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二战射击游戏手机版,军舰的舰炮如何才能保证稳定射击?
在颠簸的海况下舰炮同样可以保证稳定射击,但是精度无法保证的,需要靠射速来弥补。欢迎关注兵器知识谱,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军舰舰炮射击的知识,虽然这个题目只问到舰炮的射击稳定性,而非射击精度,但是出于知识分享的考虑,作者将在解答过程中加入“射击精度”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而海况则指的是海面状况、海情,是指在海洋水文观测中,由风浪和涌浪引起的海面外貌特征,根据视野内海面状况、波峰的形状及其破裂程度和浪花泡沫出现的多少等,人们把海况共分为10级,海况等级越高,海况越复杂。
鉴于海况的存在,航行在海洋上的军舰在使用舰炮对目标实施射击时射击精度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海况等级越高,舰炮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射击精度就越低。
海况对舰炮的射击精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海况通常以浪高来划分等级,0级海况无浪;1级海况浪高0.1米;2级海况浪高0.1~0.5米;3级海况0.5~1.25米;4级海况1.25米~2.5米;5级海况2.5~4米;6级海况4~6米;7级海况6.9米;8级海况7~14米;9级海况>14米。
可见当海况在2级以上时就能产生明显高海浪,军舰将无可避免地发生摇晃现象,很显然这样的摇晃是会对舰炮射击精度产生严重影响的,所以为了保持对目标的精确射击,舰炮需要克服海况造成的影响。
那么舰炮究竟是如何实现在不断摇曳的情况下保持保持射击稳定性的呢?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下图为6级海况中航行的我国海军054A型导弹护卫舰,在这样恶劣的海况中舰炮是无法做到稳定射击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军舰上的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无法在这样的海况下发挥正常功能。海浪是海水有规律的波动现象,可根据海浪波动现象特征为军舰设计火炮稳定系统
通常所说的海浪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是包括军舰在内的航海器发生“颠簸”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起船员出现“晕船”的主要原因,它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波。无风的海面也会出现涌浪和近岸波,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无风三尺浪”的证据,但实际上它们是由别处的风引起的海浪传播来的。
广义上的海浪,还包括天体引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塌陷滑坡、大气压力变化和海水密度分布不均等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海啸、风暴潮和海洋内波等,它们都会引起海水的巨大波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无风三尺浪”。
海浪是海面起伏形状的传播,是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振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波动,水质点的振动能形成动能,海浪起伏能产生势能,这两种能的累计数量是惊人的。
在全球海洋中,仅风浪和涌浪的总能量相当于到达地球外侧太阳能量的一半,海浪的能量沿着海浪传播的方向滚滚向前,因而,海浪实际上又是能量的波形传播,海浪波动周期从零点几秒到数小时以上(6级以下海况海浪周期为0.5至25秒),波高从几毫米到几十米,波长从几毫米到数千千米。
海浪由无限多个振幅不同、频率不同、方向不同、相位杂乱的组成波组成,这些组成波便构成海浪谱此谱描述海浪能量相对于个组成波的分布,故又名“能量谱”。
它用于描述海浪内部能量相对于频率和方向的分布。为研究海浪的重要概念,通常假定海浪由许多随机的正弧波叠加而成。
不同频率的组成波具有不同的振幅,从而具有不同的能量。设有圆频率ω的函数S(ω),在ω至(ω+ω)的间隔内,海浪各组成波的能量与S(ω)ω成比例,则S(ω)表示这些组成波的能量大小,它代表能量对频率的分布,故称为海浪的频谱或能谱。
同样,设有一个包含组成波的圆频率ω和波向θ的函数S(ω,θ),且在ω至(ω+ω)和θ至(θ+ω)的间隔内,各组成波的能量和S(ω,θ)ωθ成比例,则S(ω,θ)代表能量对ω和θ的分布,称为海浪的方向谱。
将组成波的圆频率换为波数,可得到波数谱;将ω换为2π(频率为周期的倒),得到以表示的频谱S()数,以上各种谱统称为海浪谱。
求得海浪谱的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利用观测得到的波高、周期的推导,得出半理论、半经验形式的海浪谱;第二、利用某一固定点测得的波面随时间变化的这段记录,来推算相关函数,然后求谱。
当然了,也有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式来求谱,目前得到的海浪谱主要是建立在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求出的,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精确的风和海浪的观测资料,故已提出的一些谱,彼此相差较大。
海浪谱的分析研究是很重要的,根据海浪谱,可以较合理地设计防坡堤及海面对雷达的反射部分,利用海浪谱,可以算出波高、周期等海浪要素,在研发舰载武器时可根据海浪谱设计出自动控制系统,以达到校正包括舰炮在内的舰载武器发射偏差的目的。
▼下图为国家海洋预报台公布的海洋风暴预报,海洋预报台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海况的原因除了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高科技装备预测以外,还有我国科技工作者常年列月搜集的领海海况数据制作的“海浪谱”,“海浪谱”不但可以为海洋气象预报提供参考,而且还能为军事服务。舰炮可以利用海水有规律的波动进行瞄准射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军舰的火炮主要依靠经验丰富丰富士兵通过手动方式操作来实现稳定,从而达到对目标的准确射击,而实现舰炮稳定的方法就是利用海水有规律的波动现象。
比如说在2级海况下,军舰的摇曳会导致舰炮瞄准器在对准目标时产生5~10mm的上下晃动,当炮长指挥舰炮瞄准目标后,会在第一时间记住目标在瞄准器里的刻度位置;当舰体在摇摆时瞄准器刻度套住目标一瞬间,炮长下令开火或者直接踩动击发踏板击发舰炮。
这就是舰炮专业术语中所说的“人工射击校正”,相当于以人工操作火炮方向角和俯仰角的形式来达到稳定炮身的目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舰炮开始使用陀螺仪原理来对炮身进行稳定控制,即陀螺仪闭环校射系统,也称“舰载火控系统”。
该系统最初由纳粹德国发明并应用到128mm防空炮上(即40型128毫米双联防空炮),它利用陀螺仪的回转效应来实现对火炮的炮身进行稳定控制。
它的稳定原理是这样的:当高射炮的瞄准仪套住(锁定)目标以后为陀螺仪设定指向角度,打开稳定器液压站电源,液压系统根据陀螺仪的指向随时调整炮身俯仰角,始终保持炮身指向目标或者设定的射击角。
比如说当目标爬升时,液压系统会驱动炮身上调仰角;当目标俯冲时,液压系统驱动炮身下降仰角。
陀螺仪闭环校射系统应用到舰炮以后,其控制原理与防空炮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军舰受到海浪影响,舰炮是处于一个摇曳的环境中工作的,好在海水的波动是有周期性的、规律性的,所以只要为炮身稳定系统多安装几个陀螺仪就能实现像陆地上的防空炮一样稳定炮身。
这就是现代军舰的舰炮稳定系统中的陀螺仪组,海浪谱对军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振幅、频率和方向这三个因素,所以陀螺仪组至少需要4个陀螺仪组成。
其中3个陀螺仪分别用来感知海浪的振幅、频率和方向对军舰造成的摇曳,另一个用来控制炮身的指向稳定,在舰炮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时,陀螺仪组将会根据军舰摇曳的程度来对炮身实施稳定控制,从而达到“精确射击”的效果。
▼下图为海军三级军士长正在操作舰炮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由于该舰炮属于小口径传统舰炮,并无炮身稳定装置,因此军士长只能通过瞄准器刻度盘来操作舰炮射击角,以此来达到稳定炮身的效果。舰炮克服海浪影响进行精确射击的方法
想要在摇曳的军舰上使用舰炮对目标进行精确射击,那就得解决舰炮的炮身指向稳定性,这种能够达到炮身指向稳定性的装置叫做“火炮稳定器”,即上述中提到的使用陀螺仪原理制成的“闭环校射系统”。
现代军舰已经普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火炮稳定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炮身的稳定效果远远超过机械控制的“闭环校射系统”,因为计算机不但能通过传感器更好地感知陀螺仪动作,而且还能在军舰行进过程中不断搜集所在海域的海况,制成“海浪谱”,当舰炮系统激活以后,火炮稳定器除了在陀螺仪的稳定下对目标进行瞄准以外,计算机系统还能根据“海浪谱”对炮身进行辅助稳定。
当舰炮锁定目标以后,不论军舰航速、航向以及海况如何变化,火炮稳定器在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驱动液压系统和电机系统使炮塔始终旋转面朝目标,并且保持炮身始终指向目标或者在计算机所设计的弹道角度上,以此达到舰炮稳定射击的效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是多精准的陀螺仪组、不论是多么敏感的伺服电机组、不论是多么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在进行舰炮稳定瞄准和弹道设计时以及匹配海浪谱时都难免出现误差,所以为了提高命中率(即射击精度),舰炮需要较高的射速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火力输出,用火力密度来弥补射击偏差。
比如说俄罗斯956型“现代”级驱逐舰所使用AK-130型双联130mm舰炮,它的射速高达每分钟70发,是中口径火炮中射速最高的一款,相当于每秒钟可向目标投送1.16发130mm炮弹。
如果计算机对目标机设定的射击诸元为5.2秒连续射击,那么该型舰炮将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向目标投送6发炮弹,以确保至少有一发炮弹命中目标;假设目标为一艘4000吨的大型护卫舰,那么AK-130舰炮只需要连续5次实施5.2秒的连续射击就足以让这艘护卫舰失去战斗力。
舰炮计算机控制的火炮稳定器技术还被应用到岸基火炮上,最典型的代表是主战坦克的火炮,这也是现代主战坦克具备行进间射击的原因所在,而且坦克是一种在陆地上机动的装备,并不受海洋上复杂的“海浪谱”影响,所以坦克炮在火炮稳定器的控制下常常能够做到“首发命中”,不需要舰炮那样通过高射速来弥补射击偏差。
▼下图为舰炮“炮身稳定器”中所使用的陀螺仪组,它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能够实现对舰炮炮身的稳定控制,使炮身在对目标进行瞄准时保持始终指向目标或者按照计算机设计的导弹射击角,以达到稳定射击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舰炮是一种舰载武器系统,受复杂的海况影响,所以舰炮需要在一个不断摇曳的环境中工作,为了提高命中率舰炮需要一种能够在摇曳的环境中保持炮身稳定的措施,以确保在对目标进行瞄准射击时炮身稳定,使炮身在摇曳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指向目标。
第二、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舰炮的稳定性是通过使用陀螺仪组成的机械式火炮稳定器来实现炮身稳定射击的。在计算机发明以后,火炮稳定器开始实现自动化控制,舰炮系统不但能够实现陀螺仪炮身稳定控制,而且还能通过计算机搜集和分析“海浪谱”来辅助炮身稳定,提高了舰炮射击精度。
舰炮虽然是传统的火炮,但是现代先进舰炮技术是一种不亚于导弹的高科技,所以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发先进舰炮系统的国家屈指可数,舰炮技术除了上述中提到陀螺仪+计算机控制的炮身稳定器以外,还涉及到雷达系统、光电观瞄系统、供弹系统等等技术,因此有人认为舰炮技术是海军装备领域上“皇冠”。
▼下图为美国2014年度“环太平洋军演”中的我军054A型导弹护卫舰“岳阳”号正在参加舰炮射击科目,由于往年这个科目美、英、日、澳等国的舰炮需要进行3轮以上的射击才能命中目标,但是该年度我军在实施炮击时居然做到了首发命中,造成参演的美、英、日、澳等国军舰无靶标可射击的尴尬局面,可见我国舰炮稳定技术已经超越西方国家。
有什么好电影推荐吗?
您好,我觉得这几部不错,推荐一下
1.海王
简介:许多年前,亚特兰蒂斯女王(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和人类相知相恋,共同孕育了爱情的结晶——后来被陆地人称为海王的亚瑟·库瑞(杰森·莫玛 Jason Momoa 饰)。在成长的过程中,亚瑟接受海底导师维科(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的严苛训练,时刻渴望去看望母亲,然而作为混血的私生子这却是奢望。与此同时,亚瑟的同母异父兄弟奥姆(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成为亚特兰蒂斯的国王,他不满陆地人类对大海的荼毒与污染,遂谋划联合其他海底王国发动对陆地的全面战争。为了阻止他的野心,维科和奥姆的未婚妻湄拉(艾梅柏·希尔德 Amber Heard 饰)将亚瑟带到海底世界。 宿命推动着亚瑟,去寻找失落已久的三叉戟,建立一个更加开明的海底王国
2.超级战舰
简介:NASA在2005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并判断其上可能存在智慧生命。为了能与外星智慧生物接触,NASA启动“灯塔计划”,在夏威夷启用深空通信阵列基地,向其发射高功率信号进行试探。几年后,外星飞船不期而至。身处夏威夷的太平洋联合海军演习舰队受命进行接触。男主角海军中尉阿历克斯(泰勒·克奇 Taylor Kitsch 饰)所在的导弹驱逐舰及其他两艘军舰被作为侦查小队,受命接触外星舰船。却因此受到攻击,损失惨重。由于外星舰船展开的护盾原因,联合舰队的其他舰船无法实施支援,完全只能靠自己苦苦支撑。最后,三艘现代舰船被全部摧毁。由于无船可用,但是又必须摧毁被外星人占领的通讯站,只能启用被改为海上博物馆的密苏里号战列舰进行最后的攻击。二战时期的王牌战列舰对阵外星高科技舰船,谁能胜出?地球的命运到底如何?
3.复仇者联盟3
简介:最先与灭霸军团遭遇的雷神索尔一行遭遇惨烈打击,洛基遇害,空间宝石落入灭霸之手。未几,灭霸的先锋部队杀至地球,一番缠斗后掳走奇异博士。为阻止时间宝石落入敌手,斯塔克和蜘蛛侠闯入了敌人的飞船。与此同时,拥有心灵宝石的幻视也遭到外星侵略者的袭击,为此美国队长、黑寡妇等人将其带到瓦坎达王国,向黑豹求助。幸免于难的索尔与星爵一行相逢,随后他们兵分两路。索尔与火箭、格鲁特踏上再铸雷神之锤的旅程,星爵则与卡魔拉等人试图阻止灭霸的恶行。而知晓灵魂宝石下落的卡魔拉,同样是其义父灭霸追踪的对象。攸关整个宇宙命运的史诗战役全面展开,超级英雄们为了平凡而自由的生命奋不顾身
4.狂暴巨兽
简介:巨石强森饰演的灵长类动物学家一直与人类保持距离, 却跟极为聪明的银背大猩猩乔治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一次基因实验出错, 让这只温驯的大猩猩变成狂怒难驯的庞然巨兽。更可怕的是, 其他动物也发生了同样基因异变。他必须阻止这场全球性的灾难, 更重要是要拯救他的好友乔治。
5.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简介:汽车人和霸天虎连年不断的战争,给地球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为此,地球各国联合成立反应部队,针对变形金刚无论正邪一律绞杀。与擎天柱交往甚密的地球人凯德•伊格尔(马克·沃尔伯格 Mark Wahlberg 饰)不顾身边人的反对和政府的压力,以一己之力为大黄蜂、钢锁等汽车人提供庇护场所,期间他无意得到一枚徽章,从而将危机引向自身。失踪的擎天柱飘回赛博坦,被变形金刚的创造者昆塔沙捕获并黑化,命令他返回地球寻找至高无上的权杖,毁灭地球,复兴赛博坦。与此同时,威震天和地球政府达成协议,彼此联合追寻凯德及其盟友的踪迹,其目标同样是曾属于魔法师梅林的权杖。地球真正的危机终于降临了
6.夺命五头鲨
海星状的怪物,五头鲨(头部四个头、尾部一个头)入侵了波多黎各海滩,危及一片和平的天堂岛屿。水生物研究所的几个研究员准备活捉五头鲨,结果损失惨重。没办法的情况下,和警察联手,最后彻底炸死五头鲨。
7.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
印度某市,所有人的手机突然被来自天空的神秘力量席卷吸走,手机销售大亨、电信运营老板、国家电信部高官等与手机相关的许多人相继离奇死去;城市上空,巨型变异鸟怪(阿克谢•库玛尔 饰)突然出现,大开杀戒,向所有手机用户宣战,民众陷入恐慌…… 危机时刻,科学家瓦西博士(拉吉尼坎塔 饰)在美女助理妮娜(艾米•杰克逊 饰)的帮助下,一路追踪事件真相,但后果已无法挽回,能够拯救人类的唯一方法只有——重启机器人“七弟”,他将如何变身新一代超级英雄,与这股亦正亦邪的势力开启昏天黑地、脑洞大开的鏖战?
8.X
战警:黑凤凰
影片剧情围绕X战警中最受欢迎成员之一的琴·葛蕾展开,讲述她逐渐转化为黑凤凰的故事。在一次危及生命的太空营救行动中,琴被神秘的宇宙力量击中,成为最强大的变种人。此后琴·葛蕾不仅要设法掌控日益增长、极不稳定的力量,更要与自己内心的恶魔抗争,她的失控让整个X战警大家庭分崩离析,也让整个星球陷入毁灭的威胁之中。《X战警:黑凤凰》是迄今为止气氛最紧张、情感最丰富的一部《X战警》电影,是《X战警》系列20年来的集大成之作,大家非常熟悉和热爱的变种人大家庭即将面对最为强大的敌人——而她恰恰还是他们中的一员。
美国为什么有很多俄罗斯黑帮?
黑帮题材的电影如今已成为类型电影重要的一支:《古惑仔》、《黑金》、《艋钾》、《跛豪》、《教父》都属于这类题材影片中的佼佼者。在这些黑帮片中出现比较多的帮派组织主要有中国香港的新义安、中国台湾的竹联帮、日本的山口组以及西方国家的黑手党等等。发源于意大利的黑手党如今早已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繁衍发展开来。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黑手党一度在美国颇为活跃。
这里首先需要解释一下“帮派”和“黑帮”这两个相关而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帮派简单来说就是互帮互助的派系。帮派可以从事合法的生意,也有可能从事非法的活动。简单来说帮派并不一定就非得干坏事。丐帮就是一群乞丐为了求生存组成的互帮互助组织,漕帮就是吃漕运这碗饭的从业人员组成的同业工会,盐帮顾名思义就是由吃贩盐这碗饭的人组成的。说白了大家都是走江湖求生存而已。
因此“帮派”这个概念本身其实是无关善恶的中性概念,而“黑帮”这个概念是特指从事黑恶活动的帮派。当然帮派本身就是由一些生计艰难的人抱团取暖组成的,所以这些人有时为了生计有时也有使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就出现了一些打家劫舍、欺压良善的帮派势力,久而久之人们往往就容易习惯把“帮派”和“黑帮”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尤其是在社会秩序动乱的时期黑帮的活动就更为活跃。
动乱时期会涌现出大量生计无着的流民。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就混黑道去了。加之政府对社会上一些灰色产业管理不严格,于是某些人就趁机在政府中寻找一些腐败官员作为保护伞。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官匪勾结的局面:腐败官员靠黑帮分子为自己捞取好处,而黑帮分子则依靠腐败官员提供保护。俄国早在沙皇时代就形成了一批黑帮组织。俄国最早的黑帮成员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
在当时的农奴制剥削下有些赤贫农民不堪压迫铤而走险从事土匪、偷窃等活动。这些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他们靠着彼此之间的严格忠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盗贼世界。1917年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曾尝试消灭这些盗贼。后来事实证明如果不消除盗匪产生的根源,那么光靠军事上的剿匪行动只能造成“春风吹又生”的结果。到了斯大林时代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直接把这些人投入劳改营。
在斯大林如此严厉打击下苏联境内的黑道势力几乎完全销声匿迹。可斯大林死后苏联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中释放了大约800万囚犯。这其中有些人出狱后通过组织一些小型的非法企业在黑市中谋得利益。到了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放松了对私营企业的管制。在苏联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批人通过侵占国家资产形成了财阀寡头势力。这些财阀寡头大多都有涉黑背景:寡头们需要利用黑道势力,而黑帮分子也需要寡头提供庇护。
在苏联解体前后那段时间里俄罗斯黑手党借社会转型之机迅速滋生蔓延。暗杀、抢劫、走私、贩毒、收取保护费、贩卖人口等种种恶行使俄罗斯黑手党臭名远播。俄罗斯黑手党还向国家政治、经济领域渗透:俄罗斯黑手党旗下掌控着数万家企业。据说俄罗斯黑手党控制的经济总量几乎相当于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0%-25%。俄罗斯黑手党甚至还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日本、中东等地的犯罪组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联盟。
苏联解体前后经济的低迷、社会的持续动荡造成大量人口外流。这一时期很多俄罗斯人飘洋过海前往西方发达国家定居。这些前往西方发达国家的俄罗斯人同样不乏黑帮分子。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复杂的人口种族结构造成了一种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加之美国对黄赌毒的管理并不严格,所以这就为黑帮的活动提供了土壤。比如赌博在美国只要手续合法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在美国的内华达州色情业也是合法的。美国有些州甚至对毒品也是放开的。早在18世纪的移民浪潮中意大利黑手党就趁机涌入美国。到了20世纪意大利黑手党已活动于美国各地:他们操纵美国的赌博业、色情业及贩卖毒品、走私军火。除了意大利黑手党之外墨西哥黑手党、日本山口组、香港三合会等各种各样的帮会组织都曾在美国活跃一时。相比之下俄罗斯黑手党来到美国是比较晚的。
在电影《教父》中活跃在美国的意大利黑手党组织结构严密,而且对美国的政界、商界都有相当程度的渗透。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如此势力庞大是经过上百年发展积累的。日本的山口组、香港的三合会也都有比较严密的组织结构。可初来乍到的俄罗斯黑手党却是以一个个小团队的形式分散存在:当大家彼此需要时可以互相合作,当利益出现分歧时俄罗斯黑手党内部的纷争也是相当厉害的。
初来乍到的俄罗斯黑手党实力有限,所以没法像意大利黑手党那样以超级黑帮家族的形式存在的。无论美国政府还是早已在美国活跃多时的意大利黑手党、日本山口组、香港三合会这些帮会组织对俄罗斯黑手党都是威胁。如果俄罗斯黑手党像意大利黑手党那样强行组成大帮派搞不好就让人家连根拔除了,而以一个个小团队的形式分散存在就能避免被别人一网打尽。虽说是船大好顶浪,但船小灵活好调头啊。
这一时期俄罗斯黑手党诞生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头目伊万科夫。伊万科夫让下属在东欧地区哄骗年轻姑娘到美国从事卖淫活动,还与美国黑手党和哥伦比亚贩毒集团建立联系。最终他的生意一直扩展到了迈阿密、洛杉矶、波士顿等地。伊万科夫用了三年时间把美国东北部各州的俄罗斯黑帮都统一到了自己麾下。尽管伊万科夫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然而俄罗斯黑帮在他的手里却迅猛发展起来了。
俄罗斯黑帮在美国的成功故事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被复制。根据相关机构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黑帮已浸透到50多个国家,而成员人数也已达到30万。如今俄罗斯黑帮甚至已掌控了有些国家的经济命脉。据说俄罗斯的黑老大塞米翁莫吉列维奇甚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还有着不错的私交关系。虽说美国政府对本国境内的俄罗斯黑帮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大打击,但俄罗斯黑帮的犯罪活动却始终从未停止过。
一款关于二战的好像是美军打日军的在越南?
《荣誉勋章》系列游戏吧(比如“血战太平洋”),但是,不是在越南,而是在太平洋诸岛的丛林。二战历史上美军没有在越南和日军战斗
为什么抗战时期好多战士在远距离用手枪射击?
1.手枪一般有效射程是50米左右,有效射程20米的是微型特种手枪。
2.“有效射程”指能够具备一定精确度和稳定度的射击距离,但“有效射程”不等于“杀伤射程”,比如以五四式手枪一般介绍说是50-60米有效射程,但是实际上200米外流弹一样能爆头,但是只是碰运气而已。
3.电影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不存在的,现代战争大部分战斗需要千百发子弹才能换一个人头,只有狙击手能用个位数子弹夺取性命。二战平均击杀一名士兵是消耗2.5万发子弹,当然这有大量火力倾泻覆盖的因素;以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为例,中国军队包括步枪和机枪共消耗子弹1700余万颗,当时中方公布日军伤亡数字为3万左右,大约需要500多颗子弹方能击中一名日军,而当时日本公布的伤亡数字为万余人,相当于需要1000多颗子弹才能击中一名日本鬼子。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