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个持续精进的成事者。
1959年创立,于1969年成为;1984年创立第二电电,于2007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接手,只用了424天,就将日航扭亏为盈,创造了日航历史上创纪录的1884亿的。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最关键的就是持续付出彻彻底底的努力,直到实际“做到”为止。不是随随便便的努力,而是彻底投入,直到“做到”为止。
先生曾说,“乐观构思,悲观,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为现实时必需的。
今天,我们整理了稻盛和夫《成法》中60句引人深思的话,包含、、、人生、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以飨诸君,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口 述:稻盛和夫
来 源:正和岛(:zhenghedao)
本文摘编自稻盛和夫《成法》与《活法》等书。
关于认知
001.
“持续”和“重复”是两回事。
(《活法》)
002.
“会”和“知”中间有一条鸿沟,只有靠现场的经验才能填补。
(《活法》)
003.
能够把考验看作机会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
(《活法》)
稻盛在创办时,最初的是(现在的)。当时,发来了大量用于电视机的镁橄榄石陶瓷零部件,无论是在、,还是上,要求都十分苛刻。
当时京瓷刚成立不久,设备和人手都十分有限,然而,却将这些辛苦和困难看作“考验”,反而非常感谢松下公司,因为“松下公司锻炼了我们”。
这样的心态在以后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京瓷获得美国西海岸的订单,和美国的同行相比,无论是在品质还是价格上,京瓷的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004.
不心存依赖,就是自由。不是依赖他人,而是依靠自己。 (《提高心性 拓展》)
005.
“反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持之以恒。
(《成功与失败的法则》)
006.
自己撒下的种子,必定会在自己身上。
(《活法》)
《孟子·尽心》中有言:“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意思是“人有年轻早逝者,也有长寿者,这一切取决于天命。正因如此,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是成全人之本分的方法”。
同一章节中还有一句话:“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指的是“锤炼、滋养自己的心灵,以通天命”。
仅凭一个,命运便能改变,孟子称之为“立命”。命运可以被极大地改变,而这取决于人的心态和人生。
007.
人的是无限的。
(《活法》)
008.
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要用“将来进行时”思考问题。要相信我们潜藏着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
(《活法》)
法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安德列·勒鲁瓦·古昂曾经探索人类进化的历史,他研究的是一个能动性的问题,即人类是如何通过获得语言与等而产生知性的。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人类天生就能够把自己的思考变成现实。”
人具有无限的可能,只要强烈地这样去想、去思考,持续地拼命努力,那么不管遭遇什么困难,都一定能够实现。
因此,绝对不能说“做不到”,甚至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在面对困难时,要相信自身能力的无限可能,这才是成功的。
不要给自己设限,持续抱有无穷无尽的探索之心与挑战精神,是将转变为机会的方法。
009.
大义和志向不同,志向包含了自己的个人目标。所谓大义,不是利己,而是在自身之外寻求重大意义。
(《的》)
010.
只有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被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活法》)
011.
想要做成某件事……一直要思考到“看见”结果为止。换言之,就是对这件事持续抱有强烈的愿望。
(《活法》)
1984年,创办DDI(第二电电),后来在2000年与和IDO成,后来成为继之后,日本第二大、世界前十大综合。
当时,稻盛能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交流的通信时代必将来临。而且,他不仅仅是,还将手机这一将具备怎样的潜力、普及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和规格在上等,都看得清清楚楚。
具体“看见”,指的并不是天马行空地任意想象。当时,稻盛通过正在从事的零部件事业,对半导体的速度、规格和的变化都有了详细而具体的了解,因此能够做出精确的。
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具体想象出手机的价格和套餐价格、通话费以及每月基本话费等详细价格设定,着实令人惊讶。
012.
只有在还没做的阶段就怀有了“能行”的,才能叫作“看见结果”。
(《提高心性 拓展》)
013.
“乐观构思,悲观,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为现实时必需的。
(《活法》)
014.
不管你有的,如果不能战胜自己,不肯努力奋斗而流于安逸,就意味着欠缺“发挥自己天赋之才”的能力。
(《活法》)
015.
我经常讲“在相扑台的中央交锋”这句话,意思是要把相扑台的正中当作相扑台的边缘,一开始就全力以赴。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16.
有时,人会为了自己的自由,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人作恶。
(《的》)
017.
广而浅,等于什么都不懂。只有一门深入、探究到底,才能一通百通。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18.
为了提升自己就要读书,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地读好书。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一般而言,读书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在英文中写作“”,这一单词的词源来自拉丁语的“colere”,原本是“耕耘”的意思,后来引申为“耕耘心灵”。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将人的心灵比喻为庭园。自己的庭园是杂草丛生,还是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全部取决于对庭园的呵护与修整。既然文化的词源是“耕耘心灵”,那么读书也可以说是养护人类心灵的方法。
每个人所能体验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了古今东西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的。通过书籍,我们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关于、
019.
可以说,的目的,就是企业经营者的。
(《提高心性 拓展》)
起初是一家由28名成员组成的小,后来通过和们的不断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年5亿、10亿日元地不断增多。
稻盛说,他偶尔也会升起傲慢之心:“一年产出10亿日元的利润,全部归功于我发明的,即使我多拿一点薪水也无可厚非。”
可是,就当这个思想刚刚冒头时,他立刻警醒:“不对,不能把自己的当作私有。”上天之所以赋予自己才能,是为了用于和世人,于是他立刻改变想法,以“为社会、为世人”的心态继续。
像这样,基于自己的人生观经营企业,就能逐渐看清事物的本质。在必须下判断、做时,要扪心自问,看清其中是否存有私欲,是否具备大义,直至内心完全认可。
020.
我想,任何人的任何才能都是天授,不!才能只是从上天来之物。
(《活法》)
021.
如果上天赐予了自己才能,那么就必须将这种才能用来员工、和社会。
(《成功与失败的法则》)
022.
是反映的一面镜子。
(《提高心性 拓展》)
023.
我坚信,只要是善的,行动的过程是善的,就不必追问结果,因为结果必定成功。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24.
人生与经营,根本的原理原则是一样的,而且单纯至极。
(《活法》)
27岁创立时,只是一个研究陶瓷的人员,在方面可以说完全是个外行。他既无经营所需的,也无决策的依据。这种状态下,到底以何为指针开展经营呢?
历经长时间的苦恼之后,稻盛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遵照极为朴素的“原理原则”开展经营。
换句话说,就是“作为人,何谓正确”。不撒谎、不贪婪、不给人添乱、正直、待人和善……他依照这些看似天经地义、做人应当遵守的最低限度的规则来经营,把这些简单的伦理道德作为经营的判断基准。
025.
领导者的、、表现,不管是善还是恶,影响不只限于自己个人,而会像野火般迅速扩散到整个团队,这一点必须铭记于心。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26.
都必须具备牺牲的勇气。
(《提高心性 拓展》)
对于领导者而言,什么才是应有的资质?进一步说,的领导者究竟应该是怎样的?稻盛以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蓬马车队的故事,阐述了领导者应有的理想形象。
当时美国的蓬马车队启程去开垦从未涉足的大地,摆在眼前的是巨大的困难和障碍。而掌握蓬马车队命运的,是身为领导者的车队队长。
只有能充分发挥力的车队队长才能让蓬马车队到达。从本质上来说,这和当下在前路茫茫、混沌不安的时代中企业的别无二致。
向美国西部开拓时代的蓬马车队学习,将“具备感”列为成为领导者的首要条件。
027.
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尽可能确立高层次的目的。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28.
我决心将人心作为根本来经营企业。如果说,最容易动摇、最难把握的是人心,那么,一旦相互信任,心心相连,最坚牢、最可靠的还是人心……
(《手册》)
029.
如果想要打造持续的企业,经营者除了以“德”治企,没有其他道路。
(《成功与失败的法则》)
稻盛说过,要想让企业真正长久,持续繁荣,必须将“德”作为的基础。所谓德,就是一颗追求正确为人之道的心灵。
030.
认为已经无能为力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坚韧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
(《活法》)
常言道:“火灾现场有神力。”人们平时不知不觉地限制了自身的力量。
分子生学家村上和雄(名誉)说,人本身就已具备,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潜力。平时我们无法发挥出潜力,只有在遭受危险、处于极限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来。
这种发挥潜力的基因功能平常是关闭的。也就是说,只有将这个拨到“开”的状态,我们才能在平时发挥出“火灾现场的神力”。那么,如何将的开关拨到“开”的状态呢?
据他所说,正向思想、积极的想法、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心态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成立不过短短10年就得以,原因无他,就是及其率领的所有挑战极限、激发自身潜能、超越的结果。
不进行,在此基础上,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可以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031.
经商就是累积。信任自己的客人增加了,赚得的钱自然会更多。
(《提高心性 拓展》)
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一个交往。如果这中间没有,那么无论制作出多么方便的,也迟早会没有立身之地。
032.
制作“会划破手”的。
(《活法》)
当眼前真的出现出众之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生出向往及敬畏,不敢伸手触碰。“如同会划破手一般”就是形容这种让人产生既敬且爱的的语言。
033.
调动人积极性的原动力只有一个,就是公平无私。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提起治人,或许给人“用强行压制,逼人”的印象。事实上,回顾历史,可能确实也不乏用力量压制其他民族的。但是,稻盛认为,绝不能用这种做法。
不能以力量进行统治,而要用,即人的品德,得对方的信赖与尊敬,从而达到治人的目的。
人的道德是超越国界的,与、语言无关,具备普遍。譬如,如果不能基于像“公平无私”这样具有普遍性的道德来“治人”的话,国外的首先就会变得寸步难行。
关于人生
034.
人生就是“今天”这一天的不断积累,就是“此刻”这一刻的不断延续,仅此而已。
(《活法》)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成长于细如毛发的嫩芽,九层的高台筑自每一堆泥土,千里之路行于脚下的第一步”。
如何拼命过好当下这一刻,将人生的下一个瞬间。
035.
究竟是什么让人从平凡变为非凡的呢?是不厌其烦、默默专注于一件事情的力量,是拼命过好“今天”的力量。
(《活法》)
036.
全力以赴度过今天,自然就能看清楚明天。
(《提高心性 拓展》)
037.
必须“极度认真”地活好每一天。
(《活法》)
1955年,大学毕业后,经恩师推荐进入京都一家名为“松风”的绝缘瓷瓶制造。在稻盛入职时,这家曾是第一的公司已经没落,迟发常便饭,随时都可能。
据说,和稻盛同期进公司的都相继,最后只剩下稻盛和另外一人。他们也对公司心灰意冷,两人一合计,一起报考了队后备军官学校,并顺利通过。
入学户口本副本,于是稻盛写信回鹿儿岛老家索取,然而副本却迟迟没有到。最后,只有稻盛一人被迫留了下来。
户口本副本迟迟没有送来的原因是,稻盛的哥哥认为:“家里千辛万苦地供他读大学,他还是在大学老师的举荐下才好不容易进的这家公司,却连半年都待不住,真是太没出息了。”于是,他就没有理会稻盛的来信。
这时的稻盛“反倒想开了”,抱怨也没有用,自己辞职有什么大义名分吗?如果只是因为心怀不满而辞职,今后的人生也必然不会顺利——稻盛改变心态,下决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研究室,每日从早到晚埋头做实验。
这成了稻盛“人生的转机”。他集中精力、全心全意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这个时候,刚走出大学、步入的,第一次真心诚意地直面自己的工作。
随后,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变得顺利起来,好的成果开始出现。稻盛也得到了上级和同事越来越多的夸奖,对工作的兴趣也越发浓厚,因此更加努力,从而又做出了好成绩。
在不知不觉中,“想要”“我的人生将何去何从”之类的和疑问全都不可思议地烟消云散了。
在对前途感到不安、对现状感到不满之际,我们不抑郁消沉,而应该以“极度认真”的面对每一天,这一点非常重要。
稻盛以亲身经历体验到,仅有“认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了“极度”认真的程度,我们才能下定决心,绝不虚度仅有一次的人生。
038.
人生·工作的结果=×热情×
人生和工作的成果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要素相乘,而绝不是相加得来。
(《活法》)
能力受先天资质左右,而热情则是愿意为成就事业而努力的热情高低,它基于个人意愿,属于后天因素。思维方式指的是人的心态及人生态度,也就是一个人的。
能力和热情都是从0分到100分,但思维方式却是-100分到100分,而且,三者是相乘的关系。
即使一个人能力和热情的分数都很高,但只要思维方式是负面的,其人生就一定不会。无论才华多么出众,追求事业成功的热情多么强烈,只要思维方式不正确,就必定会招致不幸的结果。
039.
=+哲学。
(《活法》)
人格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人天生的性格,二是后天在人生道路上所形成的哲学。
040.
心中描绘怎样的蓝图,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的法则”。
(《活法》)
“实现新的关键在于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因此,必须抱定,志气高昂,坚韧不拔,一心一意干到底。”
这是2010年2月在被委任为会长、重建的之际对日航们所说的话。
强烈的愿望将成为现实。稻盛也说过,这句话概括了他为重建日航所做的一切举措。
当时,身边的人纷纷劝他,重建日航只会让他“晚节不保”;还有人讽刺他“一个航空业的门外汉想重建日航,根本没门”。
但是,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稻盛仅凭这样一个纯粹而强烈的愿望,便全心全意地带领日航开展重建。
这一强烈愿望感染了因而饱受白眼、士气低落的日航员工,他们最终实现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日航重建计划。
041.
命运和因果,这两项重大的法则支配了所有人的人生。命运是经纱,是纬纱,两者交织而成人生之布。
(《活法》)
042.
人的命运绝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
(《活法》)
043.
我们降生于世,生存于世,都是必然。存在本身就有。
(《的》)
044.
一颗消极思考的心引来了消极的现实。
(《活法》)
045.
不管年纪,我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个能够不断诉说梦想,描绘未来前景的人。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也无从成长。
(《活法》)
046.
要具备一对虚心聆听他人的大耳朵,具备一双真诚审视自己的大眼睛,耳聪目明,随时充分发挥耳朵、眼睛的作用。
(《活法》)
047.
: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要谦虚,不要骄傲;
3. 要每天反省;
4. 活着就要感谢;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六项精进》)
048.
人生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戏里的主角。
(《活法》)
049.
在生命结束之前,人格品行提升了多少,只有这些才是人生的勋章。事业成功也好,获得也好,在内身居高位也好,并没有多大的。
(《的》)
050.
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活法》)
让灵魂变得更崇高,换句话说,就是磨炼心性。磨炼心性即使对于专门修行的僧人而言也绝非易事,对于活在俗世红尘中的我们而言,就是修行。
如果说提高心性、磨炼灵魂意味着要好好活着,那么,要实现这一点,最关键的,可以说就是要好好工作。
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业绩。业绩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工作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通过工作这一方式提升,完善每一个人的内在。
关于工作
051.
把工作仅仅当成获取生活食粮的质手段是错误的。
(《活法》)
一个人通过工作能培养起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人格修养。
一般来说,被视为获得、养活家人的手段,但一个人还能通过劳动塑造。假如把劳动当作修行,或许可以说,我们正是通过劳动才能。
举子,日本,在寺庙中禅修的和尚被称为“云水僧”。在禅寺中,云水僧不仅要打坐,还要从事做饭、打扫庭院等一切日常劳作,这些日常劳作是不亚于打坐的禅修方法。也就是说,一心一意地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通过打坐达到身心合一,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这明确地体现了劳动就是修行。禅宗主张,通过每天这样的劳动同样能达至开悟的境界。
052.
必须彻底爱上自己的——这可以说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
(《活法》)
成就事业巨大的能量。越是困难的工作,需要的能量就越大。这些能量就是自身、促使人燃起熊熊干劲烈焰的火种。
物质大致可分为“可燃型”“不燃型”与“自燃型”3种类型,人同样也可以分为这3种类型。
若想做出成就,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自燃型”。“自燃型”人才,就是不必别人吩咐也会主动前进、带头工作的人。同时,“自燃型”人才还能通过点燃自我,将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和自己一起燃烧,带动那些“可燃型”的人,让他们也燃烧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常言道:“喜欢才能变能手。”“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无论是意愿、勤奋乃至成功,一切都离不开“喜欢”这一强大的原动力。
不管多么艰苦的工作,只要喜欢,就不觉其苦。只要“喜欢”,自然就会涌现出强烈的意愿,努力也不在话下。在旁人看来,你很拼命、很辛苦,但你本人却因为喜欢而浑然不觉,反而乐在其中。
无论哪个领域,成功人士都是“喜欢”自己的人。
如果你想在现有的事业中取得成功,或希望做出成就,就必须彻底爱上自己的工作。
053.
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怎么也喜欢不起来,那又该怎么办呢?姑且一心不乱,拼命投入工作再说。
(《活法》)
要想度过充实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要么“喜欢上自己的工作”。然而,能一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
近年来,工作3年以内的新的超过30%,其中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呢?即使能够进入心仪的,也未必能被到心仪的。
因此,认真对待眼前的工作,全情投入,直至“喜欢”上它,才是通往充实人生的捷径。
有个词叫作“天职”。天职绝非从天而降,也绝非可意外邂逅,而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054.
因为自愿赌上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所以工作让我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提高心性 拓展》)
055.
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之中。
(《活法》)
056.
喜欢就是最大的动力。意愿、勤奋乃至成功,这一切都源于“喜欢”这个。 (《活法》)
057.
无论哪个领域,成功人士都热爱乃至迷恋自己的。 (《活法》)
在“The Blue Hearts”“The Hight-lows”“The Cro-magnons”等各大摇滚乐队放异彩、大受年轻人欢迎的摇滚歌手甲本浩人,当别人问他“这份工作做得是否很开心”时,他说:“开心不等于轻松。,开心和轻松正好是两个相反的极端。假如想做开心的工作,就不能图轻松。”
也是如此,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不辞辛苦,怎么干都干不厌。他认为,只要坚持努力,大多数事情都能成功,所以他对工作热衷到“抱着睡”的地步。
“抱着自己制造的产品睡觉”——我们是否能带着这样的爱去工作?当一个人爱上了工作,那么即便面对难题,也会不辞辛苦,奋发迎战,最终获得成功,工作的醍醐之味就存在于这些地方。当彻底爱上工作时,成功的荣耀就会在前面等着你。
058.
必须把追求完美作为日常工作的习惯。
(《提高心性 拓展》)
曾经一位的法国社长,在和稻盛讨论时说“我们的宗旨是做到最好”,稻盛说“‘最好’这个词是指和别的东西比较,做到最好,也就是在相对关系生的。因此,哪怕水平很低,也存在最好。但我们追求的不是最好,而是完美。完美和最好不同,它是绝对的,不是和别人比较得来的,而是拥有完整的,不管别人做到什么程度,都不存在超越完事。”(《干法》)
完美主义是稻盛的,也是他的实践。这个“完美”不是“更好”,而是“无法超越”。
059.
在这一修罗场中,能取得新成就的人,都是能够相信自身可能性的人。
(《提高心性 拓展经营》)
060.
全神贯注于一事一业,拼命努力,持之以恒,求精,人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自然得到净化,形成其厚重的。
(《活法》)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