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嵊州同城游游戏大厅,会稽山典故?
历史上山阴、会稽两县的管辖范围,"山阴不管,会稽不收"的典故。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原吴越之地设置会稽郡。会稽郡北起今江苏长江南岸,南至今福建北部,辖26个县,其中钱塘江以北(西)13个县,钱塘江以南(东)13个县。这26个县当中有一个大县,就是山阴县。山阴之名,是因其地处会稽山之荫(北)而得之。史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东巡会稽,登天柱峰,东望大海,更名"大越曰山阴",天柱峰始称秦望山。至东汉中,吴、会分治后,会稽郡辖境缩小,囿于钱塘江以东,以山阴县为郡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户口的增加,山阴县在全郡的 地位越来越显要。至南朝齐代,就有人建议将山阴析为两县。公元557-559年(南朝陈代永定年间),原山阴县分设山阴、会稽两县,包括郡城在内,西部为山阴县,东部为会稽县。从此,历史上便有了山阴、会稽两县并设的局面。后一度时分时合,815年即唐宪宗元和十年起始成定制。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会稽郡改置越州。以后,越州又升置绍兴府(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即公元1131年起),行政区划屡有变更,而山阴、会稽两县一直并设,今绍兴城一直是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同时又是山、会两县的县治所在地。这种郡(州、府)县同城而治及两县同城而治的格局,迄于清末,历1300余年不变。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山阴、会稽两县合并,隶属绍兴府。笠年,民国成立,废除府制,实行省、县两级制,绍兴县直属浙江省政府。此后又先后隶属会嵇道、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县先后隶属绍兴专区、宁波专区、绍兴地区、绍兴市。1983年,划绍兴县城区和城郊6乡建置越城区。
历史上山阴、会稽两县的分界线是贯穿绍兴府成南北的府河,故又称界河。界河由南而北,自植利门(南门)流入,经鲍家桥、舍子桥、大云桥、清道桥、县西桥、小江桥,折而向东,经香桥又北折,经咸宁桥、安宁桥,出昌安门,注入三江口,中间支流纵横,皆可通舟楫。其上桥梁甚多,皆连接山、会两县,河西(小江桥至香桥段为河北)是山阴县境,河东(小江桥至香桥段为河南)是会稽县境。故同处一城,世居小江桥北笔飞弄的察元培 自称山阴人,世居都昌坊的 周豫才(鲁迅)自称会稽人。
那么,倘有发生在两县界河上的公案该由谁来处理?于是绍兴民间就有了"山阴不管,会稽不收"这一名谚,也就有了关于明代才子徐文长(徐渭)智赚山会两知县,为民请命的传奇故事。
20世纪70年代,在扩建绍兴城内主干道解放路时,有关部门以拆(房)和填(河)为能事,将府河大江桥至大云桥一段(约占府河全长的三分之二)填平,改为路下涵洞。千百年来贯通绍兴城南北的府河从此不河矣!
浙江除了杭州宁波外?
明确告诉你,浙江省第三城只会是温州都市区。
不管温州都市区今后的发展怎么样?政策指引我想是温州成为第三城的必要条件。
浙江省结合目前浙江省的情况,以其浙江省5600万人口,总共在浙江规划建设四大都市区。
四大都市区第一杭州都市区,第二宁波都市区那第三温州都市区和第四金义都市区。都市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的四个区块,温州地处在浙江海西区域,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2019年,浙江省各地区GDP情况看,温州市与GDP超过6600亿,排名浙江省第三,与第四名绍兴市实际拉开了距离将近900亿,而且GDP增速要快于绍兴市1个百分点。
从目前形式上看,绍兴市在经济上,在近几年追上温州市可能性非常小。
你再来结合2019年浙江省各地区人口情况看,都是是浙江省第二大常住人口地区,超过930万人在温州地区生活与工作,还要要高于宁波市850万。
虽然温州近几年出现人口流出,但随着温州市经济回暖及温州十四五计划打造千万人口城市,那么必然在人口流入政策上将给予较大幅度的倾斜。
一个地方的强大与繁荣,离不开人口的加速聚集,我看产业的支撑和就业机会的多样性。
温州市作为海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整个浙江,除开杭州与宁波,温州是无法替代的,不管其他城市怎么发展?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否超越温州,温州注定是浙江省第三大城市。
任何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上层的顶层设计,既然上层选择了温州作为第三大都市区的发展,我们应该齐心协力看好温州,支持温州发展成为浙江省第三大城市。
绍兴市应该是除温州后,浙江省第四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但是由于距离杭州与宁波较近,未来的绍兴市只会成为杭州都市区和宁波都市区的辐射区,只会与杭州、宁波协调发展。
这几年随着上海产业的外溢,嘉兴也成为各大企业投资的热土,当然,嘉兴市也改变不了,成为上海产业与杭州都市区的辐射范围,在未来的定位上几乎没有可能超越温州。
人口小市不可能做到超越千万级大城市的目标,湖州市与丽水市、舟山市、衢州市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人口小事。
而金华地区由于金义大都市的建设,未来金义都市区将成为浙江省第四城。在产业和人口上未来也不太可能会超越温州,所以温州必然会是浙江省第三大城市。
今后温州需要巩固第三城,我想有几个必要条件:
1.温州市区需要融合乐清市,瑞安市与永嘉县与三地相互融城、协调发展。
2.要不断做大龙港市温州副中心的位置,突出龙港成为平阳苍南的发展核心,做大鳌江流域。
3.人才引进上一定要扩大,与长三角地区最好的政策,最好的待遇,保证人才能够在温州安家置业。
4.发挥温州金融服务优势,优化产业提升品质。
5.轨道交通一定要四通八达,吸引年轻人来温州。
结论
未来的温州将是海西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浙江省第三大城市,人人向往的温州,人人惦记的温州。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