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重点核查抛售股票,目前公司的情况如何?
非常感谢兄弟们的邀请,我是牛哥说投资,目前就职于深圳天风证券证券深南中路营业部担任投资顾问兼投顾总监一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记得点赞!
京东股票下跌,目前公司的情况如何?最近京东的股价大幅下挫,一方面是由于本身业绩不够靓丽,出现下滑,另外一方面,因为“刘强东性侵”丑闻,使得股价大幅下跌。下面牛哥就京东的股票本身的情况,给大家说一下,希望对大家的投资有所帮助。
京东:日线
京东股价最近几个月跌的比较多,主要的下跌原因还是一季报和中报业绩下滑,这是下跌的主要原因。
业绩情况:
2018-03-02详情>>业绩披露: 2017年年报每股收益-0.05元,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96.00%
2018-05-08详情>>业绩披露: 2018年一季报每股收益1.07元,归母净利润15.2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37.88%2018-03-02详情>>业绩披露: 2017年年报每股收益-0.05元,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96.00%
2018年中报业绩大幅下滑
2018-08-17详情>>业绩披露: 2018年二季报每股收益-1.54元,归母净利润-22.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45.72%
中报业绩下滑,是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此次刘强东涉嫌性侵的丑闻,导致股价大幅下挫,本来一些机构就做空京东股价,这样一来,跌的更快。
机构持股信息:
大家,可以看到京东京东的机构持股信息,从2018年1月份一来,机构都是处于减持状态,处于净卖出的状态,卖出和减持的比较多。
刘强东持股信息:
比较巧合的是,刘强东本人,在2月28日也减持了533.76万股,虽然减持幅度不大,但是也说明一点,要不是缺钱,要不就是对公司未来不看好,或者纯粹就是短线交易。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套现,在A股当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对于未来的,京东该何去何从呢?特别是在刘强东本人陷入“性侵”丑闻事件,对股价影响非常之大,所以刘强东本人,对公司未来影响较大。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股票中利空出尽是什么意思?
股票中利空出尽通常表示一只股票或整个市场的不利消息已经全部被公布和消化,市场已经反应到位,股票价格已经跌到底部,随后可能会出现上涨的机会。
当一只股票或整个市场面临利空因素时,如公司业绩下滑、财务问题、行业不景气等,投资者可能会出现恐慌情绪,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当这些利空因素全部公布并且市场已经充分消化时,股价可能已经反应到位,市场情绪开始稳定,投资者开始重新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
全球股市抛售潮可以告一段落了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首先需要理解“货币到底是什么?它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样一个本质上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只有理解了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金融现象内在矛盾得根本规律。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交易媒介”这个概念,这是“货币”最核心最根本的属性,其他一切“货币”属性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也就是说,货币是一切实物商品、服务和资产所代表的“财富”的衡量“尺度”,但他仅仅是一个衡量工具,是一把尺子,它并不是“这些商品、服务和资产”本身。当然,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尺子”,美元,英镑,人民币,日元,欧元等等,都是不同的尺子,用这些不同的“尺子”量出来的“财富”得出了不同的数据,但“财富”本身并没有变。
为了好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就单纯以实物资产举例说明,假设你有一个10000公顷的农场,种植了小麦,你还养了1000头牛,这些是你实际拥有的财富,无论这些东西是用什么样的货币计价,你的实际“财富”是没有变化的,所变化的只是名义上的数量。
为了便于更大范围内完成交易,这些不同的尺子就需要确定一个兑换比例,这就是汇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大家公认的基础就是黄金,但是由于现在社会交易的增长太快了,黄金数量增长明显赶不上国际贸易的增长,那总不能随时开会来研究各国货币与黄金的“兑价”标准吧?说到底即便可以这样做,也就是像我们小学学习“比例问题”一样,各国货币都锚定黄金,然后再确定相互之间的比值,单从静态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比值”关系,因为如果基数恒定,那么拿掉这个恒量,各国货币的“比值”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大家最后可以接受以美元作为国际基础货币的逻辑所在,大家就不必那么麻烦了,只需要锚定美元就可以了。从逻辑上说,这一点毛病都没有,所以后来的国际汇率就变成了现有机制。
但是各国货币的价值说到底是各国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所以这一定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就是说“汇率”一定是波动的。
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产生以后,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就是如果没有“货币”,那么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财富”,只有靠交易者的主观判断值还是不值,但肯定这会有矛盾,主观估计总会有“偏差”的,但你自己是肯定知道哪些是你的核心财富,土地上的麦子收成每年不同,牛还会下小牛,无论你怎么交易,你都不想丢失你最核心的资产,也就是土地,对吧?所以这些交易偏差就总会来回修正,不至于太离谱。
但是有了货币以后,这个“偏差”就会越积越大,因为你会误认为货币才是财富,渐渐地,你对财富关注的注意力就从最根本的“实物”转向了“货币”本身。
而国家只需要通过货币就可以达到财富分配的目的,就是说别人要想不公平滴得到你的财富,在没有货币之前,他只能抢,但是有了货币,他就可以很合乎规则地让你自愿地“抢到”你的财富,这种不公平是非常隐含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
当然这一套规则是非常复杂的,在货币社会,深刻理解了这个规则的精英们是极少数,他们就可以不断地通过操纵货币来
收割普通大众的财富,因为这时候货币就变成了分配财富的工具。就像美国应对疫情,表面上看,美国是在印钱发给穷人,穷人肯定觉得这是好事,但为什么美国贫富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了呢?就是因为即便你比那些顶级富豪算是穷人,但你总还是有点财富吧?富豪和精英们要想收割你的这点财富,他又不能去抢,但是白给你“货币”,也就像赌场送给输光了的赌徒筹码,你再玩还是输,于是你可能只有白给他干活抵债,或者卖儿卖女了,等等,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到精英们手里。所以你看,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无用的”这句话虽然很不好听,前段时间大家都很反对,但是现实中就是这么残酷,大多数人不但是无用的,而且存在的意义就是被精英们所收割和剥削,这就是血淋淋的事实。所以你看年轻人躺平了,反而资本更着急,因为没法收割你了啊。当然这是题外话。
既然我们理解了“货币”只是财富符号,它不是财富本身,那我们再说美国升息降息这事。我们都知道美国是靠着升降息,形成美元潮汐来收割全世界,非美货币贬值就是结果,因为别的国家尺子“毛”了,全球美元荒了,所以以美元计价再来收买别国资产的时候就可以少花钱多办事,也就是收割别国资产了,但是我问你,这些资产本身变没有?肯定没变。这种游戏美国玩了几十年,这次美国还是想故技重演。
但是很显然,各个国家也看明白这个游戏逻辑了,所以在拼命抵抗。去美元化就是最根本的办法,也就是说,我不用你那个“尺子”来衡量我的财富了,这就形成了这次的其他国家以实物资产为背景来对抗美元货币资产的形势,这与以前的美元潮汐是不同的,典型的就是欧佩克与俄罗斯联合减产石油来保油价,因为美元霸权的基础是石油美元,所以这一次美元升息,国际油价就跌了,但是俄乌战争后,欧佩克国家不但不理会美国增产石油的要求,反而联合俄罗斯减产石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欧佩克+与俄罗斯合作,以实物对抗美元货币,这是根本性的对决,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会产生长远深刻影响。
那么美国能够还持续升息来提升美元,压迫各国货币贬值嘛?实际上美国也存在非常大的困难。第一是长期以来美元超发,美元强势就会造成美元回流美国,虽然这确实打压了其他货币,但是由于美元高利息,回流美国的美元不买股票、不买房、不消费、不投资实业,就只能在美国银行体系里面趴着,你看美元逆回购的规模就知道,这些钱都在空转,这样美联储要付出的利息是惊人的,长期僵持下去,无论美国财政还是美联储负债表都是承受不起的。
美国经济之所以现在还表现强劲,其实只是“货币”层面的看起来“强势”,本质上美国的实物财富增加了吗?没有,他必须打倒了别国才能吸到血,才能延续下去,但是现在你看美联储加息这么剧烈,除了斯里兰卡破产以外,其他国家虽然难受,但是都没倒下,这样美联储就很难受了,他要么继续疯狂加息但是他国内的通胀是受不了的,越加息就越没人投资房产、实业、股市,经济就越下滑,他再加息很可能美国经济自己就陷入崩溃。要么他就只能货币政策转向,再把美元放出去,而且美国还担心,如果过分抽紧国际上的美元,很有可能被别国去美元化,那样的话,即便美国再想把美元放出去都做不到了,那就是要了美元霸权的命,人家都不用你美元这把尺子来衡量自己的财富了,你还怎么捡便宜?所以美国其实很困难,美元加息与否陷入两难。
股市大跌意味着什么?
最近,已经跌到麻木了。有人甚至惋惜:早清仓就好了,或许能躲过大跌!
其实这种焦虑背后反映的正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也就是想要择时的冲动。熊市里择时是因为我们恐惧,生怕多亏一分钱;牛市里择时则是因为我们贪婪,生怕少赚一分钱。
历经数次下跌,回撤均超40%
先不说在牛短熊长的A股择时有多难了,就连在牛长熊短的美股,投资大师巴菲特想要躲过大跌也并非易事。
有人甚至感叹:成为传奇的路上,不知道要遭遇多少次“倾家荡产”!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出现了“漂亮50行情”,这些股票主要是盈利增速高、业绩波动小的大市值成长股,比如可口可乐、IBM、麦当劳等。
据统计,1970年7月1日至1971年5月这一阶段,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上涨42.3%和37.8%,不少“漂亮50”股票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超额收益。
(wind,19700701-19710501)
但随着经济发生变化,通胀上行、货币政策收紧、石油危机等黑天鹅事件,金融市场出现急速下跌,1973年至1974年熊市期间“漂亮50”成分股一路腰斩,跌幅超过标普500指数。
数据来源:wind
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股价从1973年的每股90多美元跌到1975年10月的每股40美元左右,跌幅超50%(数据来源:wind)。
我们再来看看巴老遭遇的第二次大跌,时间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喻为“科网泡沫”。
国盛证券将1998年10月作为这场泡沫诞生的起点,2000年3月最高点做为泡沫的顶点统计了主要指数的涨跌幅情况,从行情起点到泡沫顶点,纳指、标普500、道指分别上涨571%、204%、159%,泡沫破灭后分别下跌78%、45%、27%(wind)。
而在这场泡沫中,伯克希尔的股价也出现了大幅下跌,距离高点曾一度回撤超45%,遭受到了不少媒体和分析师的口诛笔伐。
那这是最后一次了吗?当然不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来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均超30%(wind,20080101-20081231)。
伯克希尔的股价也从2007年12月每股99800美元跌到2009年7月15日的每股44820美元,跌幅达到56%(wind)。
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从这数次大跌来看,巴菲特并没有做到成功地逃过大跌,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择时很难,不仅仅是对普通人,对投资大师亦是如此。
那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我们到底能从这些大师身上学到什么呢?或者说在市场下跌阶段,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第一,心态上要稳住。谁都会面临低谷,投资大师也不例外。因此,市场下跌时要学会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不轻易丧失信心,坚持做时间的朋友。
今年2月底,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如约而至。和往常一样,信的开头回顾了伯克希尔业绩和标普500指数的对比。过去一年,伯克希尔终于跑赢了标普500指数0.9个百分点。拉长时间来看,业绩更为惊人。
1964到2021年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率是36416倍,而标普500指数是302倍,也就是说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跑赢了标普500高达100多倍。
韭圈儿曾做过巴菲特历年收益率的统计图表,感兴趣的南粉们可以点击图表进行查看。从图表不难看出,在过去长达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老遭遇低谷时刻,但在时间复利的作用下还是获得了惊人的投资回报。
图片来源:韭圈儿
第二,耐得住寂寞,80%的收益来自于20%的时间。
二八法则我们说过很多次,指的是在任何系统中,大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的20%的变量产生的。放到基金投资中也是一样的,80%的收益来自于20%的时间。市场是有波动的,你要能耐得住80%的寂寞,才能收获80%的繁华。
我们来看看巴老历年的收益曲线图,似乎也验证了这一点,99%的财富是50岁以后赚取的。
数据来源于网络
第三,下跌行情坚持定投。在市场磨底阶段,很多人耐心、信心都快磨没了,就像南粉感叹地那样:最近连账户都懒得看!
但往往在市场低迷时刻,我们却鼓励大家用定投的方式来进行低位布局。周定投/月定投都可以,定投金额大家也可以量力而行。
我们也曾对市场下跌定投效果进行过统计,历史数据显示定投往往有助于分散风险、摊薄成本,收益率和胜率更高!
数据来源:模拟数据来自同花顺iFinD
数据来源:模拟数据来自同花顺iFinD
,时间区间为2006.1.1-2022.2.20,详见注释①。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怎么才能知道大户在大量抛售股票?
真正会做股票的大户,他抛售的时候是很难发觉的,大户既要当心被庄家发觉给揪出来,又要防着散户抢在自己前头,其操作的隐蔽性比庄家要更高才好。
即使他抛完了,除了庄家,散户可能也很难察觉。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