪的子弹穿透能力太弱,对待较远一些的半隐蔽目标杀伤性太差,只适合近距离扫射没有防护的士兵。所以,这几款强在各自战斗中都有所使用对方的武器。

山炮和野炮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炮,为什么要分为山炮和野炮?

看抗战年代的影视剧,里面经常出现山炮,野炮之类的词语和对话。而镜头出现的炮,则都是两个大轮子,中间扛个有防盾的炮管的样子,长得差不多。那么,山炮和野炮到底有何区别呢?

这个,就要细细说来。

山炮和野炮之分,在一战二战这个时间段,分得很清楚。在当代,已经不用这个叫法了。现在是自行火炮,卡车炮,直升机吊运超轻型火炮的时代。

而在一战二战时期,炮兵多数还是采用骡马拖曳的方式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山区作战的方便,也就出现了山炮。

四一式75毫米山炮

山炮就是一种轻量化火炮设计,设计思路就是尽量减轻火炮重量,同时提高山区地带的通过性。所以,山炮为了减重,做了一下几点:

第一,把炮管长度减小,厚度降低,带来的后果就是炮管承受的压力降低。因为炮管变薄,所以能够承受的火药压力也要减小。山炮炮弹的装药量比起普通火炮要减少很多。

直接后果是,山炮炮弹发射的时候,出膛速度很低,200米每秒左右,这个速度比起手枪弹的出膛速度都要低。

第二,因为山炮炮弹出膛速度低,所以给炮身炮架的后坐力也会相应降低,那么,炮架的设计,炮轮的设计,也就可以采用更轻薄的材料,减轻重量。

第三,后坐力降低,则山炮的复进装置的所有零件,都可以做到更小,更轻,更薄,从而减轻重量。

第四,为了保证杀伤威力,山炮弹的口径一般不做减小。

第五,如果山区都是羊肠小道,不能采用骡马拖曳山炮方式行军的话,怎么办?所以山炮还有另一个能力,炮兵可以很方便把一门山炮大卸八块,每一块的重量都在牲畜和人力承受范围之内,可以采用牲畜驮载或者人力运输的方式行军。到了预设阵地,再组装起来即可,跟搭乐高积木一样的道理。

山炮分解驮载示意图

以上这些,都是山炮的优点。简而言之,只要是人能爬上去的山,山炮就能上去打!哪怕什么崇山峻岭,深沟溪涧!

所以,假如山炮和野炮穿越到三国时代,遇到邓艾攻蜀,偷渡群山七百里,应该携带山炮还是野炮?那答案就很简单,非山炮莫属。

那么,山炮的优点这么多,有缺点吗?

也很明显,山炮的装药少,膛压低,初速低,带来的后果就是射程低。山炮的射程,普遍都是几公里,用来在山区打个据点,搞个奇袭,或者拿来摧毁重机枪火力点,这是山炮的拿手好戏。

用于两军炮兵对垒,或者大规模攻坚战,山炮的射程短的劣势就暴露无遗了。野炮可以依靠射程优势,完全压制山炮。

下面说说野炮。

九零式75毫米山炮

野炮就是把山炮精简下的那些重量,统统加上来。

山炮需要炮管短,野炮那就把炮管加长!

山炮要重量轻便,野炮不需要,假如五匹马拉不动,那就上十匹马!

山炮需要快速分解,野炮不需要,只要块头大,结实就行!

山炮需要考虑通过性,野炮不需要,遇到野炮过不去的地方,那就上工兵,遇山开路,逢水架桥!

为了保证火力和射程,野炮的设计,就是要炮管长,炮管厚,装药多,初速高,射程远!

所以,野炮是当时的炮兵火力中坚。而二战时的150毫米左右口径的野炮,更是有着重炮,炮王的称呼。当时150毫米级别重炮,就需要采用汽车拖曳的方式行军。如果是实在没有汽车,就需要12匹马才能拉动这个炮。损失一门这个炮,炮兵团长是要受处分的!

口径小一些的野炮,拖曳需要的骡马数量也会少一些。然而,只要是野炮,伺候起来就很费劲。

所以,抗战时期,我八路军炮兵部队,装备的平射火炮,以山炮为主。即使获得野炮,也不喜欢用。

比如,抗战初期,八路军在山西展开,在滹沱河中捞起了阎锡山的晋军扔掉的10门大炮,其中8门山炮,2门野炮。

八路军把8门山炮留下来自己用,装备了延安的炮兵团。而把2门野炮送还给了阎锡山。

其原因就是,山炮携带方便,即使没有骡马牲口,找一些战士也能拽着走,方便打山地环境下的游击战。而野炮则必须配备拖炮的骡马,而一匹马每天的给养消耗(马料,药品,食盐),等于五个战士一天的消耗,更重要的是,野炮这么大的一坨,如果真的没有野炮炮弹了,又不能落雨于敌手,就只能是累赘,炸掉了,实在麻烦。

而山炮即使炮弹没了,三下五除二拆开,找个山沟隐蔽埋藏,过后可以再挖出来,打游击战很方便。

所以你到军博去看,抗战时期我军用过的大炮,那多是山炮。而红军长征唯一带到陕北的大炮,就是红二方面军带的一门山炮。

然而即使是这样构造简单的山炮,山炮弹,炮弹都是缴获,打一发少一发,抗战时期我军的军工生产条件,也很难自己制造。直到1943年,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才自制大炮弹成功,造了少量大炮弹,打起炮楼那叫一个爽!我军大规模装备野炮,那要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了,主要来源一个是在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捡日本关东军遗留下来的野炮,二是各个战场缴获蒋军的野炮。

而延安时期只有山炮的炮兵团,则是成为了我军名副其实的炮兵种子部队。后来这个炮兵团的营长一级的干部,到抗美援朝时期都成长为炮兵师级干部了。

我军利用山炮,还曾经创下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那就是利用初速只有200米左右的山炮,居然打下一架飞机来!这个战例,让人印象太深刻了。具体时间是1947年7月4日,地点是今天的辽宁省法库县附近,参战兵器是2门四一式75毫米山炮,参战部队是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第一师炮兵团第2连,采用双炮装定空炸表尺的方法,发射10发炮弹,击落蒋军的一架美制飞机。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