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战马终于能飞了,可以分享你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或者书籍吗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炽热战马终于能飞了,可以分享你最近看的一部电影或者书籍吗?

推荐两本书《厌女》。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解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颇多迷惑:

罗志祥为什么这么渣?

为什么N号房的人渣贬低女性能说出“流月经的东西”这么恶毒肮脏的话?

为什么存在夜店“捡尸”现象?

为什么鲍毓明身为律师还胆敢性侵未成年少女?而且此事曝光后,竟然有一堆人洗地?甚至财新的女记者也为鲍毓明说话?

为什么全球各地都有重男轻女,就业歧视,荡妇羞辱,一夫多“妻”的问题?

为什么权势性骚扰、恋童癖、性犯罪、战争性暴力无处不在?

……

下面来谈谈这本书。

2015年,被誉为日本战后7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上野千鹤子,针对日本当代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写就了《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一书。

01 厌女症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男性对女性的蔑视,以及女性的自我厌恶。也延伸为对女性化、女性倾向,以及一切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和意义的厌恶。

这个概念虽然是由日本学者提出,但并不是日本特产,而具有普世意义。书中谈到的许多日本社会现象,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能找到踪迹。

你的脑海中是否浮现过这些念头?

男性版:妻子的角色应该是贤内助,女博士是“第三种人”,只要丈夫对妻子好、找个情人没什么。

女性版:女性学历太高不好找对象,太累的工作不适合女性,女性最好30岁之前嫁人,防火防盗防闺蜜。

都是厌女症。

02 厌女症是什么发生的?父权制、双标、女性同谋父权制

父权制下的性别秩序有三项基本构成要素: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厌女症、同性恋憎恶。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裳”,这句中国俗语,一语道破了厌女症的根源——兄弟之情,才是男人世界的根基。

男性群体内部,通过一致蔑视女性(包括女性化的男人,男同性恋),互相认同彼此而成为更优越的性主体,这就是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

女性被看成“欲望的客体”,只能“被拥有”,是劣等的。

所以,同样有厌女症的男人们,此刻是非常“艳羡”罗志祥超乎寻常的时间管理能力、无缝切换的多线程作业能力的。他们并不同情周扬青,还觉得周扬青是“活该”、“自作自受”、“蠢”。

双重标准

对于男人来说,并非每个女人都能被歧视,比如母亲。蔑视生母等于蔑视自己,因此便产生了性的双重标准:“圣女”与“荡妇”。

男人性活动混乱可以被夸“风流倜傥”,女人如此就被骂“荡妇”。

“荡妇”的语言逻辑是,“你居然敢不经过我(男性)的许可”。

与之对应的文化表达是,通过侮辱对方的母亲,来贬低对方人格。中文有“婊子养的”、“狗娘养的”,英文中有“son of a bitch”。

在罗志祥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双标”:

他一方面维持着和周扬青的关系,对外只承认她是正牌女友,短视频账号只关注她一个人;另一方面,他有无数个情人,无数次约炮,睡工作人员,多人运动,专用一部手机打点情人们。

他丝毫没有把女性当做“人”去尊重——无论对正牌官方女友,还是“约出来的女孩子”们。

他面前的每一个女性,都是玩具。

女性是男性的同谋

厌女症是男女通吃的,女性也会自我厌恶。女性的自我厌恶是因为,出生后要先将 “女人”这个范畴所背负的历史性的厌女症“姑且”接受了,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女人。

女性厌恶自己,或厌恶其他女人——将厌女症转嫁出去:

要么将自己男性化,成为特权精英,被男人当做 “名誉男人”来对待;

要么扮丑,自动退出 “女人”的范畴,逃脱被估价的身份,即“丑女”;

要么厌恶自己的女儿。

樊胜美、房似锦的母亲们,就是“厌恶女儿”的典型。无论女儿多么能干,她对于家族的唯一功能,是供养兄弟和父母。

而且,“要做出与男人匹敌的成绩,却又决不能压倒了哥哥。”

有时,女性对同性受害者的审查更苛刻。

近日,某媒体关于“鲍毓明性侵养女”的一篇“特稿”遭到批评,作者的其他文章很快被网民翻了出来,称其习惯“用玛丽苏的方式报道性侵”。

某种程度上,这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作者,无视父权制下“平等”和“自由意志”的先决条件,以“追求公正报道”为名义实践着厌女症。

发端于2018年7月的中国#MeToo运动中,举报者不仅要接受男性的审视,还要面对同性的指责:“她们一定是自身不检点招来祸端”,“她们的举报行为有贴大字报的嫌疑”。

为什么审查女性受害者的女性,缺乏同情心且更加苛刻?

上野千鹤子认为,因为她们已经将父权制价值观内化,成为“父权制代理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获取男性共同体的承认。

这是“防火防盗防闺蜜”的背景,也是女性“荡妇羞辱”更恶毒的根源。

女性的自我厌恶,帮助男性维护了这套系统。

对周扬青的态度,女人们主要分为两派:一是谴责罗志祥,二是恨周不幸、怒周不争,迁延至今才分手。

还有第三类比较特殊,那就是Hebe这样的女性。

如果说罗志祥的母亲“护犊子”还无可厚非,那么Hebe此刻对罗志祥的声援,显示出她典型的“主动维护这套系统”的意愿。

作为这个社会厌女秩序的辅警,作为男性权力系统运作的协助维系者,Hebe这个“父权制代理人”当得并不好看。

03 性犯罪与厌女症

厌女症中,所有涉性的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避免男性主体地位的失落。

相关研究表明,性侵并非出自男性偶发的性冲动。在和平与战争两种语境下,性侵都是男性性别意志的强化。

第一,在日常情境下,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肆意摆布,比如职权性骚扰,儿童性侵。这和一切恃强凌弱的活动本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涉及“性”。

《黑箱》的作者伊藤诗织说,“大部分性侵案发生在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中,这并非事关性企图,而是关乎权力,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施加的权力。”

“轮奸与性无关,而是一种男性集体验证主体地位的活动。”(上野千鹤子)

可以说,所有性侵都是权势性侵。如教师对学生,上司对下属,成年人对孩童。 出于地位失落的恐慌,恋童癖会在性活动中选择障碍最小、最无力反抗的儿童。

第二,在战争情境下,性侵是男性性别意志的强化。

战争状态下,性侵是全球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战争武器,是对被侵略方当地女性的性发泄,是一种男性权力的行使,是一种沉重打击当地男性气概的象征。

04 厌女症的文化根源: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

上野千鹤子使用了性别研究学者赛吉维克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这三项要素,解读了日本的厌女现象发生原理。

英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则进一步从文化叙事的角度,分析了厌女症的源头——人类有史以来逐渐形成的权力秩序。

比尔德的演讲集《女性与权力》中写道:“权力的定义本身,已将女性排除在外。”

如果将女性分为“精英女性”和“普通女性”,可以看到她们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不同,处境却有相似之处。

政界商界的精英女性们,有意无意扮演着男性化的角色,她们将自己男性化、成为“名誉男性”,而得到男性集团的认可,进入了“精英圈子”。

同时,又不能表现得太过优秀,要收敛锋芒、保持缄默。

2019年的东京大学入学式上,从事女性学研究的上野千鹤子教授在她的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吊诡的现象:

东京大学的学生在与外校进行联谊会时,面对“你来自哪所学校”的提问,男生往往会骄傲地说自己是东大的学生,女生却支支吾吾地回答:“东京……的、大学。”

为什么东京大学的优秀女生,不敢公开说自己来自这么好的大学?因为,人们对于成功男性的接受度更高,而对女性的期待则是“可爱”和“温柔”,女性的核心价值在于“被保护、被选择”。于是,优秀和强大的女性不得不选择收敛锋芒。

而普通女性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沉默”状态,她们的声音不被重视。

“当一个不受欢迎,有争议性,甚至仅仅是与多数人想法不一样的意见从女人嘴里说出时,人们就会认为这显示了她的愚蠢。人们不会说我不同意这个意见,只会觉得说话的女人很蠢。”

“在女性公开声明立场的时候,为她们自己而战的时候,高声疾呼的时候,人们是怎么形容她们的?她们“咄咄逼人”,“喋喋不休”,“哭哭啼啼”。”

——《女性与权力》

女性被排除在公共讨论空间之外,源自西方传统。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德赛里 “被噤声”的女性佩内洛普,还有象征着邪恶的蛇发女妖美杜莎。

在希腊神话里,美杜莎本是一个被波塞冬强暴、而被雅典娜变成了蛇发女妖,最后遭到珀尔修斯斩杀的可怜女子。无辜的美杜莎居然成了邪恶的象征,无故斩杀她的珀尔修斯却被奉为英雄。

后人是如何运用美杜莎这个文化隐喻的?

以曾经一届美国大选举例,杀死美杜莎的珀尔修斯被作为力量和英勇的象征,换上了特朗普的头像。流着鲜血的美杜莎的头颅,被替换成希拉里的头像。

05 厌女症能否被超越

上野千鹤子的答案是否定的,“厌女症已经刻入我们的身体,抵抗厌女症,就相当于抵抗我们的欲望。”

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可以放弃作为?我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

首先,“女性”不是天生的。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毋宁说是逐渐形成的。”

波伏娃认为,“女性”的本质,是在父权制文化主导的文明规约下,历史性的、人为的身份建构,女性气质体现出一种权力关系。

在大文化背景下,“女性”呈现出恒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理想的女性,应体现双性特质,不仅是塑造文化的主体和影响文化的客体,也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更倾向于玛丽·比尔德《在女性与权力》中阐明的观点:“权力”概念本身值得再思考。

精英、领袖、克里斯马的魅力、名气,这是当下仍常用的“权力”的含义。但“权力”的这一含义本身是男性化的——很难把女性套进这个含义里。

“你无法将女性置于一个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架构里,你必须改变架构本身。”(《女性与权力》)

所以,“开始行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要完成这个新定义,核心是:让女性获得被尊重、被看见、被认真对待的独立地位。

权力架构需要被改变。女性需要主动发声,主动作为和抗争,倒逼架构的改变。

PS:

关于“厌女”问题的更多思考,详见我的文章《罗志祥、鲍毓明、牟林翰为何这么“渣”?因为他们身后有共同推手》,感兴趣的读者可移步至:https://www.toutiao.com/i6819568655798370824/

若关羽不顾往日情分?

许多人看三国总是把演义和史实混为一谈了,所以才出现如此这般的问题:华容道上关羽真的要杀曹操的话,能杀得了吗?

当然杀不了,事实上曹操在华容道上根本就没遇到关羽,这让关二爷如何击杀?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回,是世人皆知的一个典故。简单的说就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而关羽之后得刘备求情,也免受军法惩处。

这完全是演义中作者杜撰的情节,意在突出关二爷的重情重义。尚若放在历史上,关二爷怎么可能放了曹操呢?关羽并非是不知轻重之人。自古忠义两难全,假如放了曹操,尽到了义。但对主公就是不忠,忠义忠义,忠在义之前。如果遇到了关羽是不可能放的,当然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那历史上华容道究竟怎么回事呢?

《三国志》记载曹操败退后走的的确是华容道,但并没有遇到关羽。原文如下:

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觽。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间译:曹操的船被刘备烧了,就带领军士从华容道步行回来,因为道路泥泞,不能通过。于是就让那些老弱的兵卒背草垫道,骑兵才能通过。老弱兵卒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最后军士们出了华容道,曹操非常高兴,各位将领问他为什么,曹操说:“刘备和我想得差不多,但进行的稍微晚了一步,刚才如果他早放火,我们这些人就都要死。”不一会儿,刘备果然放了火,但没有烧到曹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华容道上关羽杀不了曹操!

另外在华容道,如果真杀,关羽也肯定杀不了曹操。

当时到华容道时,曹操手下还有三百余骑,可能还有步兵。除了几个谋士,武将尚有许褚、张辽、徐晃、张郃、李典、毛玠、文聘(负伤)。这些战将中,在正常情况下,除毛玠、文聘丶李典三人外,哪个人都是关羽对手,关羽斩杀不了他们。

现在,尽管这些人都已疲累,如果真杀,这些人都会拼命。人若拼命,一可当十。关羽绝对斗不过这些战将。

所以,曹操不会被关羽所杀(或擒)。

另外,曹操一路走来,依次受到了吕蒙、凌统、甘宁、陆逊、赵云、张飞等将的截杀,都没事。关羽并不强于赵云、张飞、甘宁、凌统、吕蒙,他又焉能擒杀曹操。

《三国演义》为塑造关羽忠义的形象,特意虚构了华容道放曹这一桥段,并做了层层铺垫、渲染,造成如关羽不放,曹操将被杀(或擒)这一场景。但若分析,关羽是杀不了曹操的。

另外一种观点

当然不是了,真实历史,关羽根本没有出现在华容道,真实历史大概是这样。

赤壁之战曹军惨败,曹操无奈之下只能率军逃回后方江陵。从赤壁到江陵,最近的路线就是经过湖北省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华容县境内。同时华容县城设有曹军的粮食仓库,可以供给撤退的大军。但是,华容县城内有一片沼泽地带,平时只能通过小股部队,难以容纳大军。

结果就是曹操大军逃到这里,发现连续20里路都是沼泽,人马都陷入泥中,非常难行。无奈之下,曹操命令所有人下马步行,先锋部队将芦苇、蒿草砍下填路。当时刘备和孙权的大军分为水陆追击,相距已经不远了。曹军急于撤退,已经慌不择路,历史记载“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也就是瘦弱的士兵倒在泥泞里,没有人搀扶,强壮的士兵直接踩着他们通过。等到大军快要通过时,曹操才哈哈大笑。将领不理解,询问为什么要笑。曹操回答:我本来以为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现在看来还是不如我。他的计策总是慢我一步。如果他提前堵住这里放火,我军就要全军覆没了。结果曹操话音未落,突然发现华容道后方着火,曹军殿后部队大乱,被俘虏很多。

曹操大惊,急忙指挥其余部队赶往江陵。其实,当时孙权数万大军兵力不够,能击溃曹操大军就很不错了,顾不上拦截曹操的逃兵。相反,刘备倒是靠的较近,能够在华容道拦截曹军,至少能歼灭很多军队,说不定还是活捉曹操。但刘备很聪明,当时他只有2万兵力,不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如果曹操死了,曹操儿子继任,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孙权趁机北上进攻,就有可能取代曹操的地位,成为最强的军阀。此时刘备寄人篱下,和孙权靠在一起,很容易被消灭,也无力和孙对抗。所以,曹操活着对刘备比较有利,可以有效牵制孙权。

还有一种说法是关于诸葛亮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诸葛亮故意放水,故意放走曹操,曹操早就被杀了,要知道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兵马是诸葛亮派出三路兵马中的最后一路。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之神机妙算之智商,就连东风都能借来,又何尝不能猜中曹操逃走的路线呢?而且诸葛亮安排的三路伏兵都是在曹操的必经之路,足以说明诸葛亮早了猜中曹操的逃跑路线。

一旦被人猜中逃跑线路,如果诸葛亮要杀曹操这群败兵之将,简直易如反掌,在此我们各位分析下为什么诸葛亮是故意放走曹操,为什么会让关羽在最后一路拦截曹操?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中了黄盖的诈降之计,被黄盖带领的火船烧掉了整个营寨,当时张辽带着数十人护卫曹操,正好被黄盖发现,于是黄盖就向曹操冲来。曹操的营寨全被大火烧着,士兵都各自逃亡,毫无战斗力可言,黄盖一发现曹操,就要冲过来,结果被张辽一箭射中肩膀,掉落水中,接着张辽开始护送曹操逃走,在路上遇到毛玠与文聘,曹操往乌林方向撤退。

正走的时候,首先是东吴的吕蒙从后面杀出,接着前面又是东吴将领凌统拦住去路,混战间,曹操手下的将领徐晃赶到救援,接着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橐橐带着三千兵马救援曹操,曹操在摆脱吕蒙与凌统的拼杀后,继续向前逃走。

走了不到十里路,突然被一将拦住去路,乃是东吴猛将甘宁,马延、张顗上前迎战甘宁,都被甘宁一个回合斩杀,这时曹操在路上遇到张郃,让张郃断后,才彻底摆脱吴兵的追击。

接下来曹操就开始面对诸葛亮派来的三路兵马的追击,第一路是赵云,第二路是张飞,第三路才是华容道的关羽,而且关羽把守的是能够追击曹操的最后一道关口,只要曹操出了华容道,就进入了南郡的势力范围,当时南郡在曹仁的手中,只要曹操逃出了华容道,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手下的军队,都不能再拦截曹操了。

当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曹操放声大笑,众将问曹操笑什么,曹操说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如果在此处安排一路伏兵,那我怎么办呢?曹操的话单刚落,这时赵云从旁边的树林中杀出,对着曹操大叫:

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曹操大惊失色,差一点跌落马下,曹操让徐晃和张郃联合对抗赵云,而自已头也不回的逃走了,曹操知道赵云之勇,当年长坂一战,曹操见识了赵云的威风,知道赵云之勇无人可敌,先逃命要紧。

可是赵云的表现如何,知道吗?三国演义中记载赵云的行为就是:看到曹操逃走了,也不追赶,而是只顾着抢夺曹操遗留的旗帜。

常胜将军赵子龙奉命拦截曹操,居然曹操逃走了,连追都不追,这叫奉命拦截吗?以赵云之勇,摆脱徐晃和张郃去追赶曹操并不是什么难事,况且曹操手下全是败兵之将,只想着逃命,并不恋战,这样的敌人赵云会拿不下吗?

只有一个解释:赵云是奉命出来吓吓曹操的,根本不想杀曹操,因为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命令,否则无法解释赵云抢旗帜干嘛,却不追曹操!

好吧,曹操逃过赵云的拦截后,接着向前逃命,还在路上遇到了李典和许褚保护着谋士们,当曹操一行来到来到南彝陵路口时,在路边休息做饭,刚一停下来,曹操又开始大笑,众将又问,曹操说道:我笑诸葛亮、周瑜计谋不足,如果在这里埋伏一路人马,即使能逃走,也肯定会重伤!

曹操还没说完,只见四下喊声四起,张飞横矛立马拦住了曹操的去路,诸将一看到张飞,都非常害怕,当初在长坂桥,张飞一人一骑断水据桥,数十万曹军不敢上前,而且张飞的名字都被曹操记在锦袍之下,以防日后要注意,这时张飞大叫一声:

操贼走那里去!

只见许褚骑着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也一起来夹攻张飞,混战一团,曹操一看形势立马逃走,头也不回,许褚、张辽、徐晃三将攻击张飞,也占不到便宜,但是脱身是没有问题的,等曹操逃走有一些时间后,三将也脱身而逃。

张飞追了一阵,也就没追了,等到曹操停下来时,众将身上都受了伤,可见张飞之勇猛,但曹操还是这么容易就逃走了。

以张飞之勇,又是乘胜追击,固然不能生擒曹操,明显可以重伤曹操的嘛,居然也让曹操逃走了,曹操大笑的时候不是说了,在此处安排一路伏兵,肯定会重自自己自己,结果呢?曹操毫发无损,为什么呢?

只有一个原因,张飞故意放水,否则曹操根本没这么容易逃走。

最后,曹操就逃到了华容道,华容道是一条小路,道路很很难很难很难走,坑坑洼洼的,而且还泥泞不堪,走着走着,还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一条路曹操走的很艰险,曹操引军边走边堵塞身后的道路,以防追兵,没走几里路,曹操又开始大笑,众将又问,曹操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是无能之辈啊,如果在这里安排一支伏兵,我们都要束手就擒了。

话音刚落,关羽就带着5小刀小刀小刀小刀手一字排开,拦住曹操的去路,这时曹操真的无计可施,只得在程昱的建议下,以恩情打动关羽,让关羽网开一面,才能逃走。

于是曹操这位一世枭雄,既然低声下气地与关羽拉家常,谈往日恩情,希望关羽网开一面,要知道关羽这个人,吃软不吃硬,而且极重情义,华容道又是非常小的一条路,如果关羽不放,曹操只有杀了关羽才能冲过去,以曹操目前的败军之将,有能力杀关羽吗?

当然杀不了关羽,就算是在正常情况下,曹操也没这么容易能杀得了关羽。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曹操手下连环连环连环连环连环的打击之后,只有27个人了,你让曹操用27人对战关羽带领的500校刀手,那不是送死吗?

以关羽之能力,在华容道杀曹操易如反掌,但关羽没有杀,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的人,难道不知道曹操对关羽有恩情,难道算不出关羽有可能会放了曹操吗?当然不可能,诸葛亮就是这么故意安排的,因为诸葛亮压根就不想杀曹操!

诸葛亮为什么不想杀曹操啊?

道理很简单,孙刘联盟,孙权是主力,当时刘备的势力非常小,如果曹操死了,孙刘联盟也就没有联盟的必要了,孙权肯定是第一时间杀刘备,抢荆州,反正曹操死了,就没人能与孙权争荆州了,当时刘备只是依附于江夏的刘琦而已,在荆州没有任何地盘,势力非常小。

诸葛亮需要曹操活着来维持孙刘联盟,以方便刘备在荆州发展壮大,只有刘备壮大了,才能争夺天下。回到题目,华容道上如果关羽真要杀曹操的话,就是十个曹操也会被杀,那会的势力对比是500对27,完全是差别巨大的一场较量,况且关羽乃当世名将,华容道又是小路难走,狭路相者者者者者者勇者肯定是关羽。

只是诸葛亮算准了关羽不会杀,所以才让关羽守最后一道防线,并且在事后对于关羽的行为毫不追究。

接下来是历史的真相,各位观众,全体起立!

华容道逮住逮住逮住逮住逮住逮住曹操,纵马向前,青龙偃月刀取力劈华山之势,向曹操兜头砍来。

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竹管兀的架住了青龙刀。"且慢"

一位年迈五旬的长者出现,手持竹管,竹管一端毛丝一撮,浸满黑汁。那人道:曹操你不能杀,当初他对你管吃管喝,你杀了他,是不仗义。

一枝短短竹管竟搁开了冷艳锯,关羽正在诧异,这是何方高人。那长者已突起一脚,踹在曹操马后臀上,曹操马往前窜,关羽急挥刀欲阻,长者舞动竹管,但见漫天黑汁螺旋盘动,关羽竟刀插不入。

黑圈散尽,那还有那人与曹操的身影。关羽愕然,揖手对空道:敢问何方高人?

树丛高处,一声飘过:我乃湖海散人罗贯中,曹命不该绝,你虽未杀曹,后世亦福业大积。

有什么好看的古言女频?

1、《盛世薄欢》

作者:携爱再漂流

她,从出生就被标上了男人的身份;他,从出生就注定要做一代圣君;他,从出生就被祖父收为继子,身份变得尴尬;他,是才华旷世,兼济天下的一代文豪;他,是前太子的遗腹子,却开创了商业王朝。几人的相遇注定是一曲辗转缠绵,刻骨相思。

2、《法医狂妃》

作者:谁家MM

该文主要讲述了21世纪女法医柳蔚一朝穿越,成京都丞相家的庶出大小姐,逃婚过程中与男主角容棱一夜情生下儿子柳小黎,五年后,女扮男装带着儿子破解各种冤假错案,再次重遇容棱,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3、《盛世嫡妃》

作者:凤轻

主要讲述了前世出身为军人世家的特种军人,死后转生拥有前世记忆的尚书府嫡长女叶三小姐叶璃,成为定王妃后协助定王墨修尧平定天下,敢为天下先的此生只娶叶璃一人,最终传位于儿子,带着爱妻逍遥江湖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4、医妃独步天下

作者:承九

她是当朝帝师的女儿,生父不喜,生母早逝,与当今圣上有婚约,却被圣上以貌丑失德,无国母风姿为由拒娶。他是手握重权、世袭罔替的异姓王,名震天下、风姿无双,引无数贵女竟折腰……

5、《重生之嫡女有毒》

作者:王安亿

她不过是为含冤惨死的父兄报仇,一把毒药让陷害他们的二房绝户却被人说是颜若桃李,心如蛇蝎,被逼喝下自制的毒药而死没想到一觉醒来回到了几年前父母兄弟尚在,二房刚刚露出狐狸尾巴重活一世,步瑶光发誓这次定要护家人周全只是,像前世那样玉石俱焚不值得但除了毒药她又身无长物为了保命,瑶光只得把使毒的本领练得炉火纯青,争取做到杀人于无形蛇蝎归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温柔的毒死你!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至于毒女变神医,恶名变美名...这...一定是她重生的方式有误——还有,那个名义上的小皇叔青梅竹马是一回事,亲梅的竹马...皇叔,您要怎么说?简言之,就是一位嫡女重生之后,虐敌虐渣虐小三,一门心思惦记着圈养她皇叔的美好故事 ☆ 欢乐宅斗,爽文,9.21开始日双更求包养……

6、代嫁弃妃

作者:安知晓

主要讲述了女主因爱恨纠葛意外穿越,而一场误会带来的姻缘,充满了痛苦和折磨,让相爱的人若即若离,如刺猬,想要相互温暖,却刺得彼此遍体鳞伤的故事。

7、庶女嫡妃

作者:夜凌郗

她,沈凌微,游走在黑白两道的商业奇才。从18岁被踢出家族,沦落到栖身夜店来寻找活路的那天起,心狠手辣四个字,就成了她的代言词。 她,沈云悠,一无是处的痴傻庶女。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化着一脸残妆嚷着要和绝色王爷洞房,成为天下百姓的笑柄。后又在大婚之日迎来一纸休书,沦为相府的耻辱。羞愤交加,傻子大闹青楼,却被未婚夫婿怀中的女子推下楼,一命呜呼。 当现代的她成为了古代的她,一切截然不同。莫名其妙被人侮辱,全力以赴与君王一赌,游刃有余管理相府生意,更巧遇懦弱无能的他,重遇美人在侧的他,究竟谁才是她的良人,谁能与她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8、春花厌

作者:黑颜

一个人为了生存能做什么? 别人眉林不知道,但她可以为之付出一切,包括身体和尊严。 她渴望生命能像二月里的春花一样开得肆无忌惮,哪怕短暂。 现实中,她却活得如同淤泥里面的癞蛤蟆,缩头缩脑,丑陋而肮脏。 她只知道,有了命,才能谈其他。连命都没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只是她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她竟会栽在慕容璟和那个混蛋的手中,那个曾把她当成玩物去讨好另一个女人也被她狠狠回报过的男人,那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男人

9、大明奸妃

作者:张晚知

历史盲穿越成古往今来最奇异的“奸妃”,万贞儿,万贵妃,年长皇帝十七岁,他正盛年,而她已老去,却依然能令皇帝生死相随。

她生前,皇后俯首,六宫退避;

在她死后,皇帝以后礼将她下葬,很快就随她而去;新君拒绝了群臣的弹劾,仍然尊她为庶母。这是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宠妃的一生

10、第一女国医:姜灼传

作者:轻拢慢捻

姜灼,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国医。

一场陷害,生父一家满门抄斩,她被养父带走。

一场瘟疫,养父献身于救治之中,只留下她和幼弟。

几次生死离别,让姜灼看清了生命的脆弱,她继承父志,历经磨难,几经倾轧,最终撇开男女歧视,走入皇宫,成为太医署中,第一也是唯一的太医令,被称为第一女国医

魔兽世界里最难获得的坐骑有哪些?

魔兽世界坐骑

魔兽世界经过十多年的版本更迭,坐骑越来越多,这些坐骑有的外观非常华丽,深受玩家的喜爱,有的却丑陋无比,获得之后再也没有骑过,而往往这些奇丑无比的坐骑又很难获得,或者说非常稀有。今天胖哥就给大家盘点一下这些既难过获得又奇丑无比的坐骑,包含8.0版本哦。

飞天魔龙

德拉诺版本探路者成就的奖励坐骑,玩过100级的玩家应该都知道开德拉诺飞行是非常累的,然而德拉若飞行的奖励坐骑却是这只奇丑无比的双头飞龙,反正胖哥是从来没骑过。另外游戏商城中还有一款同样模型的双头飞龙。

雪羽猎龙

魔兽世界中有很多恐龙类坐骑,而这只雪羽猎龙简直丑到清新脱俗了,是它是拔了毛的乌鸡都有人信,偏偏这只坐骑的获得方法还比较繁琐,毕竟需要击杀相应的怪物,还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邪犬

整个阿古斯野外掉落的坐骑大多都是这种模型,每一款都奇丑无比,并且掉率极低。

衰变火箭

同样是火箭,看看人家爱情火箭是多么的好看,这款衰变火箭简直了,名字改成炸弹可能会好一些。

法力鳐

魔兽世界坐骑中有各种鳐,而这种法力鳐是其中最难看的,这款法力鳐同样来自阿古斯。

狂暴的邪能之爪

原版乌鸦非常好看,火乌鸦也蛮好,紫色乌鸦我也认了,绿色乌鸦是什么鬼?虽然是被邪能腐化了,但是这荧光绿也太丑了吧,这款乌鸦可以说超级难获得,需要收集400个坐骑才能拿到的成就奖励。

排浪水母

魔兽世界目前有三款水母,模型都一样,只是配色的区别,每次看到这款坐骑都头皮发麻。

暗水鳐鱼

看名字就能感觉到这款坐骑并不好看,获得方法这需要500条暗月刃喉鱼兑换,好在作为水下坐骑有一定的功能性,否则没人会选择拉出来。

孢林抱齿兽

8.0版本新坐骑,看到就让人难过,虽然外形是根据新古神修改的,但是总让人想到异性的脸,完全就是巨魔和古神的合体。

带镣铐的乌祖尔

7.0版本收官坐骑,简直让心绝望的坐骑,作为休闲玩家并且对坐骑比较喜爱的胖哥,看到这款坐骑就完全没有获得的想法,爱哪哪去,太恶心了。

迅捷爱情鸟

魔兽世界中有很多陆行鸟坐骑,这其中有的色彩斑斓,有的确实秃的,而这些秃鸟的获得方式往往非常难,比如迅捷爱情鸟,春日陆行鸟等等。

谜语人的灵蛇

谜语人的灵蛇,玩家戏称为黄鳝,这种丑是深入灵魂的丑,是震撼人心的丑,而获得方法又非常繁琐,需要玩家跑遍世界各地一步一步的解密,估计很多拿到这款坐骑的玩家也不会轻易的骑出来吓人吓己。

以上就是魔兽世界中既难过获得又奇丑无比的坐骑了,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补充。

喜欢魔兽世界,想要了解魔兽世界资讯,记得关注胖哥哦!

你觉得最有英雄气的诗句是什么?

在诗海里,具有英雄气概的诗句不少,读之令人感概,令人敬佩。现摘数句,并转录赏析句章,与师友们共享。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大意是说,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怀有一颗爱国之心,能够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原诗如下: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出自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意思是:壮士们打仗饿了就吃匈奴的肉,谈笑渴了就饮匈奴的血。原文如下: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

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

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

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之必然反映,莫以现代之国家观念解释千年往事。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痛语,说与天下人体会。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 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 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 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 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 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七言绝句《凉州曲》。原文如下: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的“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