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洪流,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和曾经的沙俄有区别吗

  • A+
所属分类:轻松一刻

铁甲洪流,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和曾经的沙俄有区别吗?

显然,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和曾经的沙皇俄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尽管俄罗斯继承了当年沙皇俄国很大一部分的版图。

沙皇俄国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虽然也搞了一些资本主义,特别是彼得大帝的时候,向欧洲学习,引进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工业,使沙皇俄国迅速成为世界的列强,大规模的扩充领土,国力是有一些提高的。然而当时的沙皇俄国在欧洲列强当中,虽然军事实力还比较了得,但还不属于世界最顶尖的发达国家。沙皇俄国在与日本作战的时候,日俄战争期间,沙皇俄国是战败的。在沙皇俄国解体之前,参与第1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也是战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沙俄末年十月革命之前国力已经空前衰弱了。

现在的俄罗斯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是要通过选举产生的,不是世袭的。在这一点上比沙皇俄国要民主不少。

另一方面俄罗斯又脱胎于苏联,而苏联当时是第二军事强国。目前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全部的核武装以及60%以上的军事常规武器装备。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在全球也是排在前三名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俄罗斯要比沙皇俄国的末年实力要强不少,西方40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帮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搞北约东扩,最后撞得头破血流,归根到底还是低估了今天的俄罗斯,把他们当成了沙皇俄国末年那个状况了。

作者为高级#策划##经济师#国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怎么生活才能开心快乐##在头条看世界##写作##杭州头条##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我在头条搞创作##每天都值得被记录#

如果德军知道了二战发展进程?

德国在二战中的所为,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某种程度来讲,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德军就算什么都知道,这种矛盾扭转不了的话,恐怕历史进程也不会有什么不同,顶多就是换了几个人名而已。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德军也一样。战争是不可控的赌博,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赢还是输。

(二战前德国地图 找找和现在的德国地图有什么不同吧)

1

二战前的欧洲局势是残酷的,争夺是激烈的。用一句著名的话来说,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这句话放在欧洲一点也不夸张。

一战后德国战败,法国高兴坏了。别看这一对现在和解的不错,双双做了欧盟领头羊,可是这一对在一战时可是死对头。德国战败后法国决定把德国按在地上摩擦,让它永远站不起来。都说甲午战争后的清朝惨,一战后战败的德国其实也差不多。魏玛共和国——这个政权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履行英法强加给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的眼中,这是一个耻辱的时刻和一群耻辱的人。想象一下去签订凡尔赛合约的北洋政府吧——直接引发了国内的暴风骤雨。不恰当的将心比心,德国人的心情可以理解的差不多了。

魏玛共和国是混乱无序的象征。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战胜国要求德国支付大量战争赔款,德国中央银行开始大量发行债券,引爆了魏玛共和国的通货膨胀。德国人扛不住了,要求法国人——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吧,法国不干。

法国这个民族挺有意思。浪漫,要玫瑰不要炮弹。法语说起来比英语浪漫,比德语柔软,特别适合文青。可惜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不太适合文青的成长,简而言之——火药味儿太浓,是大头兵的世界。法国人一看德国没钱,已经变成了三胖子,于是决定照头再给德国一棒子。

可是,英国并不愿意看到法国无下限的削弱德国。英国的外交传统是保持均衡。这就为后来的绥靖主义埋下了伏笔。

1923年1月,法国直接出兵了,联合比利时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不是没钱吗?那就把最好的地方割让出来吧。

(法国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

这一举措可谓落井下石,一举摧毁了魏玛共和国最后的希望。德国的马克通胀到了可怕的程度,从1923年4月的8.61万亿马克增发到5月的17.34万亿马克,8月更增发至669.703万亿马克。一个德国人早上揣着钱出了门,晚上回家的时候这些钱可能什么也买不起了。

(魏玛时期的德国人用钱糊墙皮 糊的还挺整齐 看出严谨来了吗)

此外,战胜国还对德国实施了大裁军。陆军不超过10万,而且必须是志愿兵而不是义务兵。海军则限于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此外,禁止造潜艇(德国的海洋特点和对手情况使它严重依赖潜艇),禁止拥有战斗机(为此,德国成立了许多飞行俱乐部)。

德国人愤怒至极,痛苦至极。整个德国如同一个干燥的柴堆。一旦扔进去一两根邪恶的火柴,后果可想而知。

这是德国走向侵略扩张之前的情况。

2

之所以说德国必败,那是德国的侵略者性质决定的,德国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不用多说了。如果就这个问题单纯的从军事上讲,那就太过片面了。毕竟再怎么规划,被德国压迫的族群要抗争、要生存,这两点德国规划不了。历史发展不是静止的,德国出了个招儿,别的国家也会出台相应对策,这点德国也规划不了。这有点像是袖子里玩儿剪刀石头布,你不能保证你出了剪刀人家肯定出布。从这几点上讲,所有的前期规划都是片面的,战争的实质是走一步看一步,是千变万化,这就是战争的不可控性。

不过,德国整个的失败过程,倒是有几个关键节点可以思考。

德国在二战初期的迅猛发展其实也有填补魏玛共和国制裁空洞的因素,而不是什么走对了路。就好像一个人,本来挺厉害,但是一直被捆住手脚,那么一旦给他松绑,他必然要比原来放得开。但是有些德国人没想明白,认为自己的国家走对了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其实德国当局那几年基本没搞什么经济,就业全是备战带动的,整个国家就像一把上了膛的枪。

(二战德国伞兵迫击炮小组)

早期英法的绥靖政策时期是对德国的放任时期,这段时期实际上被德国充分利用了。所以一直到德国占领波兰西部,德国都还没有遭到遏制。这段时期,德国的军事潜力被充分发挥出来。这段时期,也可以说德国的军事冒险主义钻了空子。

德国是必然要干掉法国的,这里面有复仇情绪的成分。要不然也不会把签凡尔赛条约时的车厢拉过来羞辱法国。英法希望祸水东引,希望德国去打苏联,结果失败了。德国首先对西线进攻,占领整个西欧。为什么非要这样?

因为拿破仑也是这么办的。大家都这么办,那就说明只能这么办。

拿破仑和英国打了特拉法加海战,输了。没能控制英国。德国步其后尘,搞了海狮计划,想登陆英国,结果空军没打过英国,海狮计划没成功。这是德国扩张的第一次失败。

如果海狮计划成功,德国的西线就完全得手了。英国王室去加拿大继续发言去了。德国明明是这样规划的,可是没成,战争是顶级的较量,不是想赢就能赢的。

在此之后,1940年7月31日,德国当局作出对苏联作战的决定。德国转而向东,入侵苏联。这也和拿破仑的动作完全一样。

当时的德国当局高层希望通过打击苏联来摧毁英国的抵抗意志。德国当局高层认为一旦击败苏联,必将使英国屈服。同时,通过打击苏联建立缓冲带,可以防止敌人轰炸德国本土。当时,德国军内有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不过决议还是被执行。在战略层面,德国当局高层认为建立超级大国的要素是领土和资源,而德国想得到这些,必须向东扩张。

所以说,苏德战争是德国一心要打的,是德国自己规划的一场战争。德国事先知道会输——这不可能。德国当时正横扫西欧,打得无比顺利。而之前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让德国认为自己可以打赢苏联。

于是,德国规划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可怕、最为惨烈残酷的会战。3000万人因此送命——

3000万,多少家庭将失去亲人,永远深陷痛苦中?

这场战争甚至改变了俄罗斯地区的人口结构,后续影响长达几十年。

(苏德战争早期态势)

德国当局认为——时间不在站在德国这边,所以他们悍然发动了一场极具突然性的进攻。可是,战术优势并不能化解战略劣势。当时的德国已经处于三面树敌(还有北非)的状态。而这正是俾斯麦等精英竭力避免的。德国的地缘太过恶劣,是兵法上说的四战之地。德国在欧洲以及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敌人是如日中天的英国,所以德国应该像德意志统一时期那样采用联盟的形式联合中东欧国家对抗英国。可是,德国施行了激进的扩张政策,很快将自己陷入孤立境地。

单纯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的两个主要盟友对德国没有太多帮助。意大利比较废柴,旧日本远隔千里。德日之间貌合神离,心怀鬼胎,没有成建制的联合作战,顶多就是德国的潜艇到了日本控制的缅甸,日本好吃好喝的招待一下。日本曾经筹划日、德、苏的同盟,但是并不成功。

从纯粹军事意义上讲,就算是德国预先获悉日本即将偷袭美国,德国也不可能作出任何调整了——当时德国正和苏联苦战。从当时的记载看,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初,德军被自己的一连串胜利冲昏了头,全军上下对于苏德战争盲目乐观。尽管有不少人反对,德国还是马上对美国宣战。等于自己给自己请来一个大冤家。巧得是,旧日本也有投机心理,旧日本认为德国马上就可以取得胜利,到时候再动手,就捞不到大便宜了。实际上浑水摸鱼的事日本在一战时就干过。

旧日本有一个重要战略,那就是在欧洲局势复杂的情况下出手,趁列强自顾不暇时,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

可是这一次,日本没捞到什么便宜。从某种意义上说,倒把德国拉下了水。

美国国内民情悲愤,每个人都意识到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反战阻力因为珍珠港的损失突然不存在了。美国政府迎来了最佳的参战时机。而当时,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没有进攻美国本土的能力。

惹爆了一个自己打不着的,被动挨打还不是迟早的事儿?

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曾经希望——在对美国宣战之前,将德国潜艇部队提前调往美国海域。这样的话,也许就能实现德国版的偷袭珍珠港。如果真是这样,美国的海军受到德日同时攻击,恢复起来要困难的多。可是在德国对美国宣战之时,美国海域一艘德国潜艇都没有。德国当局对美国宣战后,德军需要对作战兵力部署进行评估,可笑的是,德军当时竟然连评估所必须掌握的资料都没有。

也就是说,德军是在对美军了解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对美国宣战的。当时,北美地区的各项数据均为世界第一,许多产值是德国或是日本的数倍。面对如此对手,连想都不想就宣战,这恐怕是历史上最为瞠目结舌的宣战。也反映出德国内部的混乱到了何种程度。而根据里宾特洛甫战后的辩词,他曾经提醒过——德国仅仅在日本遭到攻击的时候有义务参战,而现在是日本主动进攻,德国没有义务参战。当然,这只是里宾特洛甫为自己开脱的一面之词。不过至少可以看出,德国对美国宣战在德国内部引起了多大争议与矛盾。

还是那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国作为二战策源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侵略他国,种种作为,仅靠作战规划是无法避免失败的。要想避免,那就只有放弃侵略,和平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

命运攸关的抉择

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二战为什么德军不发展航母?

德国二战有航母,但没有建造完成就停工了,算得上是二战一大憾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人的境地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再加上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及20世纪前半叶经济的不景气,德国海军的发展几乎就是交了张白卷。

整个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海军基本没有什么建树,20年代不仅仅有希特勒的啤酒馆暴动,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政变、颠覆、分裂和内斗。在艾伯特总统被判刑后,继任的兴登堡才稍微终止了混乱的场面,并偷偷为海军藏匿了一些骨血。

1928年雷德尔开始担任德国海军部长,这位后来的纳粹海军元帅特别热衷于复兴德国的水上力量,以至与崇尚潜艇战的邓尼茨水火不容。1929年2月雷德尔提出了最初的航母建造计划,希望能建设4艘航空母舰,优先建设两艘。

上图左起.意大利“天鹰”、法国“贝亚恩”、德国“齐柏林”

不过此时的德国没有余力建造航母,雷德尔的方案得不到保守的兴登堡支持,因此德国的航母建造计划在吵吵嚷嚷中渡过了好几年。在此期间英国海军已经初步意识到航母的军事价值,进行了大量的建造企划和实验。

直到希特勒上台以后,雷德尔的航母计划才得到了初步的肯定,虽然希特勒本人也是个大炮巨舰主义者,但他仍然批准了先建造一艘航母的方案。随着德国国力在30年代的迅速飙升,希特勒迅速将建造航母的“Z计划”全面放开,4艘航母全部列在了日程之上。

1935年“齐柏林伯爵”号航母方案通过议会审核。

1936年德国航母开始建造。

1938年12月8日“齐柏林伯爵号”船壳下水,进行舾装。同年第二艘航母也开工建造。

德国人为了这艘航母费劲了心血,还专门为之准备了梅塞施密特BF109T型战斗机,以及“施图卡C”舰载俯冲轰炸机和Fi.167 Il鱼雷机。但它们的上舰进度都缓慢的可以,进度严重拖延了航母的后腿。

这些舰载机为雷德尔的航母带去了麻烦,因为德国海军并没有单独分列出航空兵部队,空军元帅戈林蛮横霸道的将德军全部的飞机都揽到了自己怀里,他声称:“德国一切能飞的东西都是我的。”海军的航母计划被戈林视为争权的行为,因此成为戈林极为抵制的东西,他完全就不配合海军,别说舰载机研制了,连机场都不给你修。

当然,德国海军内部的倾轧也对航母的工程进度起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邓尼茨的潜艇派,他们与戈林结为同盟,通过对元首政治圈的影响,取得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希特勒也对通过潜艇战克制英国更感兴趣,哪怕雷德尔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德国战争海军的水面舰艇与人员训练根本不足以与英国人在海上称霸,哪怕打破交战也极为凶险。

然而希特勒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不行”二字,如果水面舰艇无法达到他迫切的战争需求,那么他的热情也将迅速降温。尤其是听到雷德尔“如今的水面舰队对上皇家海军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怎样勇敢的去死”的言论时,“Z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

1939年10月“齐柏林”号出现了第一次停工,到1940年4月航母再次停工,理由是没有火炮给它用。6月份一切戛然而止,航母距离完成仅剩下20%不到的进度。在操控设备以及锅炉都安装完毕的情况下,德国人完全放弃了“齐柏林”的建造,连带着航空兵的募集训练以及海试准备工作全部停止。7月,航母上刚刚装上的15cm大炮和各型防空被重新拆下,用于海岸防御。船体则被当做海军的库房。

比“齐柏林”更惨的是第二艘动工的航母,这艘1938年刚动工的船体直接被回收,大量的钢材被拆解回炉,迅速的转换为原材料。这艘航母并没有留下名字,只是人们从“齐柏林”的名称以及各种非官方材料中推导出了“彼得·施特拉塞”这个名字。这是位一战时期的海军飞艇指挥官。

希特勒再没有耐心将资源投入到这些巨舰上面去,他甚至对所有的水面舰艇以及雷德尔本人都产生了排斥。潜艇战成为希特勒战争计划中的核心成分,邓尼茨也愈发的如日中天。

对元首来说,最起码潜艇可以发挥更高效的海上封锁,让弱势的德国海军能在海上对英国进行战略性遏制。戈林也很满意,因为这样不必抢走他的空军力量,确保飞机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意味着权力的坚固。以“狼群”战术为本的邓尼茨更是坚信潜艇是德国海军唯一的法门,他也乐于看到雷德尔失势,这样头顶的石头就挪开了。

于是在一群各怀心思又急于在战争面前求成的高层意识下,德国的航母基本画上了句号。1940-1941年的海上战斗也确实显示出水上舰队的不足,海军连战列舰“俾斯麦”号都战沉了。

但恰恰是“俾斯麦”的击沉,让“齐柏林”获得了一次新生的机会。一架从英国刚服役没多久的“皇家方舟”航母上起飞的双翼攻击机打坏了德国战列舰的尾舵,致使它陷入被围困的死局,这让人们看到了舰载机的作战能力。

到1941年底,日本发动了对美国珍珠港的奇袭,6艘航母组成的战斗群长途奔袭,将美军太平洋舰队堵在港内狂洗,一水战列舰被炸得沉的沉翻的翻,航母的作战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1942年5月,经过雷德尔的不断活动,希特勒终于决定重新开展航母的建造工作,要求力争在1943年完成航母的设备安装工作,1944年航母投入使用。

但此时“狼群战术”正值如日中天的顶峰,各种对航母的掣肘仍然接踵而至。最大的阻力仍然来自于空军,戈林一面在元首面前保证,他已经为航母准备好了10架战斗机和20架折叠机翼的“施图卡C”,一面又对海军耍赖,声称空军不可能为BF109T和“施图卡C”的改进单独耗费功夫,更不可能专门设计新飞机。如果让这两种战机上天,德国海军得自己研发弹射器出来。

在这种无奈的现实面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完全成了后妈养的,看看同期与陆军马鹿互撕的日本海军,真是令人感叹不已。

在各种吵吵嚷嚷声和战争的动乱下,直到1942年12月,“齐柏林”才得以进入德意志船厂的浮船坞进行重新整备。

但是噩耗又一次对着命运多舛的德国航母袭来,1942年12月底,德军由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吕佐夫号袖珍战列舰以及6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前往巴伦支海堵截英国运输船队,结果英军驱逐舰顽强的拖住了德军大舰,并很快招来了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巡洋舰,双方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爆发了一场浑浑噩噩的海战。

此战德国水面部队低劣的表现另希特勒大为震怒,他大发雷霆的表示要拆掉全部的水面舰艇,让这些无能的东西都回炉。雷德尔元帅被迫辞去了海军部长的职务,邓尼茨顺利上位。

这时所有的水面舰艇都失去了主心骨,几乎全部处于抛荒状态,此后纷纷迎来拆解和抛弃的命运,更别提还在建造中的航母了。在邓尼茨的领导下,潜艇成为德国海军唯一存在的价值。

“齐柏林”航母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连盟军都懒得去轰炸这反正完不了工的东西。面对这艘完工近9成的心血之作,德国人又狠不下心拆解回原料。因此“齐柏林”静静的停在波兰的什切青港中,再也没有挪过窝。

1945年,苏军连续大反攻,“齐柏林”落到了苏军手中。溃不成军的德军根本来不及执行希特勒摧毁航母的命令,仅仅将它凿沉在码头。

不过苏联人倒也没有过多理会这艘德国航母,他们于1946年3月将“齐柏林”捞出并拖到了列宁格勒船厂,但并没有将之编入作战序列,而是划为红海军“101浮动基地”使用。具体用途...拖战利品。

1947年8月,西方的侦察机在波罗的海附近发现了“101号基地”的身影,据说当时苏联人已经完全不拿豆包当干粮了,这艘第三帝国熬尽骨血的航母,成了苏联的训练靶船,正在轮番遭受轰炸机的攻击。

就这样,德国海军的航母梦彻底化为烟云。

我军装备发展历程中有哪些「摸着鹰酱过河」的典型案例?

兔子是最大的美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在硝烟中诞生的军队,在与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人民军队善于向对手学习,逐步完善自己,从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现如今,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军虽然是我们的假想敌,但是我军也在很多方面学习强敌。军迷中有一句戏言:兔子是最大的美粉,走对手的路,最终让对手无路可走。

与海、空军不同,人民陆军在几十年与国内外敌人的军事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由此也建立了“地表最强陆军”的自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备体系,摸着鹰酱过河的例子不算多,但是这也不代表人民陆军固步自封,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以直20。

如果不是军迷,一般人很难从外观上分辨出直20与黑鹰。作为当今最成功、最经典的通用直升机,黑鹰为美国陆军插上了翅膀。人民陆军在“全域作战、立体攻防”的指引下大力发展空中突击力量,美国陆军就是最好的老师。

相比于于陆军,海、空军“以美为师”的例子更多。海军方面,人民海军正在以美国海军为模板,打造一支能够在远洋独立作战的蓝水海军,电磁弹射航母、052D/055驱逐舰、075两栖攻击舰等一系列主力舰艇,都能在美国海军中找到样板。

正在上海某造船厂建造的003型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建造的入门级或者乞丐版福特级,由于在核动力等关键技术方面尚达不到美帝的水平,先建造这样一款入门级福特找找感觉,传闻中使用核动力、排水量约10万吨的004型航母才是我们的目标舰。

而我们的052D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国阿利伯克级的缩水版,而055型驱逐舰则是阿利伯克PLUS。

至于075型两栖攻击舰,则就是中国版的”黄蜂级“。075型1号舰今天发生了不小的意外,真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行文至此容笔者歪个楼,我们的海军不仅在装备上紧跟蓝星最强,而且在军服上也积极学习,看看上图,只能靠脸部特征来分辨哪是美国海军、哪是中国海军。

空军方面摸鹰酱过河的例子也不少。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西蜜月期开始,中国空军就开始从苏式空军向美式空军转变,在战机的研发上全面转向美国标准。

歼10是我国第一款完全按照美军标规范研制的战斗机,各方面都跟美国的F16很相似。

而歼20则完全对标F22,当然也凭借后发优势针对F22的缺陷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提升,比如载荷航程新能。

至于沈飞的这款四代机,大家自己体会。

除了战斗机,中国空军在其他机种上也向美国同行学习,比如运20就是对标美国的C17,运9对标C130,还有下面这个大家伙......

虽然严格保密,但是这个大家伙应该与B2差不多一个模样。

相比于陆海空军向强敌学习的热潮,我国火箭军作为全球范围内都独一无二的武装力量,与美国同行交流很少,但是也有案例,比如长剑10巡航导弹。

长剑10巡航导弹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的”战斧“。

当然,作为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独特的军事力量,我国火箭军部队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积攒了不少独一无二的”撒手锏“,比如中程弹道导弹和超声速导弹技术,美国同行现在也向咱学习呢。

在推出《中导条约》后,放开手脚的美军正在大力发展中导技术,正在研制的某些装备正是以我军为模板。

总之,善于学习是一支优秀部队的良好品格,而且我们学习的对手是世界第一军事力量,这没什么丢人的,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是,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不仅仅依靠武器装备,这支军队一往无前、战无不胜,靠的是独一无二的灵魂,这一点是我们与其他军队最本质的不同。人民军队,向前、向前、向前!!!

日本10陆战坦克究竟如何?

说到坦克,那基本都要从机动、火力、防护三大方面来分析。而日本的10式坦克也是其国产的第四代产品,服役时间也短,受关注度还是挺高的。

首先聊聊它的火力吧,这方面10式坦克比90式坦克要强一些,虽然都是一样的44倍口径120毫米主炮,但却是改进型号,可以使用增强型装药与强化弹芯的新型弹药,相当于德国DM53型穿甲弹的威力,2000米距离上的破甲深度最大为750毫米。比90式坦克使用的炮弹要提升威力33%,不过10式坦克的主炮无法发射炮射导弹,这样战力有一定影响。10式这个穿深不如我国的二期弹,比我国的一期弹要好一点。但是对上我国三期弹,10式坦克就废了

在火控系统上,10式坦克比较强悍。配备了第四代移动目标自动跟踪火控系统,拥有炮长自动搜索与跟踪多目标能力,这使得10式坦克反应极快,低于6秒,加上先进的热成像仪与最新型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有很强的远距离与夜间作战能力。日本方面自称在动对动射击中10式坦克打出100%的成绩,就算是在高速转弯时也能击中对手。其辅助武器为一挺M2并列机枪还有一挺7.62毫米车载机枪。

防护性能上 10式坦克采用了日本国产的先进复合装甲,由高抗弹性滚轧均质钢板配上夹层的非金属材料(疑似陶瓷)再加上一层超高硬度钢,还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据说对破甲弹与穿甲弹都有很不错的防护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威胁等级不同增加或减少钢装甲模块,如有损坏可轻易更换。不过具体多厉害还需要在实战中获得检验。

除了硬防护之外,10式坦克还有软防护,包括激光告警系统与主动式红外干扰器,前者可控制发射烟雾弹隐蔽坦克,后者则可对反坦克导弹进行干扰,使其失去目标失效。另外10式坦克也把90式的炮塔下部窝弹区给填上了。

10式坦克的动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坦克全重44吨,配1200马力发动机,吨推比27.2,使用液压式无级自动传动系统,最大公路速度为70公里每小时,配备液气悬挂能够自主调节车身俯仰,具有良好的山地性能,同时其倒车速度最快也能达到70公里,这是其一大特点。不过过于先进的动力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就是可靠性比较感人,另外对高温、严寒的耐受性也比较糟糕。

既然是新一代产品,那么10式坦克的电子设备也是先进的。10式坦克配备有C4I技术网络信息共享,可以轻松获得战场态势,有利于编队作战。当然,这么先进的坦克最终是要用到实战中才能获得检验,因此是否真的强大,还需要战场上见分晓。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 weinxin
小辉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