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摩尔庄园大使任务,欧莱雅有哪些代言人?
代言人:巩利(全球代言人)、李宇春、关晓彤、张天爱、简方达,摩尔,海伦米伦,阿佳妮,露易丝,巩俐,范宁,刀刀,朴秀珠……
大使:王源、迪丽热巴
这官那官:、朱一龙、蒙昧期、吴宣仪
巴黎欧莱雅挚友:蔡徐坤、周一围、董又霖
欧莱雅男士代言人鹿晗(全球代言人)
欧莱雅男士还有个吴彦祖,井柏然。
关于英国外交部大臣回应的清算中国论?
也不要说英国不行了,现在中国有几十万的留学生在英国读书说明什么问题?特别是几万小学生在英国留学,有这些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洋买办的勾兑,未来这些“香蕉”到底支持谁?例如苏州的那个女留学生那样的人会很多的,我们中国想强大需要的时间不会短的!真的不明白,西方的大雨小雨总是想往东方刮,强大是一个国家的必然,也是一个国家的精髓,有人说他怕你强大改变他,看来西方人已经懂得又怕,应该让他知道什么是最可怕。
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抗疫极不顺眼,挑三拣四!这样的人在我们国内不也有吗?国家和大量的医护人员在前线死捱难顶,终于换来了疫情基本控制的局面,在某些人眼里心中看到的,不是这些,尽是些阴暗面,尽挑骨头!这些人和某些西方政客不是高度吻合吗?跟我们不是同一世界的人!
英国和美国一样,最乐意干的事是甩锅,一甩锅就很亢奋,象打了鸡血一样。历史和现实都这样,即使有求于你,仍不能有所改变,或许因为曾经是世界老大,来自于骨子里的东西,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美国在搞鬼。面对疫情中国行情见涨,美国威风扫地。但美国心有不甘,出来搞事,英国本是美国小弟,必追随左右。中国愿帮助整个世界,但一国之力必竟有限,所以我们应首先帮助那些与政府沟通顺畅、人民欣然接受的国家,至于其他对热心帮助有分歧的国家,我们只能爱莫能助了,特祝安好!
他要是那么牛逼,并有那么优秀的预见性,他的总理就不会确诊了。这是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新型病毒面前,总有手足无措的时候,认识病毒,应对病毒,战胜疫情。谁要是一上来就打败病毒,那是吹牛。没有中国付出的生命代价,你更要付出大的多的代价。不知感恩,就是一条毒蛇!
“反正你干什么都会被黑,那不如顺便赚他们点钱”。各位想开点,真的要让他们心服口服,靠的不是江湖道义、道德守则,更不是口罩外交,而是赤裸裸的、碾压性的实力。大家默默干好自己的工作,擦亮兵器,尽快让这一天到来就是了。嘴炮与气愤毫无意义。
我认为英美不是转移他本国民视线,而是妒忌和不服,英是附和美的跟屁虫,只有料理了美他也就哑了,说起算帐文武他得败,只要我国战略得当,人民的团结和决心,是他们学做不到的?
中国人民一定要空前的团结一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中国强大强大再强大!必须对西方国家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如一群面目狰狞豺狼,时时刻刻不在张着血盆大口恶视着中国,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会扑上来撕咬,它们恨毒了中国,这是它们的本质,虚伪、丑陋又恶毒。对豺狼只能用猎枪来说话,别无他法!
一个没落的帝国刷存在感。当时是怎样欺负我们国家,如果要算帳我们慢慢算。他是怎样用鸦片来毒害我们,他们八国联军是怎样火烧圆明圆的,他们的罪行是八天八亱也算不完的。中国人民宽宏大量不是任人欺负的。只能说他们至死对中国仍有偏见,那不如干脆彻底死掉,最初有质量问题的新闻出来就觉得奇怪,国内用了两个多月三个月都没有大质量问题,顶多最初试剂盒做的仓促有些不太行,国外要么想白嫖要么就是想再抹黑一把中国,到时候他们控制不住反手说中国的东西质量不行
中国去帮助,他认为是应该的,是去赎罪的!这样的人的思维与大多数的思维相反,永远不要去帮助他是最佳测略,不服就干,把他打得满地找牙,以后就不敢骑在中国人的脖子上拉屎了!
葡萄牙是北约国家吗?
是北约国家
属于南欧国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濒临大西洋,东部与西班牙接壤,地理位置优越,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人口1034万(截止到2022年11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成立于1949年,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葡萄牙是1949年最早一批加入北约的国家,和他在同一时期加入北约的国家还有美国、加拿大、卢森堡、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挪威、冰岛等11国。1952-1982年又有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西班牙相继加入,至此到1991年冷战结束前,一共有16国加入北约!
值得一提的是,到1991年冷战结束后,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主的华约解散,但以美国、西欧国家为主的北约不但不解散,反而以俄罗斯为假想敌还继续扩充,并在1999-2022年,成功拉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黑山、北马其顿14国相继加入,至今年为止,北约一共有30个成员国!现在的北约,不但没有摈弃以往冷战时期的冷战思维,还磨刀霍霍,十几年来北约不断东扩1000多公里,直到濒临俄罗斯边境,导致今年2月底爆发俄乌冲突!尤其是今年北约还直接渗透到印太,准备拉韩日加入北约,共同对付我东方大国,总之,如今的北约觉得在欧洲闹事还不过瘾,还要到印太来插一杠,小伙伴们,你们认为这样的北约值不值得解散?!
如何评价土耳其这个国家?
拿破仑曾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就会是伊斯坦布尔。”“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行走在土耳其,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当地人的印象。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一直存在“双城情结”。生活在土耳其的国人习惯把这两座城市叫做“坦布”和“安村”,光从昵称来看,两者似乎不像伦敦、巴黎那样处于同一个量级。下面,我通过对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见下文:
土耳其双城记:伊斯坦布尔与安卡拉的“双城情结”
土耳其位置图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说的是伦敦和巴黎,但如果要聊一聊土耳其的“双城记”,自然便是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生活在土耳其的国人习惯把这两座城市叫做“坦布”和“安村”,光从昵称来看,两者似乎不像伦敦、巴黎那样处于同一个量级。
土耳其共和国在欧洲的位置
作为土耳其最大的两座城市,安卡拉与伊斯坦布尔之于国家的政经与文化举足轻重,不过这两大城市,彼此之间却长期有着微妙的“双城情结”。
拿破仑曾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就会是伊斯坦布尔。”
虽然在上个世纪,伊斯坦布尔卸下一直以来的首都光环,但到现在它仍散发着大城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人前来探索。也因为如此,对土耳其不熟悉的人时常误以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但早在1923年建国之初,土耳其的首都就已迁到位于安纳托利亚的安卡拉。
图为安卡拉投票所内的阿塔图克像。
在土耳其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文化与历史悠久。那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让凯末尔将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定在安卡拉呢?
壹▌首都论战:安卡拉派VS 伊斯坦布尔派
土耳其迁首都的故事,要从一次世界大战鄂图曼土耳其战败后说起。当时,西方势力入侵鄂图曼土耳其,许多国土遭到占领,伊斯坦布尔也落入协约国手中。凯末尔在一战结束后发起独立战争,并成功取得胜利。
蘇丹皇太后筵席,鄂圖曼水彩畫(布里奇曼藝術圖書館)
凯末尔计划建立一个新的土耳其共和国,摆脱过去奥斯曼土耳其的阴影。1920年,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在安卡拉成立;1922年11月时奥斯曼土耳其末代苏丹遭到驱逐出境,此时的土耳其的首都名义上虽然是伊斯坦布尔,但实际上的决策中心已经变成安卡拉。
1923年1月时,凯末尔在一场演讲提到,“环境条件会影响一个人的想法。”他表示:“一个住在安卡拉的人会是一种想法,住在伊斯坦布尔的人会是另一种想法,住在巴黎的人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图为1923年,阿塔图克与妻子、幕僚在土耳其东南大城阿达纳。
凯末尔这番言论,为接下来迁移首都一事拉开序幕。
社会上对于首都应该维持伊斯坦布尔或是改成安卡拉,开始出现讨论的声音。同年3月,挺伊斯坦布尔派与挺安卡拉派两方人马开始藉由报纸发起“笔战”。到了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清楚界定土耳其领土范围的《洛桑条约》后,新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应该落座于哪?更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
托普卡珀和多尔玛巴赫切宫为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主要居所
伊斯坦布尔派表示,也许安卡拉在战争时期是一个适合的首都地点,但在和平时期,已开发的伊斯坦布尔更适合成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甚至在报纸专栏中表示:“脑袋一样的话,地点换去哪里都没有差。”批评凯末尔政权想要用换首都来改变国家的做法。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于6世纪为拜占庭帝国所建,原为教堂,后为清真寺,今为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派也从实际面分析,如果将首都迁至安卡拉,政府需要投资一笔为数不小的金额在建设城市上,这对于一个刚打完仗的国家来说,是一项不必要的开销;安卡拉派则认为,就地理位置来说,伊斯坦布尔已经不适合作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它距离西方国家的位置太近,战略位置不佳。
除此之外,伊斯坦布尔早就丧失首都功能,如今是以安卡拉代表的凯末尔势力,将伊斯坦布尔从西方列强手中救回,伊斯坦布尔当然得隶属于安卡拉之下。有趣的是,在两方争论不休时,驻伊斯坦布尔的外国使节人员匿名向报纸表示,他们虽然无权干预首都的位置,但伊斯坦布尔是伊斯兰世界与商业的中心,应该有资格继续成为土耳其的首都。
贰▌新都新气象?挥手告别古老的奥斯曼土耳其
在各界高度的讨论声中,协约国于1923年10月6号撤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军队进驻后,对于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然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以来都偏向选择安卡拉作为首都,尽管他的亲信劳费特反对迁都。
1923年,土耳其军队重返接管伊斯坦布尔,首都位置一事也需要尽快决定。而土耳其的新领导人凯末尔,一直
劳费特曾表示,伊斯坦布尔不论是在城市建设基础或是其他方面,都比安卡拉还适合当国家的首都。劳费特在提及首都一字时,使用了源自波斯语的古土耳其语“Payitaht”,而不是现代土耳其语的“Başkent”。对此,凯末尔表示,正是因为使用“Payitaht”与“Başkent”的两种人太不同了,使用“Payitaht”的人还停留在旧时代,所以才需要透过法律来宣布,让“Payitaht”一词不会在新土耳其共和国中被使用。
言下之意,清楚表达了安卡拉作为新首都不仅只是战略考量,更是要从老旧的鄂图曼土耳其中走出来,成立一个更新且更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1923年10月9号,当时的土耳其外交部长伊斯魅特将新首都的法案呈交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并在同年10月13号通过,安卡拉遂正式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首都。
图为1923年,还不算上是个开发成熟的城市安卡拉。
综合当时的情势,安卡拉获选为首都有四大原因:首先,在战略位置上,伊斯坦布尔距离西方国家太近,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卡拉,不但距离邻国都有缓冲距离,而且与土耳其的边疆省份都比较近,有利未来的平衡发展;第二,安卡拉有铁路经过,物资运送上较为方便;第三,在独立战争时,安卡拉地区的人民相当踊跃地支持凯末尔的行动,对凯末尔来说,安卡拉可以做为榜样,激起全国各地一致向外的决心;第四,安卡拉从未被外国势力占领过,某方面反映出土耳其的民族自尊心。
安卡拉被选为首都后,政府马上着手进行一连串的都市建设,从市内交通网、供水系统、照明系统到电信设备,各方面地打造安卡拉成为一个首都城市该有的样子。到二次大战结束时,土耳其政府在安卡拉投入相当多资金,所有政府部门都迁移至安卡拉,也吸引很多人民前来安卡拉寻找机会。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但还是不比伊斯坦布尔的2000
安卡拉城市人口成长迅速,从1923年的2万多人成长到现今的550万人。虽然在人口数上来说,伊斯坦布尔拥有2000万人口,比起安卡拉来说是一个更大的都会区;但安卡拉人口的成长速度,却是其他土耳其大城市的两倍。
叁▌安卡拉的城市与市民性格养成
如今,安卡拉几乎只是作为政治中心,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土耳其政府也因此更加投资这座城市,在许多对外宣传的场合上,土耳其外交大使也都会提及伊斯坦布尔在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希望借此吸引外资进驻。
在历史遗迹上,伊斯坦布尔也因为其悠久的城市历史而比安卡拉拥有更多古迹资源,例如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地下皇宫与鄂图曼王朝的托普卡帕宫与多瑪帕切宫等等,每天吸引上万名观光客,创造可观的观光收入。伊斯坦布尔的人口组成也相当多元,在土耳其人普遍的认知上,如果想去大城市寻找机会,首选并不是首都,而是经济重心的伊斯坦布尔。
城市性格与形象方面,与夜生活多采多姿、休闲娱乐活动众多的伊斯坦布尔相比,安卡拉就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也不如伊斯坦布尔,甚至没有像靠爱琴海的伊兹米尔或是靠地中海的安塔莉亚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经济中心,横跨欧亚的优越地理位置与密集的人口,是首都安卡拉所远远不及的。图为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行走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最大的不同便是对当地人的印象。
因为设有许多政府机关,安卡拉整座城市给人的感觉较为严肃。对其他城市的土耳其人来说,安卡拉人也与这座城市一样,给人距离感。土耳其人普遍认为,靠海城市的居民性格上较为热情,内陆或是气候寒冷的地区居民性格较为冷漠。这种观念其实与土耳其观光城市都在西南部靠海地区有关,观光业发达的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
安卡拉显得稍微呆板,甚至有点无趣,观光资源唯一为人所知的,就是凯末尔陵寝,以及每年国庆日时的庆祝活动
而虽然安卡拉内有许多大学,在人口组成上算是年轻城市,但许多外地年轻人在学业完成后,依然不会在安卡拉留下来,因为比起家乡,安卡拉的就业机会不见得比较多。但尽管安卡拉人看伊斯坦布尔人,觉得他们似乎生活更有趣一点,却也不觉得政府有把伊斯坦布尔经营好。交通问题、房租贵、城市壅挤还加上许多叙利亚移民……甚至有安卡拉人说过:“一想到下班要挤渡船从欧洲回亚洲的家就心很累。”安卡拉人还是颇为享受安卡拉无趣、冷静的小确幸。
而对于土耳其总统厄多安来说,安卡拉就像是一座“样品屋城市”。在这座意识形态相对保守传统的城市,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本人与人民站在一起的照片,展示着他执政至今的政绩,不但是为了打造土耳其政府的形象,更是为他个人打广告。
图为出席安卡拉「欧亚仙境」的埃尔多安。
安卡拉市民曾经也相当支持AKP,AKP党籍的哥克切克自1994年来,就担任安卡拉市长至2017年,在2017年自动请辞后才由同属AKP的土纳接棒。安卡拉一直以来都给予厄多安强力的支持。
一位在安卡拉土生土长的年轻计程车司机认为土耳其接下来将会愈来愈好。
过去几年来,政府对于安卡拉的建设不多,加上2016年时饱受恐攻威胁,整座城市给人原地踏步的感觉。现在,人民期待着新上任的安卡拉市长可以为安卡拉带来不同气象——不仅仅只是名义上的首都,更是成为土耳其实质的政治经济中心。
留下来见证土耳其的改变?“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人的一生,不过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王朝兴衰,也仅为历史长河的短暂瞬间。繁华散尽,曲终人散,却也只有城市屹立其间,供后人品读。
对于中国人说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之说并非自产,而是英国传教士艾约瑟于十九世纪末在“三大发明”的基础上提出的。汉学家李约瑟将其发扬光大,后被我国史学家所继承。
说到古代四大发明,很多人都知道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但若要问“四大发明”的称呼由何而来,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是外国人给起的名。
在470年前,“三大发明”之说首次被提出。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在1550年,首次提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卡丹认为,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三大发明”相匹敌的发明。七十一年后,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再次谈到卡丹提过的“三大发明”。
培根认为,“三大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但他在谈到“三大发明”的起源时,用了“三大发明起源暧昧不彰”的说法。
三大发明的说法,一直持续到到十九世纪。尽管三大发明屡次被西方提起,但早已不提其起源之事。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也曾详细阐述过三大发明。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预示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他进一步指出火药摧毁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为宗教革新工具。
同样,马克思也没有谈到三大发明的来源。但在恩格斯的著作中,三大发明的来源很清晰。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来自于古代中国。
其传播路线是由中国经印度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经西班牙传入欧洲。这一观点被英国传教士麦都思认可,他认为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发展提供动力。
同期,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出版了一本著作,他提到了日本明治维新已初显成效,但在艾约瑟心中,中国文明更加渊源,“四大发明”就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艾约瑟在传统的三大发明基础上增加了造纸术,形成了“四大发明”。鉴于当时艾约瑟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这个新的“四大发明”之说并未很快流传开来。
到了民国时,一些知识分子从艾约瑟的书中看到这一说法。为振奋当时的国民精神,四大发明之说开始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中,三十年代之后成为了标准说法。
在特殊时期,“四大发明”的提出鼓舞了人心,之后这一说法开始变得家喻户晓。对于四大发明的源头,主流观点通常认为,就是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早在宋元时期就已传到撒马尔罕,在十世纪传到叙利亚和埃及,后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先是传到中亚,在十四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之后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等。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则是由新疆经波斯、埃及传入欧洲。
关于指南针,最开始的认识是,水罗盘是中国的发明,在十三世界传入欧洲,而旱罗盘是欧洲发明的。但随着临川罗盘的出土,证明了旱罗盘也发明于中国。
中国的火药是在十三世界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再传入欧洲。这个火药指的是黑火药,与现代火药(黄火药)有本质不同,黄火药不是受黄火药启发的。
毫无疑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有人认为四大文明另有出处,这无疑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说法。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在我国发展历程清晰、证据确凿,每个朝代都有文献和出土实物证实。有人说,欧洲人只认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但这种说法并不能推翻活字印刷起源于中国的事实,尽管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流传更广,但在早于他五百年前,欧洲已经出现很多有关中国活字印刷术的记载。
火药也是如此,黑火药出自中国毫无疑问,恩格斯在150多年前就已肯定过。现代火药的问世虽与黑火药关系不大,但绝并不能抹杀黑火药在历史上的贡献。
总体来讲,西方对四大发明的传播持有异议,但并未否定过其历史贡献。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