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剑与远征扬沙戈壁,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公路是怎么修的?
这里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信、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地表凹凸不平,山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块石,没有任何绿色,施工现场就像是“月球表面”。在这样的无人区建设高速公路,难度可想而知。没水和电,基本是不可能完成修路这件事的,所以中国人为了修路,就开始往沙漠中“搬”水和电。为了维持沙漠中建路机器的运转,中国沙漠修路队在行进的过程中一直都带着几百台发电机,施工到哪里,发电机就带到哪里。
沙漠进入了扬沙季节,风力经常达到6到8级,以往这样的天气下,路面早已被扬沙覆盖无法施工,需要筑起了平均宽度300米的防风沙带,使得路面施工在大风中还能正常开展。
针对特殊的地质条件,项目部专门设计了填充式的防风沙袋,填充好的沙袋可以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还可以循环再利用。
北京沙尘暴来源于哪里?
1.北京沙尘暴大部分来源于本地,永定河、潮白河诸河流,这些河流在历史时期因洪水而多次改道,在地表留下了许多故河道、故河滩,成为重要的沙源。
2.少部分来源于河北坝上和内蒙古。
3. 沙源永定河故河道、故河滩上的流沙,原先已被植物所固定,后因人为原因成流动沙丘。
4. 北京周围地区还有大量的沙尘源。
5.北京东有科尔沁沙地,北有浑善达克沙地,西有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宁夏沙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北京实际上被沙漠所包围。
6.除科尔沁沙地以外,其余均在北京的上风区,春天的季风很容易将沙漠地区的沙尘吹到北京来,增加了北京的沙尘。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是为什么?
那叫麦草方格!是宁夏中卫地区发明的防沙治沙神奇。
麦草方格:神奇的治沙魔方 ▼ 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黄河北岸 有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 后来却轰动世界的地方 这就是中卫沙坡头 在这里诞生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 而这一奇迹的创造 则源于一种简单到不可思议的东西 麦草方格 麦草方格,就是把一种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然后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固地坚立在沙地上。根据大风扬沙的弧线原理,方格四周的麦草正好可以阻挡沙子对方格内的入侵,这样,就能保证方格内植物的顺利成长。 麦草方格的出现,让人类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了流沙面前,也鼓舞了广大治沙人的斗志。1958年秋天,中卫政府动员了成千上万的群众,组织数以万计的畜力和运输工具,组成浩浩荡荡的治沙大军,同流沙展开了殊死搏斗。会战持续了两个年头,在长达40公里的铁路两侧扎设麦草方格1.6万亩,封沙育草33.8万亩。 这样的治沙奇迹引起世界的关注。1977年8月,全球沙漠化会议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中国代表被请上讲坛介绍经验。当听完中方代表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后,会场长时间报以热烈掌声。尤其是看到照片展现的治沙成果,外国专家们不无赞叹:这么大面积的流沙被固定,世界上还没有过,中国人了不起! 中卫市不仅在防风固沙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还在开发沙漠旅游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沙坡头景区已是国家5A级景区,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昔日令人谈之色变的万里黄沙已经成为人人向往的美景胜地。
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
沙尘暴的形成:“由于冬春季节干旱地区的降水量普遍很少。并且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也非常弱。所以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的形成需要沙尘物质、大风以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三个必要条件。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
沙尘暴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并非现代的产物。据科学家对深海岩芯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早在白垩纪末(距今7000万年)地球上就有沙尘暴出现。3000多年前,我国史书便有西北地区发生“黄沙”、“雨尘”、“雨尘土”、“黄霆”等记录。中国古人将风后降尘称为“霾”,《诗经》注释中称:“终风且霾,传霾雨土”。《尔雅》曰:“风尔雨土曰霾”。“终风”、“风尔”讲的都是风后降尘的天气现象,由于古代扬沙降尘天气不时发生,因此“霾”就成了这一天气现象的专称。《朔方通志》载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乙亥午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坠灰片如瓜籽,纷纷不绝,逾时而止,日将沉,作红黄色”。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甘肃“十一戊午朔,大风从西北来,折木飞沙走石,六日始息”。表明这场风形成的沙尘暴摧折树木,沙石均被吹起,持续6天方平息。可见,沙尘暴在我国古代就成为一种对人类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世纪—1949年的2154年间,我国发生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却迅速增加,并且我国沙尘暴出现了发生时间早、影响范围大等新动向。我国沙尘暴发生的空间规律是西部多于东部,北部多于南部,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尘暴在发生时间上表现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据赵景波等对我国494例载有月份的沙尘暴记录统计表明,沙尘暴主要出现在2—5月份,占总数的78.3%,其中又以3—4月份最频繁,占总数的49.2%,2月、5月次之,其它月份较少。沙尘暴发生的日变化表现为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夜间至午前则相对较少。
有什么著名的景色和人物?
我来分享我的家乡呼和浩特市。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方的城市少了几分秀美,温婉,多了几风豪气。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形成呼和浩特多姿多彩的四季风光。春天的万物复苏,因为冬的寒冷,所以春天的万物复苏格外的醒目,偶然的大风扬沙也显的气势非凡任务另类的风景吧。当然这几年当地政府打造的亮丽风景线,打造园林城市,风沙少了很多,北方环境的改造要比南方困难的多。
夏天的呼和浩特市是少有的避暑胜地,适宜的温度就能让你留恋忘返。何况还有最好的羊肉,牛奶,最热情,豪爽的呼市人对你的招待呢。凉爽的清晨,喝上一碗羊杂汤,吃上一个牛舌头(北方的一种面食,叫焙子,因做的像牛舌头而得名)或者来上一两烧麦,沏上一壶奶茶,让你感受感受我们呼和浩特的牛奶的香,羊肉的鲜。当然,这只是早点开胃餐,真正的大餐是全羊宴,用蒙古人的豪爽劲来吃草原羊的鲜美,再配上一杯风味独特的马奶酒,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顿饭一餐酒下来,你也有了成吉思汗的豪情壮志。清茶酒醒,再尝尝呼和浩特的特色小菜,莜面,酿皮,油炸糕。当然你的家乡菜也一定有。附和着蒙古长调,倾听着马头琴的诉说,带你去领略呼和浩特先辈们的伟大,开创一城一地的艰辛。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呼和浩特历史上很长时间属于边关要塞属于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锋之地,从战国时期赵国的云中郡,到北魏时的建都盛乐,辽元时的丰州城,都随着先辈们的南征北战,豪情壮志烟消云散。现在的呼和浩特建城于明朝中期,万历年间蒙古族的子孙阿拉坦汗在汉族妻子三娘子的帮助下建城三娘子城,后明朝皇帝赐名归化城。由于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从此有了大召,有了小召,有了七十二个绵绵召。(召庙就是寺庙,是藏传佛教寺庙在蒙古族生活地区的称呼)。满族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呼和浩特又一次成了满蒙(蒙指西蒙古)交锋的前沿阵地,康熙年间为了屯兵在归化城东北建立新城,命名绥远。现将军衙署就是绥远城的城主府,当时的呼和浩特是将军主持军政,明显的边关城市。民国合并两城,统称归绥。建国后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改归绥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沿着王昭君的足迹,听着民族和亲,交流,战争的交响乐。看见了胡服骑射的拓拨圭,铁骑称雄的成吉思汗,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的一代代天骄建功立业。也看见了晋商开辟的商路上东家,掌柜,伙计们的艰辛,走西口关(关指雁门关)内汉人出关谋生的辛酸。
有了付出就会有收获,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到了今天就像季节里的秋,我们收获了秋天,收获了满足,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幸福,也收获了你的到来。金秋季节,来到城北登上大青山,见到了姹紫嫣红的山景,高天白云,刹时,你了解了历史收获的酸甜苦辣也随云而去,心情变得飘逸起来,像哪一片红叶,一片白云,悠悠然起来。
如果你是冬天来到呼和浩特,如春的屋,涮羊肉的热辣,马上会让你忘了这个冬,这会儿是冬。享受一下南方没有的冬的温暖吧。
欢迎大家来呼和浩特,呼和浩特欢迎大家来。
大青山
大召夜景
大召又名无量寺
将军衙署
昭君墓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
大召一隅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