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居岳飞全传,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柔居岳飞全传,历史上有哪些功高而不震主?

在历史中,一旦将领功高震主时,反而会不得善终,所以很早便有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说法。

然而秦始皇的大将王翦却是例外,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功成身退而得以善终的人。他究竟是如何办到的?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王翦受嬴政青睐,平步青云。

王翦是陕西省富平县人,出生在公元前287年左右。王翦出身贫寒,却擅长舞枪舞棍,尤其喜欢兵法谋略,身强力壮,轻而易举就能抱起牛过河。

二十岁时,他加入了军队,从此王翦大半辈子都在军营度过。年轻的王翦因处事沉着、战斗勇敢、武功高超,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尤其深得秦军统帅白起的欣赏。

白起把他调到身边当亲兵,不久又提拔他为大将军。秦赵长平之战,王翦作为年轻将领,表现十分出色。

白起向秦昭王推荐王翦,但白起与秦昭王矛盾激化,白起被处决了。同时,王翦也没有得到秦昭王的重用,他默默地生活在部队里。

直到秦王政继位后不久,王翦才成为秦王嬴政的心腹将领,备受宠爱。

王翦奉命出征,战功卓著。

秦王政即位后,统一六国的步伐加快了。军事上,秦王嬴政以王翦为顶梁柱,带兵横扫中原诸国。

王翦也不负众望,发挥得非常出色。他只用了几年时间,秦国就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230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韩。韩是一个小国,经过秦国几十年的骚扰和进攻,早已疲惫不堪。

因此,王翦很快就包围了韩国的阳翟,但阳翟城墙坚固,王翦久攻不下。最后,王翦采纳了将军的建议,以江水灌城,韩最后投降。

秦王嬴政十八年,王翦率军二十万攻赵。然而,当王翦攻打赵国时,遇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那就是战国名将李牧。

两人可谓是棋逢对手,李牧的纵深防守让王翦几次进攻无效。数十万军队暴露在荒野之中,如果不能尽快突破对方防线,久而久之,就会疲于奔命、不战而败,后果极其严重。

就在王翦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手下给了他建议,在征得嬴政的同意后,他决定用反间计除掉李牧。

当时赵王是个没头脑的庸人,当他听到流言蜚语和挑衅时,他真的怀疑李牧通敌了,于是解除了李牧的兵权,起用了没有指挥能力的赵葱。

赵葱一到位,就改变了李牧的防守,主动进攻秦军,结果被王翦打败,赵葱被灭,赵军被败,伤亡八万人。

王翦乘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一个月后,邯郸被破,赵王被俘,赵国灭亡。

秦王嬴政十九年,燕王命太子丹想办法阻止住秦军的进攻。此时的太子丹也感到力不从心,只好命令壮士荆轲前往秦国刺秦王,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 “荆轲刺秦”。

可最后没有成功,反而让秦王很生气,命令王翦率军北上攻打燕国,最后燕军大败。至此,秦军已全部占领燕蓟之地。

此时,除了齐国、楚国,其余地区基本为秦国所有。王翦率20万大军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秦王给的各种赏赐源源不断,王翦还被提升了官阶,很多人以为王翦幸福了,可王翦却深感担忧。

王翦率军伐楚,求田索舍。

虽然王翦是心腹将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王翦的功劳越来越大,嬴政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所以,伐燕之战一结束,他就尽量不用王翦,秦王看到北方大势平平,于是他欲挥军伐楚,举兵南下。

嬴政二十二年,秦王嬴政在咸阳和大臣商议如何讨伐楚国。秦王嬴政问需要多少兵力时,大将李信认为20万人就够了,秦王嬴政转身问老兵王翦,王翦说需要60万人。

秦王嬴政一听,吃了一惊。所以秦王认为李信年轻有为,勇猛果断,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很高兴地称赞李信。退朝后,王翦隐居,自称有病,悠闲地去游山了。

不出所料,李信率20万大军伐楚,最终败了,这也是嬴政即位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因此,他决定灭亡楚国,在将领的选择上,他又想到了王翦。

他认为王翦的意见是对的,姜还是老的辣。得知王翦的病是心病,嬴政便到王翦的住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于是,秦王嬴政下诏在全国征兵,为王翦补兵60万。出发当天,秦王拉着王翦的手笑道:“请老将军早点奏凯歌。”但笑得很不自然。

军队出发后不久,他还站在那里不肯回宫,因为他心里不踏实,把全国的士兵交给一个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当然,王翦知道秦王嬴政的心理,为了不让自己功高震主,让秦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当军队离开咸阳时,王翦迅速骑马返回。

这时,秦王嬴政还站在那里。嬴政见王翦独自归来,莫名其妙地问道:“将军为何归来?”

王翦说:“我年纪大了,以后给王出力的机会不多了,趁着现在还能动,想给儿孙谋点地。 我只要肥沃的土地和漂亮的房子,就够了!”

秦王嬴政一听,欣然答应,“咸阳西边的一万良田,从此归你了。”王翦一听,心安理得,快步骑马向前。

不久王翦又派儿子王贲去见秦王嬴政,请求赏赐他咸阳东边的五府,秦王嬴政说:“我答应你父亲的请求,赐他八个府邸。”王贲磕头道谢。

大军还在路上,王翦又派人去见秦王嬴政,要求把赐府周围五十里地作为他的猎场,等他老了可以休息打猎。

秦王嬴政一听,哈哈大笑:“王将军太着急了,只要能灭楚国,我何必珍惜赏赐呢?”于是下诏赐王翦百里青山,作为狩猎休憩之地。

作为统帅,如此反复要田要家为子孙后代谋产业,实属罕见。看来,这不像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买卖和讨价还价。

对此,王翦的许多部下将领都很不解,认为王翦做得太过火了,其中也包括他的次子王苗。

然而,王翦并不这么认为。他私下对王苗说:“秦王嬴政给我六十万军队,如果他不这样做,他能放心吗?这仗还能打吗?我不是为儿孙谋地,而是为自己找活路。我请了一次,秦王不信,再请两三次,秦王嬴政一定会相信的,给我六十万军队,就不会有太多疑虑了。”

其实,王翦担心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也不放心王翦。当王翦一次又一次地要田地、要房子时,像做生意一样,嬴政心里就会踏实。

如果王翦不忠,他不需要这样做,夺取天下后,一切都是自己的,何必向别人要呢?

见王翦率60万大军伐楚,楚王命项燕率40万大军御敌,楚国名将项燕曾击溃李信的二十万大军。

王翦得知与自己对峙的是项燕,便改变了李信长驱直入的战术。当军队到达天山中段秦楚交界处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然后筑起防御工事,不与楚国作战,即使楚军挑战,王翦也不会打,只有反击。每天命令将领和士卒同吃同住,调教马匹增强体力,做好充分准备。

楚项燕见王翦原地不动,大为困惑,率军坚守在秦军面前,与其僵持不下。这样坚持了一年多,项燕认为秦军无意攻占,决定率军离开。

当楚军放松戒备时,王翦携60万大军猛扑而下,楚军仓促应战,十分被动。经过数日激战,楚军主力大部被歼灭。

楚国亡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王嬴政是第一个皇帝。灭楚后,王翦立即交出兵权,不再问天下,深居简出。

当然,秦王嬴政并没有食言,他不仅兑现了对王翦的一切诺言,还让王翦之子王贲当将军,子孙世袭五代。

结语

作为名将的王翦在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文武双全、刚柔并济,他在战争稳操胜券。

同时,他又能机智地处理自己与秦王嬴政的关系,向主人索要赏赐,最终避免被诬蔑杀害的悲剧,平平安安地走完一生。

有没有曲子适合古筝和二胡合奏?

谢邀请:

很高兴回答帮助你,你可以去我头条主页视频那里听下,今早发布的,相当好听,当然有很多适合二胡配古筝的曲子的,先给你推荐一位大师音乐大师张平福是一位非常资深的音乐人,他不但是一位编曲好听,而且创作很多古筝金曲满天星 特殊演奏传情意绕场立体音效 发烧音乐重炫,这是我最喜欢听乐器合奏编曲!

先推荐部分曲目如下:

专辑曲目:

CD1 月圆花好:

01. 叮咛

02. 心声泪痕

03. 月圆花好

04. 恨不钟情在当年

05. 绿岛小夜曲

06. 苏州河边

07. 总有一天等到你

08. 海角天涯

09. 清明的月

10. 缺少一根绳

11. 我有一段情

12. 遥远寄相思

13. 俩相依

14. 苦酒满杯

15. 我听过你的歌

16. 吻别

17. 留你的人留不住心

CD2 草原之夜:

01. 换到千般恨

02. 草原之夜

03. 不装饰你的梦

04. 明月千里寄相思

05. 下雨的早上

06. 无奈

07. 愿君心记取

08. 京华春梦

09. 良夜不能留

10. 夜夜到天明

11. 啼笑姻缘

12. 让我走

13. 九月九的酒

14. 小芳

15. 别问旧伤口

16. 丢手绢

17. 相逢不敢说双飞

岳云鹏说的到底是不是相声?

在回答具体问题之前,还是先科普三个相声行业的常识吧。

1,岳云鹏“不便宜”的表演风格被一些人誉为相声界前无古人和前所未有的东西,为相声表演风格开拓了一个新种类,甚至于连岳云鹏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持这种观点。

实际上,像岳云鹏这种“卖相”在相声史上可不算罕见,最著名的当然是岳云鹏师爷辈的魏文亮老爷子,魏先生外形条件好嗓子也好,表演风格多变被称为“小怪物”,当年甚至还曾获得过金曲奖提名。

当然,在表演风格上岳云鹏和魏文亮确实有些相似,但在水平上还差着境界,甭说年轻时候,魏老爷子七十多岁时在台上使相依然非常成功,很干净很招人喜欢。

2,岳云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郭德纲评价他的相声表演风格是“打外不打内”,这句话估计是岳云鹏听错了或者记错了吧,郭德纲的原话有可能是“打空不打相”。

空,即空子或空码,是指不懂相声艺术的普通观众。

相,即相家,并不单指相声界业内人士,也包括懂相声的观众。

岳云鹏在采访时显然曲解了“打空不打相”的含义,实际上“打空不打相”、“打相不打空”和“相空一起打”是三种表演境界。

举个例子,以秦霄贤为代表的一些相声新人,也包括近些年的郭德纲于谦,他们的相声很多时候都是“打空不打相”,普通观众和粉丝很喜欢,懂行的观众反而会嗤之以鼻。

何云伟、高峰、李根、刘鹤春为代表的一些人,尤其是他们早年的相声,很多时候都是属于“打相不打空”,行家听了叫好,普通观众听了反而觉得不可乐。

像2005年的郭德纲就属于“相空一起打”,行家和普通观众都喜欢听,最早的那批纲丝几乎全是懂相声的老听户,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能走红的根源所在。

郭德纲用“打空不打相”来评价岳云鹏相对比较准确,这也是岳云鹏相声的整体风格和水准。

3,岳云鹏说有相声业内专家说他的相声不是玩意,这句话被很多“空子”曲解了,以为是骂人的。

实际上,在戏曲、曲艺等行业里,“玩意”得加儿化音,叫“玩意儿”或者“玩艺儿”,指的是曲艺行的技艺。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说现代京戏“玩意儿再好也不对头了”,说的就是唱戏的技艺,唱得再好,布景和服装不合适,就不叫京戏了(当然这个观点是比较片面的)

郭德纲也曾对记者评价岳云鹏的《五环之歌》:“那不叫玩意儿,不就是说着玩儿嘛”,意思是说,《五环之歌》在相声里算不上个技艺,跟普通小笑话一样就是随便说着玩儿的东西。

实际上,相声专家说岳云鹏的相声不是“玩意儿”,其意思和郭德纲说他“打空不打相”差不多,意思是岳云鹏的相声水平还不到火候,还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技艺,也就是“玩意儿”。

解释完相声的常识,再来说一下岳云鹏的相声,他的相声真的不是“玩意儿”吗?

这个问题得分三方面看:

第一,岳云鹏确实有一定相声功底。

郭德纲说过,岳云鹏走红的前提是他在小剧场里说了十年传统相声,打磨了十年,这种积累和沉淀支撑了他后来的走红。

事实上,岳云鹏说的一些传统相声也确实不错,对传统相声技艺的掌握虽说距离何云伟、高峰等人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也算是中规中矩。

这么说吧,岳云鹏的传统相声会说,但他的相声技艺还到不了“玩意儿”的程度,更谈不上“好玩意儿”。

第二,岳云鹏的适应能力不错

岳云鹏上过五次春晚舞台,其中后四次都是说相声,如果要评比四段相声哪个最好,其实还是第一个,也就是2015年春晚的《我忍不了》。

为什么是这个呢,首先,这是一段比较规整的相声,有主题,有逻辑,节奏稳当,是一个比较标准的电视相声。

实事求是讲,岳云鹏孙越这段《我忍不了》要比郭德纲于谦在春晚上的表现强不少,这说明岳云鹏孙越的适应能力不错,在不同的舞台都能拿出不错的表演,这一点很重要。

有些体制内的演员很擅长电视相声,如果放在小剧场,有时候反而不太适应。像郭德纲这样适应小剧场和商演舞台的相声演员,放在电视上反而找不到感觉。

这方面岳云鹏孙越就没有什么烦恼,这也证明了岳云鹏的相声达到了一定水平。

第三,岳云鹏的相声很多时候还真就不是“玩意儿”

岳云鹏虽然算比较努力,但他的学识、见识、野心和境界限制了他的天花板,很难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上不去也就只能往下走,所以他很多时候在表演相声时都是在吃老本,吃名气也吃观众缘。

比如岳云鹏在2021年春晚上的相声,从相声专业角度讲,这确实不是个“玩意儿”,说狠点干脆“啥也不是”,要啥没啥,节奏、主题、结构全都一塌糊涂,就剩下个观众缘了。

但是,有些观众觉得这相声多好啊,多可乐啊,这就是典型的“空子”思维,也就是郭德纲评价岳云鹏的“打空不打相”。

实际上,岳云鹏的相声不是“玩意儿”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喜欢,其性质和《惊雷》这样的东西走红差不多,杨坤怎么评价《惊雷》来着?要旋律没旋律,要律动没律动,要歌没歌,要啥没啥。从音乐角度讲,《惊雷》也不是一个“玩意儿”。

同理,小潘潘魔改《女驸马》,把一个本来挺好的“玩意儿”给魔改成了不是“玩意儿”。

但是,像《惊雷》和小潘潘照样有不少受众和粉丝,这是审美多样性带来的结果,毕竟现实中和网络上什么人都有,人口基数决定了再不是“玩意儿”的东西也都会有其特定的受众。

岳云鹏的相声在一定意义上和《惊雷》相似,他的走红在一定意义上也和学猫叫的小潘潘相似。

综上,岳云鹏的相声功底还算不错,但他还是缺乏严谨、高层次的创作和表演能力,现在的表演风格和讨喜的人设可以继续支撑他的人气,但是如果他想在相声历史上留下一笔,其需要提高的东西还有很多。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要求换古装才可以进门可以吗?

开封清明上河园我办了年卡,去过好几次了,并且换过古装。它这个换古装不是强制的,并且呢还是免费的。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换上古装,使得这个清明上河园更有特色更有味道。他是有押金的,每一套衣服的押金是200块钱,你只要不弄脏不撕烂,押金还衣服的时候给你退了,很方便一会就办完了。

最好去正门(迎宾门)那里租赁,大家下次从正门进去右手边就是。

园内节目很多,“盘鼓、高跷、舞龙、舞狮、肘阁、小豫剧、跑驴、老背少、旱船、蚌舞、大头舞、蹦杆轿、等,每天数十场循环上演。还有大型演出《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岳飞枪挑小梁王》、《王员外招婿》、《东京梦华》等,非常值得一看。

古代的诰命夫人是什么意思?

诰命夫人是明、清四朝受到皇帝加封的二品以上的高官母亲亦或妻子的称呼。

对官员的妻或母进册封的制度源于唐朝。《新唐书·百官一》载“文武官一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者母、妻为乡君”。

也就是说一品官员母或妻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母或妻封郡夫人,四品官员母或妻封郡君,五品官员母或妻封县君,勋官四品母或妻封乡君。

当然,唐朝的册封制度相对不是很完善,它只册封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对于五品以下概不行册封之事。

宋朝,册封的范围被延伸至八品。《宋史·职官三》载“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在当时宰相、使相、三公、三师、王、侍中、中书令的正妻可封“国夫人”。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节度使等二品以上且未执政(不是宰相职)官员母或妻可封“郡夫人”。尚书、御史中丞等三品以上且未执政官员母或妻可封“淑人”或“硕人”。太中大夫、中大夫等四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令人”。中散大夫、团练使等五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恭人”。朝奉大夫、奉直大夫等六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宜人”。朝奉郎、符宝郎等七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安人”。通直郎、宣议郎等八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可封“孺人”。

宋朝的册封制度相对于唐朝,则显的更为的繁琐,且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哪个品级的官员可以册封其妻或母哪个等级的称号。可以说相对唐朝来说,宋朝的册封制度虽相对完善,但却是很难让人搞得懂,太过繁琐,且无定制。

直到明朝册封制度才得到彻底的完善,且也有了严格的等级之分。

《明史·职官一》载“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即一品妻封“一品夫人”、二品妻封“夫人”、三品妻封“淑人”、四品妻封“恭人”、五品妻封“宜人”、六品妻封“安人”、七品妻封“孺人”、八品妻封“八品孺人”、九品妻封“九品孺人”。

同时明朝不但规定每个品级的母、妻能够获得的名号,还规定封赠的次数、条件等。具体如下:

1.“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如果她的加封是因为其子孙则在封号加“太”字,如她有一个当二品官的儿子,那么如果朝廷要册封她的时候,给她的封号就是“太夫人”。当然,如果她丈夫还在,那就不加“太”字。

2.“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就是规定了每个品级能够对其家人册封的次数。比如有个人他在七品的时候,其母或妻被册封过一次,那么他升到五品之前就不会再有让其家人得到册封的机会,之后他升到三品、二品、一品的时候就分别都有一次机会让其家人得到册封或者晋升。

3.“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嫡母、继母、生母不能同时册封。同时如果大儿子是三品官,二儿子是二品官,那么在册封的时候优先按照二品官来册封。

4.“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如果册封其母亲的时,其父的官职比其子高,那么其母就直接升一阶。如本来是四品“恭人”则升为三品“淑人”。

5.“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如果祖宗的庇荫到这一代停止了,或者某命妇的儿子被过继给其他人,那么这个命妇的封号就会被取消。

6.“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嫡母在的时候,生母不能被册封,生母未得到册封的时候,妻子不能被册封。

7.“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如果要册封他的妻子的,就只能是嫡妻和继妻。

此外,明朝还规定了册封时所用的文书类型。册封一品至五品官员的正妻或母授诰命,称诰封;册封六品至九品官员的妻或母授敕命,称敕封。

所以按照如上所说,“诰命夫人”就是明清对一品、二品官员妻子或母亲的称呼。

而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诰命夫人”只会是一品、二品官员的妻子才能得到的称号。其余品级的妻子是得不到的,如三品官员的妻子,她只能叫“诰命淑人”,而六品官员的妻子,她只能叫“敕命安人”。

当然在解释清楚“诰命夫人”的意思后,我们再来介绍下它的作用。其实“诰命夫人”的作用就只有一个,就是皇帝以示对官员的恩宠,拉拢官员,让他死忠于皇帝。“封妻荫子”历来不就是古代读书人最高的梦想吗?能让自己的母亲或者妻子得到册封,这是何等的荣耀。

比如,当年清朝康熙时期的周培公,他在替康熙招降了王辅臣后,康熙问他要什么奖赏,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康熙能册封自己的母亲,最后他的母亲就被诰封为贞烈恭人。而从中可以看出,“诰命夫人”对于文武百官可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但是皇帝又不会平白无故的就给你的家人册封,唯一能让皇帝同意给你家人封号的,那就是你为朝廷立下大功,或者让皇帝看到你的价值,你的忠心,也只有这样皇帝才有可能会对你的家人册封。而这不就是皇帝想看到的事情吗?百官对他忠心耿耿,他的天下就能安稳。

当然“诰命夫人”虽然只是有俸禄而无实权的称号,但是其特权还是有些的,毕竟是皇帝用来拉拢百官的东西,也不能太小家子气。所以“诰命夫人”还是有些其他普通人所不能享受到的特权。

如在皇后主持亲蚕仪的时候,诰命夫人可陪着皇后进行祭祀,同时在完成亲蚕仪后进行宴席时,诰命夫人可以在宫殿石阶上就餐,而诰命恭人等三品以下的外命妇就只能在石阶下。如在天子纳皇后、立太子、天子上尊号等重大活动时,诰命夫人可前往,并有权进表笺。

在穿着上,一品诰命夫人礼服可用山松特髻,翠松五株,金翟八,口衔珠结。二品诰命夫人礼服可用髻上金翟七,口衔珠结。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