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七雄争霸手游全套攻略,哪个游戏你充钱最多?
作为一个浅尝型主机玩家,其实更多时候,是为信仰而充值,是为折扣而充值,是为好奇而充值。很难说有为了某款或者某几款游戏充值!
我的PS4是首发托朋友日本带回来的1000系列,后面中招蓝灯儿了,懒得捣鼓就给电玩店回收了顺便入了港版1206。一开始还买光盘,觉得码一排还挺好看的!但是随着游戏越来越多,其实也没多少,就20来张盘的时候,我检查出了绝症……
这项绝症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我的生命!它带给我的痛苦让我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身体状况等待光盘的到来!也无法让我支撑着沉痛的身躯起身换盘!为了与绝症做抗争!我专门挑线上商店打折的时候把手里有的光盘游戏都换成了数字版!
因为这项绝症,我几乎倾尽家财避免病情恶化……比如:
* 我们家电视机是有遥控器的,不需要到电视机前按按钮调台。
* 我们家空调也是有遥控器的,不需要爬高把空调壳子掰开按里面的钮。
* 我们家小祖宗随叫随应,不需要自己起身去拿遥控器!
……
最最主要的还是我的P小四,它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小祖宗睡着了的早中晚,是它让我灰暗的人生又重拾了光芒,是它让我几近绝望的道路上又重燃了希望!
目前线上购买近300,除去这几年的会免得有100个左右,还有这几年的各种Alpha、Beta、Demo大概几十个,正儿八经购入的应该有150个上下,有首发的也有打折入的也有会免中招的,且算一个游戏100~200块吧,总共花了得有20000左右吧……其实还好啦,主机里很多游戏除了dlc还有点数可以氪,我一般都只买dlc而已,所以相比较而言应该还好吧!
哦对了,这项绝症让我无法长时间保持码字儿状态,所以就告一段落吧!懒癌没得治啊!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犀利的言语。要么不分享,分享也未必实用!
我是11粑粑,一个专注于实用但经常带娃划水的ps4经验分享者!
战国七雄分裂还能维持局面多久?
个人看法: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秦朝多年的积累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不是秦始皇,如果没有他统一六国,战国七雄其实也不会存在多久,因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局面不是秦始皇时期奠定的,战国七雄真正的转折点是商鞅变法。秦孝公时期,秦国实力并不强,甚至被其他六国舍弃,不认为秦国可以和他们并列。这时候,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这次变法就是七国命运的转折点。
商鞅通过变法,使得秦国的实力一下子就增强了,打仗靠的是什么,就是钱,就是粮食。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很多和钱粮有关,解决了钱粮问题,就是解决了统一的问题。商鞅虽然改变了秦国所面临的局面,但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十上百年的事情。从秦孝公到秦始皇,还经历了好几十年,这几十年就是秦国养精蓄锐的时间,也是其余六国衰落的时间。
祖辈为秦始皇打下了强大基础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国统一六国其实已经是注定的了,就国力来说,秦国的国力超过其他六国,军事实力也是如此,唯一能够和秦国对抗的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国力也迅速衰落了。赵国的失败,几乎就是秦国统一的号角,秦国统一,真的不是靠一个君主的力量,而是好几代君主的力量。
所以,即使没有秦始皇,还会有其他皇帝,借助前几代积累下的财富与国力,进行统一战争。而且,哪怕出现的是昏君,秦国只要不灭,都可以继续进行统一战争。秦国的基础不是君主,而是先进的制度,只要制度不变,秦国就有统一六国的优势。
而如果,秦国被提前灭了,那么整个六国也就统一了,因为秦国灭亡,意味着其他国家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制度,出现了另一个商鞅。但这可能性很小,当年商鞅变法,所用的制度已经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制度了,想要再改革,根本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秦国统一是大势,也是必然。
时代造就秦朝的统一
最后,秦国出现昏君的可能性很小,甚至说其他六国出现昏君的可能性都很小,当时七国并立,危机不允许哪个国家出现昏君,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灭亡。当时的人才也不一定要在一个国家死吊着,屈原这样的人是有,但也有不少想要建功立业的人,一个国家的君主不能辅佐,定然要去另一个国家。如果君主是昏君,国家就是内忧外患的局面,所以当时的昏君很少。
只要秦国不出现昏君,秦国统一的大势就不会改变,最多是时间变迟一点儿。
战国七雄这本书怎么样?
战国七雄介绍: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馀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历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称为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各大国纷纷拉拢与国,出现合纵连横的高潮。合纵连横的实质是秦与齐、楚这两大东西对峙集团的斗争。秦在这一期间基本上居上风,先后制服韩、魏,重创楚国,攻灭巴蜀。齐因未与秦直接交锋,仍保持东方霸主地位。赵亦实力较强,赵武灵王曾实行“胡服骑射”,图灭中山和攻略胡地。战国晚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更加激烈。楚违背纵约,与秦结盟,但在齐、韩、赵以及背盟的秦国的两面夹击下,一蹶不振。赵灭中山。国力强盛。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赵在长平(今山西高平)激战,秦大败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59年,秦进围赵都邯郸,达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赵虽转危为安,但受创惨重。
著名诸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原为侯,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魏惠王,汉族,姬姓,魏氏,名罃,全谥为魏惠成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魏武侯子,魏文侯之孙。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毕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纣后封于毕,称"毕公高"。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在晋献公时封于魏,始姓魏。毕万的十一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参加韩赵三家分晋,始封为诸侯,尊号魏文侯。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武灵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饿死,死后谥号为武灵王(“武”为褒义,而“灵”为贬义,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解释:“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赵君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燕昭王姬姓,名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战国七雄的首都今何在?
在秦帝国还没有大一统前的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共主,实际上已无力支撑起华夏的天空了。各诸侯国经过多年的相互攻杀,已经分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及巴、蜀、中山等二十多个小国家。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尔虞我诈、各出奇谋,时而合纵、时而连横,而各国的疆界更是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连边境上的百姓都分不清自己算哪国人。
看看这七国的版图,如果您生在战国时期,找找您是哪国人?
齐国
齐国在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山西东南部,齐国的先祖为吕尚,就是传说中的姜子牙,后被田氏家族取代,国都为临淄。
田齐立国时已是战国中期,太公和为第一代齐王,此后始终为七国中的强国,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大将王贲所灭,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撑到最后一个的国家,骄傲吧?
楚国
楚国在湖北省全部、河南、安徽、湖南、浙江的一部分,楚国的先祖姓芈,曾为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后被周王室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而正式立国,其都城为郢。
楚国在进入春秋时期后,逐渐强大起来,曾与晋、秦、齐等强国长期对峙,但在战国的后期,屡遭权臣作乱,以致国力渐衰。公元前223年,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灭亡,然而,在二十多年后,大秦帝国又被以楚国为首的起义军所推翻。
燕国
燕国在现今的河北省北部、辽宁、吉林一部。
燕国的国姓是姬,本是周王室的同宗,其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召公,受封于燕,国都是蓟(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因其与北胡接壤,很难有发展,故而燕国一直比较弱小,但是自燕昭王继位后,礼贤下士、遍求贤才,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强大了。
燕国的大将乐毅曾连续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可惜的是燕昭王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罢免了乐毅的军权,这直接导致了燕国被齐国打回了弱国的原形。公元前222年,昙花一现的燕国被秦国灭亡了。
韩国
韩国位于现今河南省的中、西部、和山西省的东、南部,韩国的先祖是晋国的公族。
在晋国称霸时期,韩氏祖先立功颇多,其祖韩起曾执政晋国二十七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韩正式立国,建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韩国可以说和燕国是难兄难弟,韩国虽也位列诸侯,但因其地小人寡,民风偏弱,其势力远不及魏、赵强大,于是,便跟随魏、赵进军中原,获利颇丰,其国力也达到了顶峰,但仍是七国中最弱小之国。
公元前230年,早早的就被秦国所灭,好在韩国后来出了个名士张良,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赵国
赵国占据山西北部、中部、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一部。
赵国与秦国本是同一祖先,被周穆王封于赵城。周幽王时期,赵国的祖先见周王室腐败,转而投到晋国,其祖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赵氏立国,建都邯郸。
赵武灵王时期,他推动了有名的“胡服骑射”使赵国逐渐强大,并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吞并了中山国,又向北攻略北胡,拓疆千里,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对手。
公元前260年,昏庸的赵孝成王在举世闻名的“长平之战”中,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名将廉颇,致使40万大军覆没,赵国从此由盛转衰。
公元前228年,赵国为秦国所灭,一把好牌被赵国打烂了。
魏国
魏国在现今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及东部。
魏国的先祖曾侍奉晋献公,后因军功被封于魏城,三家分晋时,魏文侯建立魏国,魏孝王时迁都大梁。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并重用吴起、乐羊等名将,因此,魏国成为了最早的中原霸主。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攻破大梁,魏国灭亡。作为战国最早的霸主,魏国是看到了开局,却没有看到结尾。
秦国
秦国占据陕西的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大部。
秦国的先祖造父曾为周穆王抵御西戎,并在后来的徐国叛乱中立下了大功,受封于赵城而立国。因秦国地处贫瘠之地,经过襄公、穆公几代君主的惨淡经营,其国力才有所增强。
孝公继位后,实施了有名的“商鞅变法”,并迁都咸阳,秦国才正式成为战国后期的霸主。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位,史称秦始皇,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后,终于建立了大秦帝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在这场几百年的诸侯大混战中,秦国笑到了最后。
后记
“没有最乱,只有更乱”,这就是战国时期最真实景象,而各个诸侯国或是浴火重生,或是半途而废。但有一个关键就是,每个强国都是在经过重大变革之后,才成为强国的。
最后要说的是,笔者来自“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国,您是哪国人呢?
邯郸有什么必去的景点吗?
邯郸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淦阳河上,是晋冀鲁豫四省接壤的腹地。邯郸市是河北省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城邑。
1,娲皇宫位于邯郸涉县索堡镇的东北侧,距离涉县县城车程约11公里,是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祭祀女娲的古建筑群。娲皇宫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是在太行山东麓的唐王山山腰上悬空而建,经过历代修葺扩大的建筑群恢宏壮观。如今的娲皇宫主要是明清建筑,不过这里还有北齐年间的摩崖刻经和石窟遗址,非常值得参观。娲皇宫景区的面积很大,建筑群主要分为山下和山腰两处,游客从山门进入景区后,先游览山下的建筑群,然后步行登山,参观山腰处的建筑。在山上还有滑道,可以乘坐滑道下山,非常刺激。整个游览时间大约3-4小时为宜。山下建筑有山门牌坊、朝元宫、补天广场等,其中朝元宫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寺庙,可以进入参拜祈福。补天广场上有女娲娘娘的雕像等,适合拍照,并且这里也有关于女娲娘娘补天事迹的记载,可以了解一下。沿着石质的台阶上山,山间有一些亭子和牌坊等,多为古迹,可以参观一下。在山腰处便是悬空而建的娲皇宫主殿,里面供奉了女娲娘娘和很多道教的神像。旁边的殿堂里还有北齐时期的石窟、石刻经文的遗迹,是珍贵的古迹,非常值得参观。另外,山腰区域的视野非常开阔,在此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让人心意舒畅。游玩山腰区域之后,可以沿原路下山,也可以乘坐山间的滑道,体验滑车下山的刺激之感。
2,响堂山石窟又名响堂寺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侧的峰峰矿区,是国内著名的佛教石窟,也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石窟。佛窟造像始建于南北朝北齐年间,经过历代修建规模盛大,现存有16窟佛窟和众多佛像,是华北地区访古游玩、拜佛祈福的一处胜地。如今游玩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响堂山两处,两处相距约15公里,另外北响堂山石窟附近还有一处水浴寺也被称为小响堂石窟。三处石窟以北响堂山石窟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也是游客游玩的主要目的地,参观北响堂山石窟大约需要小半天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再到规模较小的南响堂山石窟游玩一下。水浴寺(小响堂石窟)规模更小,一般仅是当地村民上香拜佛时会前往,只有对石窟艺术非常感兴趣的游客才会前去深度游玩。北响堂山石窟由北齐皇家主持修建,位于峰峰矿区的北侧,是游客游玩的主要去处。这里既是一处石窟胜地,同时也是一座景色秀美的山岭,游客来此可以步行爬山,沿途游玩。景区主要分为山下的山前区、山腰处的石窟区和山顶及后山区域,从山下爬山到石窟区大约半小时左右,到山顶则需要1-1.5小时。山前区处有宋代的古塔和寺庙的遗址,全都十分古朴,可以参观、拍照。山顶区域则是以自然风光为主,其中的自然洞穴仙人洞单收门票3元,洞内配备导游,可以进入参观岩石、佛像。后山的天桥也需收取3元,这一带山色秀美,登顶山峰后观看周围山色,视野也非常的开阔。而位于山腰的石窟区则是景区内最主要的游玩地带,北响堂最主要的九座石窟均位于这里,这些石窟大多开凿于北齐年间,佛像的雕塑、彩绘等都十分精美,可以一座座仔细探访。其中大佛洞开凿于北魏年间,年代最为久远,规模也最大,是北响堂最精美的石窟,来此一定不要错过。南响堂石窟就位于峰峰矿区的城区旁边,是由北齐的大臣高阿那肱主持修建的。这里规模相对较小,也不需爬山,游玩时相对简单。石窟沿着山壁分为两层,共有7座主要的佛窟,不过很多佛像的佛头已经遭窃,很多流落海外。南响堂的石窟中,华严洞内有珍贵的《华严经》古石刻,可以前去观看。千佛洞则有众多佛像和精美的彩绘壁画、屋顶等,也是景区内的精华石窟。游玩整个南响堂石窟大约2小时即可。水浴寺又称小响堂石窟,位于峰峰矿区北侧约十几公里。这座石窟是由僧侣和民众主持修建,规模相对较小,游玩1-2小时即可。石窟前面有一座寺院,是当地村民上香拜佛的去处。寺后为石窟,分为东西两窟,现存佛像以唐宋年间开凿的为主。由于开凿年代靠后,技艺成熟,所以这里的石窟更为精细一些。不过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和偷盗,很多佛头都已不在,非常可惜。需要注意的是,水浴寺目前还未正式开发为景点,石窟都以栏杆保护,仅在每月农历的初一、十五村民前来上香时会打开栏杆,如果想要前来观看请注意时间。
3,129师司令部旧址位于邯郸市涉县西侧的赤岸村,1940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赤岸村中央的小山坡上就是曾经129师司令部的所在地。司令部旧址景区现在分为司令部、将军岭和129师陈列馆三个部分,整个景区面积不大,都在一座小山坡处,游玩整个景区大约2-3小时左右为宜。司令部是由3座依山而建的相邻农家四合院组成,如今三座农家院都以指挥时的原样布置。下院是司令部办公的地方,北屋正房为会议室,西屋为刘伯承的办公室,东屋为警卫室,南屋为办公室。院内刘伯承、邓小平等人亲手栽植的丁香和紫荆树,十分漂亮,适合拍照摄影。中院是刘邓首长的住处兼办公室,南屋是刘、邓首长的旧居。东屋为二层楼房,是李雪峰的宿舍和办公室,院东南角还有一防空洞可以参观。129师陈列室就是上院,这里曾经是作战室所在地,现在采取图片、沙盘、雕塑和众多当年的文物展示,记录了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期间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一二九师将士浴血太行的革命事迹,再现了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抗战的辉煌历史。背靠的将军岭上,是革命先烈的陵园,安放着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将帅的墓地,在墓地有将帅雕像和纪念碑,并建造了刘伯承元帅纪念亭,这里还有邓小平主席亲笔书写的“将军岭”和“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名,可以前来祭奠革命前辈。
4,黄粱梦吕仙祠位于邯郸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宋代,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占地约20亩,是根据“黄粱一梦”的故事而建,规模宏伟。主要建筑有前院、中院、钟离殿、吕祖殿、卢生殿等。吕祖殿是吕仙祠的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覆以歇山式琉璃顶。殿内塑有吕洞宾和童子像,两壁嵌题咏刻石5块。殿前有拜殿和月台,两侧为东王母殿和西王公殿。吕祖殿后到了卢生殿,殿内有大青石雕刻的卢生侧卧睡像,神态形象维妙维肖。东、西、北面墙壁上绘有壁画,描绘了卢生“富贵荣华终幻因,黄粱一梦了终身”的故事。殿前回廊有明、清时期的碑碣。
5,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相传战国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明代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七雄争霸,秦国最强,常扰赵境,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对廉颇处处退让。一日,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十分感动,便背着荆条到相府门前请罪,从此将相和好,二人同心协力,共卫国家。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6,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陵园路中段,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陵园北院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大门两侧镌刻着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入门巍然耸立着高24米的烈士纪念塔,塔顶光芒四射的红五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北、西三面分别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纪念塔正北是人民英雄纪念墓,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建。东北部为烈士纪念堂,陈列着革命先烈的遗像、遗物。西北部是刘伯承题名的陈列馆和“四八”烈士阁。南院以陵墓为主。前面有纪念亭、纪念碑,后面墓内安葬着著名战斗英雄200余名。7,简介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9.6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2余亩。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8,京娘湖是邯郸西部武安山区的一座高峡平湖,距邯郸市区50公里,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记载赵匡胤“不恋私情不畏强,独行千里送京娘”故事而得名。从邯郸向西沿邯武公路经武安市到活水向北,顺门道三川旅游公路进山,在景区入口处俯瞰到下面一个呈倒“人”字形湖面,清澈的湖水被山峰分为东西两支,各有3公里长。这里层峦叠嶂,群峰竞秀,波光粼粼,林木茂盛,有“太行三峡”之称。传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