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名单,六个航天员的名字?
航天员名字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陈冬、刘洋(女)等。
1、杨利伟
随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人,太空飞行时间21小时。
荣誉:“航天英雄”,“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2、费俊龙
随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太空飞行115.5小时。
荣誉:“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3、聂海胜
随神舟六号飞船、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是神舟十号乘组指令长,执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操作。
荣誉:“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4、翟志刚
神舟七号乘组指令长,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太空飞行2天20小时18分,神舟十二号备份航天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荣誉:“航天英雄”,“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5、刘伯明
随神舟七号飞船、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神舟七号乘组02号航天员,太空飞行2天20小时18分。
荣誉:“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6、景海鹏
随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神舟七号乘组03号航天员,随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与天宫一号对接。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与天宫二号对接,太空飞行33天。
荣誉:“英雄航天员”,“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二级航天功勋奖章”,“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7、刘旺
神舟九号01号航天员,首次太空对接操作第一责任人,太空飞行13天。
荣誉:“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8、张晓光
随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担任02岗位,太空飞行15天。
荣誉:“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9、陈冬
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并与天宫二号对接。
荣誉:“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10、刘洋(女)
随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中国首位飞天女航天员,太空飞行13天。
荣誉:“英雄航天员”,“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神舟十四号首次出舱任务?
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时,通过的门是位于空间站核心舱节点舱的出舱口,舱门口径为85厘米。而本次任务,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门”,这个“大门”舱门口径达到了1米,让航天员在身着舱外航天服的情况下,能够更从容地携带设备“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神舟十四号飞行最大高度?
为393.44公里。原因: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的数据,神舟十四号于2021年4月29日发射升空,飞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为208.46公里,远地点高度为393.44公里。延伸内容:为了顺利完成任务,神舟十四号的飞行高度需要精确把握。这意味着需要在设计和实施中考虑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如空气动力学、燃料消耗、地球重力及引力、航天器的结构和材料等。同时,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存和工作也需要充分考虑,如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等。神舟十四号的飞行高度不仅代表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更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标志。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落地后的第一餐都吃什么?
俗语道“上车饺子下车面”,三名航天员落地后的第一餐,面条是必不可少的;当然,除了面条之外,还有其他品类的主副食、饮品,配比科学又营养的同时,还会兼顾个人口味喜好。
平安着陆
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陈冬、刘洋、蔡旭哲平安落地东风着陆场,5日凌晨已乘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接下来为其数月的隔离恢复期,将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天任务前状态的同时,迎接下一次航天任务的筛选。
大家都知道,这次神舟十四号乘组,太空出差时间足足有183天之多,平了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在轨驻留记录。十四号乘组返回后,神舟十五号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将接替他们的工作。
神舟十四和十五号乘组合影
在轨驻留6个月,在失重的环境下,身体各器官、系统面临各种考验,比如体液头部分布引起的头晕、鼻塞、腿部供血不足,以及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等。
既然身体机能面临这么多的考验和挑战,无疑,“食补”是最直接、最基础的方式,那么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落地之后的第一餐会吃些什么呢?
首先,第一餐是在医监医保车上进食的,登机前就完成了第一餐的进食
看现场直播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返回舱舱门打开之后,三名航天员被现场医监医保团队用特制的功能椅抬上了三辆橙色的医监医保车,而第一餐的进食也是在车上进行的。
说到医监医保车,这是为航天员落地后提供地面保障的装备,属于特种车辆,车上除了配备各项医疗救护设备及医监医保人员之外,还配备了卫生和洗漱设施,车内的空间能达到12㎡。
在车上,医监医保团队会为航天员进行血压、血氧、心率等9个大项31个小项的医监医保护理,同时协助航天员把宇航服取掉,换上其他衣服。稍作休息之后,返回地球后的第一顿“大餐”就开始了。
橙色医监医保车
注意,这个过程完全是在医监医保车上进行的,航天员进入车辆后,载着他们驶往机场,在登机前往北京正式开启隔离恢复前,进食就已经完成了。
从时间轴来看,4日晚上8时许平安落地,5日凌晨就乘任务飞机抵达了北京,也就是说进食是在登机之前,在医监医保车上完成的。
5日凌晨抵达北京
二,第一餐会吃什么呢?面条和羊汤必不可少
从4月16日神州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的食谱来看,主副食有20多个品种,包括主食面条、馒头、小米粥,副食土豆丝、醋溜白菜、榨菜、香肠、黄瓜、西红柿、西瓜等,朴素又营养。
这才神舟十四号也不例外,主食中同样包括面条,面条几乎是航天员返回后,第一餐中必不可少的。
神舟十三号第一餐食谱
为什么第一餐都要吃面条呢?
除了暗合“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之外,其实第一餐吃面条是很有讲究和科学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返回时“长途跋涉”,身体处在一个比较疲倦的状态中,尤其是经历了从失重到承受地区1G重力的转换,消化系统也很难适应。
而面条是一种清淡又很好吸收的食物,不会给消化系统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面条是首选。
当然,第一餐在充分考虑膳食营养搭配、着陆初期再适应之外,还会考虑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喜好,而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员有两位祖籍是河南、一位是河北,都是喜食面食的北方人,吃面条也是迎合个人口味的需要。
除了面条,羊汤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十三号还是十四号乘组,第一餐中都有“清炖羊汤”,为何羊汤必不可少呢?
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最主要的是长期失重环境中,消化系统会发生一些改变,第一餐要避免食用生、冷等对肠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高纤维素、低脂、高蛋白食物为主,这样的食物易消化、不油腻,而且营养丰富,清炖羊汤恰好就符合这一特点。
另一原因是羊汤能驱寒、补气,事实上,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的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这个季节多风、低温,极端天气下,该地区温度能达到零下26℃,出舱航天员面临着低温的考验。
尤其是本次十四号返回是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着陆,低温考验无疑更大。所以进食羊汤,有很好的驱寒效果。
当然,喝羊汤驱寒不是最主要的,事实上上文我们提到的医监医保车中,配有空调,车内温度较高,航天员在返回后立即被抬上了医监医保车,在外暴露的时间很短,温度还是有极大保障的。
除了面条、羊汤必不可少之外,还配有其他的副食、蔬菜水果和饮品:
比如主副食中,还有小米粥、小花卷、番茄、牛腩、清炒土豆丝等,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使用;
再比如水果中,有葡萄和柚子;
而饮品中,以鲜榨玉米汁为主,鲜榨玉米汁能出现在第一餐的食谱中就更有讲究了,它具有通便软肠道、加强肠壁蠕动、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特点,同时还有健脾、调胃、利尿的作用,这无疑都有利于肠胃系统的快速恢复。
总之,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第一餐,除了要考量膳食营养搭配、迎合长时间失重环境下的肠胃变化之外,另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航天员个人口味的喜好。
三,再来看一下我国航天员“太空餐”的变化:
从2003年我国首艘载人飞船,到今年神舟十五号升空,我国已有16人进入过太空执行飞行任务。
在近20年的载人航天事业中,航天员的太空餐也在发生变化和进步、改良,比如“第一人”杨利伟那时候在太空中主要以不需要加热、加水的即食食品为主,品类也只有二三十种,选择性还是比较少的。
到了2005年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执行飞天任务时,已经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了,品类也达到了四五十种。
2008年的神舟七号、2012年的神舟九号,太空餐品类进一步扩充;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甚至推出了餐食定制,选择性更多了,航天员的口味偏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如今,航天员的太空餐就更“丰富多彩”了,不仅一日三餐不重样,而且为了保持出舱作业对体力的高强度要求,还加入的夜宵、点心,真正实现了太空“餐食自由”,最大程度上为航天员提供热量和体能支持,更好的完成各项太空任务。
其实太空餐的变化,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背后的保障团队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不断的添砖加瓦。
综上,神舟十四号的三名宇航员,返回后第一餐的配置是相当丰富、科学的,面条和羊汤几乎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副食、蔬菜、水果及饮品,在最大程度提供营养支持的同时,也会照顾航天员个人的口味偏好,让其真正找到“回家的感觉”。
接下来,三名航天员将进入到恢复疗养期,在保障团队的悉心照料下,身体各项机能也会逐步调整到飞天前的状态和参数,之后便会进入到正常的日常训练中,迎接下一次飞天任务乘组的筛选。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神舟十四号的三位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宇航员分别是陈冬,刘洋,蔡旭哲,他们三个人之所以能够被选上,其实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素质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才能够从那么多的航天员当中脱颖而出。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