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英雄手札,巽风宝箱能开出什么?
1.人数。根据官方数据,总计285605人参加小巽委托,195000份材料,5856701份基酒,988881份手札宝箱,列三个式子得三种委托人数:
X+Y+Z=285605
12X+26Y+26Z=5856701
2X+4Y+6Z=988881+195000=1183881
三元一次方程得:X=112073.5 Y=40727.5 Z=132804

2.概率。按中级宝箱和高级宝箱中水滴的概率一样去计算。水滴共12000个,碎片共183000个。宝箱分别开出水滴碎片和手札的概率就是:
水滴:12000/(1183881-2*X)=1.25%
碎片:183/1183881=15.46%
手札:988881/1183881=83.53%
由此可得初级、中级、高级宝箱开出碎片水滴和手札的概率,只计算其中一部分。
初级开出1个碎片的概率:2*15.46%*84.54%=26.14%
初级开出0个碎片的概率:84.54%*84.54%=71.47%
中级开出1个水滴的概率:4*1.25%*98.75%*98.75%*98.75%=4.81%
中级开出1个碎片的概率:4*15.46%*84.54%*84.54%*84.54%=37.36%
中级只开出手札的概率:83.53%*83.53%*83.53%*83.53%=48.68%
高级开出1个水滴的概率:6*1.25%*(98.75%)^5=7.04%
高级开出1个碎片的概率:6*15.46%*(84.54%)^5=40.06%
高级只开出手札的概率:(83.53%)^6=33.97%
单纯只看几率也确实不高,高级的中水滴7%,只中手札是34%,中级中水滴是5%,只中手札是49%。但看群里小伙伴反馈,情况还真跟这个概率有差距,是游戏内置的算法机制在起作用
诸葛瞻临死说内不能除黄皓?
三国的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南阳岗,以管仲乐毅自居,并且“躬耕陇亩、以待天时”。直到26岁才娶了荆襄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为妻。
婚后不久,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下山,从此黄月英留在了老家。直到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川蜀之地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后,黄月英才得已和诸葛亮团聚。后来,46岁的诸葛亮老来得子。
诸葛瞻遗传了诸葛亮的良好基因,从小聪颖过人,但同时也颇为自负,。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当然了然于胸。
诸葛瞻7岁时,曾写信给哥哥诸葛瑾曰:“(瞻)十分聪明可爱,只怕他过于早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诸葛亮一语道破了诸葛瞻,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高明,诸葛瞻后来果然没成大器。
也就是这一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时,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7岁的诸葛瞻承袭了父亲爵位——武乡侯。17岁时,诸葛瞻成了“国婿”——娶了后主刘禅的女儿为妻,随后仕途扶云直上,先是官拜都骑尉,随后又担任御林军中郎将。
当时蜀汉百姓怀念诸葛亮的恩德,把朝廷的成绩都归功于了诸葛瞻,这让诸葛瞻不由洋洋得意起来。
公元623年,在蜀国成都保卫战——绵竹之战时,诸葛瞻带领的京都禁卫军至少在3万人以上,竟阻挡不住邓艾1万人马的进攻。诸葛瞻最后兵败悲愤地说道: “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护卫国土,我有三罪也”。
诸葛瞻所说的“三宗罪”里,黄皓是有名的奸臣,而姜维却是有名的良将,他为什么却说没能制衡姜维呢?
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超级人才,他原本是魏国将领,但在魏国非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遭到猜忌,后来,他一气之下转投诸葛亮麾下。
诸葛亮这时正为蜀中后继无人而苦恼,于是对军事才能突出的姜维很欣赏,认为他是:“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于是,把他当作自己在军事上的接班人来培养。
诸葛亮死后,一切都按照他的遗愿进行,姜维接过他的衣钵,继承他的遗愿,进行了九次北伐。
诸葛亮死后,面对蜀中无大将的悲惨局而,姜维不但主动接过了诸葛亮的班,而且还扛起了蜀汉大旗。
后来,深受刘禅器重的宦官黄皓奸诈弄权,诸葛瞻有心除之,却无力下手,这一点为人诟病。
而诸葛瞻和姜维的矛盾也是日积月累而成的。
原来诸葛瞻少年英才,颇为自负,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全面继承父亲的事业,当上蜀汉的丞相,结果姜维把他的梦想破灭,于是诸葛瞻把姜维视为最大的“政敌”。
为此,诸葛瞻想尽一切办法来削弱姜维的力量,但姜维长期带兵在外,他能找到的借口和证据又不足,因此,根本拿姜维没有什么办法。直到姜维带兵9次北伐都遭遇失败后,诸葛瞻才以“好战无功,北伐损耗国力”为由攻击姜维,加上此时黄皓的排挤,姜维眼看形势不妙,也不接招,也不应招,而是闪招——跑去沓中避难。
单从这一点来看,诸葛瞻无疑成了黄皓的帮凶,单从这一点来看,就比智者有很大的差距。而当邓艾、钟会分别率魏军大举进攻田蜀国时,诸葛瞻的“庸才”更展现无疑,他又亲自统兵应战,却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更在亲自部署的绵竹之战中遭遇失败。
最后,诸葛瞻也在绵竹之战中殉国了,最终导致刘禅不战而降,可见他也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诸葛瞻在兵力优势,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却错失良机,失去了拯救蜀国的最后机会,诸葛瞻临死前的那句话,其实是为自己卸责。他死前非但不检讨自己的责任,反而把所有责任推给姜维,这显然是寄祸于人的,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书画作品是如何表现民族文化的?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也谢谢你的提问。中国书画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民族夜色文化的。
首先是民族特色的收藏传统
中国的书画艺术从魏晋时期就已经有完整是艺术特色了。例如手卷的装裱,名人的作品,是大家非常欣赏的书画艺术。
书法绘画印章俱全的绘画作品。
文人士大夫,从这个时代开始,有了收藏书画作品的习惯。
隋唐时代,国家统一,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受到国家的重视,被收藏在皇宫。
这种收藏优秀书画作品的传统,我们一直保持到今天。
第二,民族特色的内容
中国书画作品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最早的书法作品,是一些尺牍手札,例如《兰亭序》、《十七帖》就是一些书法手稿。绘画是手卷,例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就是一个手卷。
手卷宽度一般在一尺以内,但是长度可以达到数丈。一般在案头展开欣赏。
文人擅长的书法对联作品。
后来,书画作品发展到唐代,开始出现了卷轴作品,这是种书画形式是可以挂起来欣赏的。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书画传统,除了手卷,还有立轴书法绘画作品。
但是明代出现“中堂”这种书画形式。作品由一个立轴中堂和一幅对联合成。
一时成为家家户户都要有“中堂”的风气。
中堂书画艺术形式,非常丰富多彩,可以是绘画的中堂配书法对联,也可以是中堂书法配绘画对联,也可以是书法中堂配书法对联。
一般是绘画中堂配书法对联和书法中堂配书法对联最常见。
新时代水墨淋漓的中国画。
这种风气,一直从明代清代流传到今天。
从明清时代开始,绘画作品以中堂形式,书法以对联形式最为常见。
初次之外,还有常见的“屏风”、“通景”这些艺术形式。
日常生活中,扇子也是文人墨客吟诗题画的最佳选择。
所以还产生了特有“扇面”绘画、书法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也是世界独有的书画艺术应用。
诗书画印琳琅满目交相辉映
中国书画艺术的民族性,还体现在无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绘画作品,都离不开诗词为内容的书法和绘画。
书法作品,往往以诗歌为内容,绘画作品也往往以诗歌为内容。
这就把欣赏书画作品和喜爱诗歌成为一体了。
同时,中国的书画作品,还要有印章,有了印章,不但补充了书画作品的信息量,而且在艺术形式上,美化了书法绘画作品。
这个特色,也是中国书画作品特有的。
所以,欣赏中国的书画艺术作品,是需要一定文化修养的。
我们不但要理解书法的艺术,还有善于欣赏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什么诗歌作品。印章的内容是什么。
有了诗书画印这些中国的特色,民族的特点就具有世界唯一性了。所以,中国书画艺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艺术。
特别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书法,更是全世界都没有的艺术。
最后我们不能不说中国画的材质也是世界独特的民族特色
中国画和书法的材质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发明创造。
首先毛笔我们在甲骨文时代已经有了。汉代的毛笔比较成熟。
明清时代,制笔达到一个高峰。毛笔的变化多端,给书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书写汉字就有艺术。
墨也是中国的发明,我们有乌亮的油烟墨,还有廉价的松烟墨。
纸张,最早的“纸张”是竹简。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技术,汉代已经使用纸写字了。在没有纸的情况下用绢。所以,我们有用纸画画写字,也用绢写字画画。这也是中国独有的。
唐代中期,中国发明了宣纸,五代时期,宣纸已经用于书法绘画创作了。明清时代,中国的宣纸造纸技术也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宣纸给中国画到了创作水墨淋漓的艺术境界,这是西方油画没有办法模仿的。
所以,中国画已经离不开宣纸了。
砚是磨墨的工具,但是,砚也与中国书法绘画交相辉映,成为书画家的宝爱。
刘唐为什么要劝晁盖劫生辰纲?
刀叔导读:胆大心细,身为梁山步军第三头领的他颇受两代梁山之主的器重。如果从整个故事发展脉络来看,他是引起梁山108将大聚义的关键性人物。他就是赤发鬼刘唐,今日刀叔为您讲述这个小人物的大故事。
“勇悍刘唐命运乖,灵官殿里夜徘徊。偶逢巡逻遭羁缚,遂使英雄困草莱。卤莽雷横应堕计,仁慈晁盖独怜才。生辰纲贡诸珍贝,总被斯人送将来。”
这首诗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关于赤发鬼刘唐的赞诗。刘唐因为紫黑阔脸,因鬓边生有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毛,故人称“赤发鬼”。他祖籍为东潞州人氏,早年在山东、河北做过私商,喜好结交朋友,为人仗义,重情重义,所以在江湖上颇有侠名。
在人们的心目中,刘唐应该也跟鲁智深、李逵一样,做事不经过大脑,仅凭一身蛮力,想跟谁干就跟谁干,只图一时痛快,根本不把任务放在心上。然而细读文本我才发现,原来刘唐并不是那号人。刘唐不仅不莽撞,而且考虑问题还非常的细致,细致到连梁山寨里坐第三把交椅的军师吴用都大为看重。
梁山好汉的出场,尤其是重要人物的出场,往往是由别人引出来的。比如王进引出了史进,史进引出了鲁智深,鲁智深引出了林冲,林冲引出了柴进……就跟带鱼一样,拎起来就是一串。从这点看,刘唐的出场就显得很突兀了。
晁盖说起来也是一个管着五百户人家的街道干部,有一天突然有一个陌生人跑过来跟他说:“走,我们一起去抢银行吧!”你说突兀不突兀。
更要命的是,你连这个人的底子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东潞州人氏;因这鬓边有这搭朱砂记,人都唤做赤发鬼”,仅此而已。有什么本事,做什么营生,什么学历,之前有没有犯罪记录,一概不知。
那么刘唐是哪来的呢?刘唐是怎么知道生辰纲的呢?或许,他是宋江的人。
宋江是公务员,知道生辰纲的事,他又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人,打听一些蛛丝马迹也很正常。但是自己又不能去截取,就安排刘唐去找人,于是刘唐就找到了晁盖,然后吴用,三阮,公孙胜,白胜陆续加入。
宋江在清风山,梁山派来和宋江接头的人是刘唐,宋江被押往江州,晁盖派了四路人马去截,又恰巧是刘唐遇到宋江,说明了刘唐和宋江心有灵犀。
再看最后刘唐战死,宋江痛哭道:“屈死了这个兄弟,自郓城县结义,跟着晁天王上梁山泊,受了许多年辛苦,不曾快乐,大小百十场出战交锋,出百死,得一生,未尝折了锐气,谁想今日死在此处!”
刘唐一个平头老百姓,再看看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在病死之后,宋头领仅仅是哀叹一声而已。
从刘唐给晁盖报信生辰纲开始,整个108将的故事就此展开,因此说刘唐是最后导致梁山108将大聚义的关键性人物,一点都不过分。再加上刘唐是宋江内应的推测,明线与暗线更加对应。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
如何评价袁世凯的书法水准?
袁世凯字慰亭,号荣庵,北洋军阀的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是近代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个枭雄,他对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方面的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由于他最后称帝,倒行逆施,也曾经受到很多人的讨伐,孙中山说他是“独夫民贼”,可以说是一世英名毁于称帝。
但从书法方面来看,袁世凯也是一位能手,他的楷书取法颜体,但是受魏碑的影响也很大,已经不是平正工整的颜体,多了很多大开大合的笔画,比如下面这幅对联,写于甲午年,就有很强的魏碑的味道。从这幅对联的选纸、用印以及落款可以看出,袁世凯是深谙书法之道的。
而他标准的正楷写的也非常的漂亮,虽然他本身不是科举出身,出身于行伍,字却也能写的温文尔雅。袁世凯的隶书有伊秉绶、《乙瑛碑》的味道,学的也属于柔美一路,干净简洁,古法盎然。隶书对联: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
同时,他的行草书写的也非常好,如下图:对联:为人随时俗,论事有古风。
相对于这幅对联,他的手札写的更漂亮。
除此之外,他还善于画画,他的绘画也属于清新淡雅一路,让人观看以后,心旷神怡。如下图:袁世凯《春华秋实图》
局部
以他的书法和绘画水平,若不当总统,或许可以当一个书画家了。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