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熊出没拼图,买玩具给孩子玩会怎么考虑呢?
据调查0~12个月的宝宝最爱:
1.床铃 8.33%
2.游戏垫 5.56%
3.布艺玩具、积木 14.81%
4.柔软质地的球 23.15%
5.摇铃、健身架 24.07%
小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了对于周围陌生环境的探索和掌握,这种反射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生命最初的第一年,你能看到他们从躺到走、到摆弄和操作物体上的飞速的变化。此时,玩具作为中介,是新手父母和孩子玩耍时很好的道具。
1~2岁的宝宝最爱
1.堆叠塔 4.20%
2.洗澡玩具 8.41%
3.盒子、杯子 11.76%
4.洞洞玩具 18.49%
5.汽车玩具 22.69%
6.可发出声音的玩具 34.45%
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两年里,父母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可供探索的玩具和材料,也在吸引和引导着孩子的探索,使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
以下要点 与你共勉:
1. 尽早开始和孩子玩。在共同游戏中,孩子将学会游戏的基本技能。
2. 以孩子的反应为重,而不要只顾刺激。虽然所有的亲子游戏最初都是由成人发起,但只有当孩子能够对你的行为做出反应,游戏才真正开始。因此,虽然孩子年龄尚小,却也不要把他当成玩具的被动接受者,成人要尊重孩子在玩耍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享受和孩子的游戏。不需要用所有空闲时间来陪孩子玩,交往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得多,所以,不要了解玩具和游戏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认真对待和他玩的时间,享受这个过程。
2~3岁的宝宝最爱
1.洋娃娃或者小动物 7.50%
2.骑乘玩 16.25%
3.能发声音的交通玩 16.25%
4.大块的积木 17.50%
5.音乐玩具(打击乐、琴类) 20.00%
6.电话、厨房等场景玩具 22.50%
这个阶段的孩子,从原来只需要你陪已经开始向社会化交往过度,孩子和同伴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多。虽然你不再是他最经常的伙伴,但你的支持仍不可或缺,而且父母的角色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直接的参与者逐渐转向间接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这时,选择玩具要多提供能促进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开放性玩具和材料,并注意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进行调整。
3~6岁的宝宝最爱
1.各种球类 8.00%
2.蜡笔、颜料、画板、橡皮泥等绘画类 12.00%
3.形状更丰富、复杂的积木 20.00%
4.电子发声类学习玩具(比如学习机) 20.00%
5.带车库、火车站等场景类交通玩具 40.00%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影响2~6岁孩子发展的重要或“主导”的因素。此时,玩具的意义自然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将这段学前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个阶段,提供玩具不仅要注意数量,还要注意种类,以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家里的电视就被他霸占了?
让人头疼的2岁宝宝,过多看电视,家长应该限制与引导。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
杨杨爸建议,为了2岁宝宝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发展,不让两岁的孩子看电视,是最好的选择。
1、2-3岁孩子看电视过多的危害记得前年体检,碰到一位妈妈,带着自己3岁左右的女儿,一脸担忧的问大夫:“还能恢复吗?原来经过医生检查,孩子已经近视200多度了,并有轻度的青光眼。在问诊的过程中才发现,孩子平时在家,没有什么事做,不是看电视,就是拿着妈妈或爸爸的手机,一盯就是几个小时。
2-3岁,如果过渡的只看电视剧,对视力有严重的影响,因为过渡过电视,动画片的彩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孩子又不能自控,直接导致视力下降。同时对语言能力、交流能力的发展都有阻碍。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看过一个报告,说的是能够做到让孩子初中(具体年龄记不清了)以前不看电视,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均好于过多看电视的孩子。
乔布斯在世时,更是不让孩子接触苹果的电子产品。
可见看电视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多大的影响。
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是对外界事物充满浓厚兴趣的时期,过多的电视吸引,导致他只能在电视机前渡过时间,而没有充分开发探索外界新知的潜能。
更严重的是,看电视不用思考,对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对事件结果预判能力的发展均十分不利。
家长每天都这样,让没有自控能力的2岁宝宝,无限制的拥有主导电视的主导利,长期如此,会让他形成”自已的需求永远是第一需求“的自私的心理。
因为处于2-3岁的孩子,已经不是在婴儿车的宝宝,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初步思考、动手等等能力的一个小大人,所以,家长这个时期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
2、家长应该帮孩子减少或不看电视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家长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到帮且。
第一,规定看电视时间,并坚持贯彻落实。
给孩子立规矩,规定看电视时间,慢慢的减少,必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为水非一时之力。
如果孩子哭闹,积极转移他的注意力,利用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深厚探索兴趣的点,带孩子出去溜溜,接触大自然,或者是淘气堡玩一玩,与更多的小朋友接触。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时间长了,他就会忘掉电视里动画片的新鲜感,整日要去探索新知了。
第二,家长控制电视权利,尽量少看或不看,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之所以能够过多的看电视,杨杨爸认为,题主平日里应该没少看电视,孩子有样学样,导致被电视强烈吸引。同时,尽量在孩子面前也少看手机等电子产品,想望子成龙,家长需要成为龙爸龙妈。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第三,家长平日里,多多陪伴。
不要以孩子无趣,手中有事忙不开等种种理由或借口,不理孩子的问题,或者减少亲子陪伴时间,要知道,你们的陪伴,才是对他各方面能力发展最好的训练。
第四,情感需求带来安全感。
孩子这个时期,内心还是比较敏感与脆弱的,每次有事情找家长,家长一定给以温和的回应,即使表现出不厌其烦的兴趣,家长也要抱以无穷尽的耐心,这一过程也是亲子沟通的过程,即能促进亲子关系,也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更能让他快乐成长。
杨杨爸的回答到此结束了,希望能够帮到题主,哪怕是引起题主注意,2岁的宝宝,不能长时间看电视,这些文字也不白敲出来。
END:这里是杨杨爸亲子驿站,杨杨爸是一枚硕士奶爸,专注亲子关系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分享。
缓解婴儿哭闹有什么方法?
不足一岁的小宝宝不善于言语表达,大多采用哭闹等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因此经常会出现婴儿夜晚哭闹不止的情况,宝爸宝妈们也经常为此头疼不已,搞不清楚宝宝到底是什么情况。
宝宝饿了或吃太撑
宝宝肚子饿了要吃的时候,哭声一般很洪亮,头来回活动,嘴不停地寻找,并做着吸吮的动作。这个是很容易判断的,喂饱了自然就不会哭了。
反之,吃得太多难以消化,宝宝也会哭。(这个是目前最常见的!)主要就是很多家长喂得太多、太频所致。很多家长说“我把奶嘴、乳头放宝宝嘴里他就会吃啊,难道不是饿了?”当然不是,每个宝宝都自带反射能力,即使不饿,你把奶嘴放到嘴边他就会吃!吃得太撑太饱不舒服,自然就会哭闹。
应对方法
母乳喂养的话遵循按需喂养,人工喂养的话不要一下喂得太多、太急。一般新生宝宝也不需要过于频繁去喂奶,2~3小时吃一次就行,每次吃饱就成。
宝宝衣服穿太多或者太少
该穿多少衣服一直以来都是家长们最纠结的问题,穿少了怕冻着,穿多了怕热着。
其实当宝宝冷时,哭声会减弱,并且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身体紧缩,这时把宝宝抱在温暖的怀中或加盖被子,宝宝觉得暖和了,就不再哭了。
反之,如果宝宝哭得满睑通红、满头是汗,一摸身上也是湿湿的,可能是被窝太热或宝宝的衣服太厚,只要减少铺盖或衣服,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
应对方法
尽量将室内维持在23℃-25℃,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厚,可以用手去摸一下宝宝的后背,如果黏黏的那就说明是穿厚,适当减衣被即可。
宝宝尿不湿该换了
宝宝一般出生一周后每天小便在6次以上,大便次数也可能较多。如果宝宝尿了或拉了,尿布裹着可能让他感到不适而啼哭。有时宝宝睡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好像很委屈,那很可能是尿布湿该换了;
反之,尿布没湿,那就可能是宝宝做梦了,或者是宝宝对一种睡姿感到不舒服了,想换换姿势可又无能为力,只好用哭来表示了。
应对方法
及时帮宝宝更换尿布。小于6个月的婴儿晚上睡觉时,最好选用尿不湿,以柔软、吸水、透气的为佳,一晚上至少换两次,即4小时更换一次。
宝宝生病了
感冒、发烧、疝气等疾病,都可能让宝宝感到不适而哭闹不止。
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宝宝吃饭、睡觉、体重有所异常,哭闹不止,要及时带宝宝就诊,查明原因。
着重要说的是:肠绞痛致宝宝哭闹
新生儿无故的哭闹,难以安抚,频繁吃奶,吃过奶之后仍然哭闹,哭闹时小脸涨得通红、下肢蜷曲,很可能是肠绞痛造成的。
应对方法
在3周-4个月大的宝宝中,肠绞痛很常见,随着年龄增加会消失。宝宝出现肠绞痛时,家长可以竖抱,轻轻安抚,也可以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帮助减轻疼痛。
这里要说一下,三个月以前宝宝的颈椎都在生长发育中,建议是横抱为主,即便是竖抱,也要让宝宝把身体重心依靠在家长身上,家长身体可以向后倾。还有很多家长问“两个月大的宝宝喜欢站或者竖抱怎么办?”这里也是一样的,任何竖抱,都尽可能让宝宝身体重心依靠在家长身上!虽然这样家长会受点累,但是为了宝宝颈椎生长发育的好,那也只能忍着了!
宝宝困了想睡觉
婴儿还不会自己入睡,感到困了或者想睡觉的时候也会哭闹。
应对方法
哄宝宝好好睡一觉。最好的办法是给宝宝建立规律的作息,这样就能在宝宝哭闹之前哄他入睡了。
安抚宝宝最有效的方法
一、基本需求
1.哺乳:宝宝可能是饿了,吃上奶就会停止哭闹了2.拍嗝:吃进太多气,宝宝会不舒服,躺在床上会来回使劲,也很容易吐奶。3.换尿布4.脱掉宝宝的衣服彻底检查是不是有扎手的地方或线头缠绕住宝宝的趾头。
二、安抚触摸
5.抱宝宝6.用背带抱宝宝7.给宝宝背部按揉8.让宝宝趴在您的前臂,腹部向下,用你的手,支持他的胸口(对付腹绞痛的常用方式)9.让婴儿趴在膝盖上,轻轻揉搓他的背,一边慢慢抬起放下你的脚后跟10让婴儿趴在床上,轻轻地拍他的背部
(用背带背宝宝)
三、降低刺激、利用声音安抚
11.用小毯子包起宝宝:增加安全感12.把灯光调暗:宝宝有了白天黑夜的区分后,灯光暗下来就知道该睡觉了,太亮的灯对宝宝也是一种刺激。
13.给宝宝唱歌:尤其是妈妈的声音,对宝宝有安抚作用。
14.播放一些音乐(尝试不同的风格和类型的声音):孕期给宝宝播放的胎教音乐,让宝宝会感到熟悉。
15.利用“白噪声”(风扇,流水声,吸尘器,洗碗机,收音机不调到频道上)
或者试试下面几种比较有效的摇晃方式,试试看你家娃喜欢哪一种吧:
三岁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和玩手机怎么办?
时代的发展为我们送来了更多便捷的事物,例如电脑、平板、手机、电视等一系列电子设备。大人处于电子设备萦绕的环境中尚且不能够完全做到自制,遑论那些三四岁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在电子设备上的技术却远超他人,一盯就是一整天,连移动都未曾。
三、四岁的孩子容易被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网络世界吸引,若不稍加控制,便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沉溺。
三、四岁的孩子爱看电子设备的坏处
1.损害视力
三、四岁的孩子视力尚处于发育阶段,若是长久盯着电子设备,会导致他们眨眼次数减少,引发眼干、眼疲劳等不适感。而且小孩子的手臂短,拿手机距离也近,眼睛需要用力调节方能看清,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
2.损害性格
三、四岁时间段是孩子发展自身语言、社交能力的时候,如果沉溺于电视、手机,很可能会削弱社交能力,使他们的性格发展受到阻碍,变得孤僻、迟钝、不善言语。
大人沉溺于电子设备会导致身体的不健康,心理发展的不健全,对孩子更是如此。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纠正整天看电视和玩手机的习惯
1.父母的榜样作用
三、四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如果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他们也会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模仿这种动作,很容易就被网络里面的故事所吸引了。
2.陪孩子玩
父子连心,或是父女连心,都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没有孩子不渴望父母的爱,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抽空陪孩子玩耍,做些游戏:玩积木、画画、拼图等;周末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出去逛逛,多接触大自然;或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体恤之心。
3.控制时间
电脑、手机带来的诸多资讯无疑可以起到开拓视野的作用,不过网络中的信息芜杂,小孩子可能不小心就会接触到不良消息,建议家长可以用U盘下载一些动画片或是纪律片给他们看,最好能陪着一起看,一来可以避免小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另一边又可以培养亲子感情。
4.讲故事
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看电视时,给他们讲故事,或看绘本书,书中丰富的故事内容会很容易吸引孩子兴趣,关键看父母如何做。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任何人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要让那么孩子过早沉迷电子设备,错过这个世界精彩灿烂的一面。
湿气重、肾虚、减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怎么调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文章最上方的 红色「关注」按钮 关注我们!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趣味的健康知识,帮您识破健康谣言,走出用药误区!
为什么同龄的小孩没有呢?
家里面都是北京当地人,为什么两岁的女儿说话有口音?我是城市问答专家@北京范儿。
为什么同龄的小孩儿没有口音,而你们家的小孩儿有口音呢?我认为,您要看看您邻居有没有东北人。这里绝对没有说东北人不好的啊,先澄清。我很多同学朋友都是东北人。我在这想说的是东北人说话口音的影响力超大。
举个例子,我上大学的时候,宿舍有一个东北人,一个海南人,一个山东人,一个四川人,还有我这个北京人。我们其他几个没出三个月,口音就让东北人给带跑了,每人一口东北音。回家我妈都奇怪,说怎么了这孩子,回家怎么老是干啥干啥的,我们怎么你了,你就改口音,这是要叛逃啊,还是要跟我们划清界限啊?
为什么直接把东北口音拎出来说呢。是因为我接触这么多同学,南腔北调都有。都没有影响到我的北京音。但是,唯独这个东北话对我们的影响相当大。可能是因为本身东北音就接近北京音吧。然后他们说话还特别大声的缘故吧,反正只要是跟一个东北人呆时间稍微长一点,说话就会被他带走。而且,试了很多回,很多人来实验,都是这样的。一点儿都不夸张。
您说了,我们家邻居没有东北人啊。那您就看看您家老人是不是爱看东北的小品吧。那些人的东北音多强大啊,成天在电视上“你瞅啥,瞅你咋地”,孩子要是和老人一起看这些小品,就肯定会沾染上这些方言。还有一些电视剧电影,东北音也是盛行的。甚至有些演员籍贯东北的,干脆说台词的时候,都是东北音和普通话夹杂在一起。所以,电视也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媒介。
总结:所以说,小孩儿在家,接触的环境和电视节目都很重要。不要不当回事,回头说惯了,再想扳回来就难了。您说是不是?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