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我国首位升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所在的机组是,神舟十四和神舟十五乘务组在太空交接吗?
家里不能不留人啊~
中国空间站目前实行的是地面轮换制,也就是说上一批宇航员返回地面以后,下一批宇航员择机选择时间再次从地面飞入太空,进驻咱们的空间站,这种方法虽然安全可靠,但是空间站却有一段时间处于长期无人值守的情况,不利于后续实验室的开展,因此咱们也要学习国际空间站的做法,进行在空间站里交接,双方人员进行短暂的交流探讨,这不仅是对任务的交接,也是对空间站各种情况的汇总,能让我们接替的宇航员第一时间了解相应的情况,毕竟空间站建成以后马上就要投入实验工作,实验工作不能中断,所以交接在宇宙之中,也被称为在轨交接。
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自2021年4月29号发射至今,已经在轨运行一年之久,这一年来经过神舟十二,十三乘务组的驻留验证,已经具备接下来组合的条件,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飞船,携带三名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的任务也是非常频繁,不仅要完成两个实验舱和核心舱的交汇工作,还要完成专为的工作,配合地面展开两舱最合体以及三舱组合体的工作,同时还要进行气闸舱出舱以及大小机械臂的实验工作,可以说三名宇航员这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一环扣一环,在轨这183天,任务确实繁重。
在轨轮换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实验工作
很多人可能对于在轨轮换不是特别清楚,其实简单来说,在轨轮换就是在空间站里轮换,咱们两批宇航员在空间站里交汇,届时空间站里将会迎来短暂的6人值守盛举,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载人航空迈入新的阶段。
6人值守当然是临时的,毕竟6人队伍对于空间站的负荷压力很大,氧气,入厕等都需要考虑,因此咱们交汇工作只是暂时保持10天,之后神舟十四号乘务组会返回,而神舟十五号乘务组会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空间站临时停留6人长达10天,核心舱只有三个休息区一个厕所,怎么合理分配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在神舟十四号乘务组执行任务时的两个实验舱组合了。
咱们的空间站任务是一环扣一环,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是神舟十四乘务组组合的任务,而其中梦天实验舱增加了3个睡眠舱和一个卫生间,这样组合完成以后,换班期间就有6个睡眠舱和两个卫生间了,即便有人坏肚子的话,也够分配了。
当然了,咱们实验舱要进行上千种实验,很多实验是不能离开人的,因此不会存在所有人都休息的情况,6个睡眠舱绝对够用。
未来空间站全面建成,或许会存在6人值守的情况
实际上我国空间站已经对于国际空间站要进步很多,我国空间站有独立的睡眠休息区,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可以放置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就拿咱们的女宇航员来说,就在自己独立睡眠区放置了女儿送给的娃娃,这样也能缓解在太空中工作的紧张,让自己精神得到放松,这也是有利于任务的开展。
空间站全面建成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6人长期在轨执行任务的工作,这是因为后续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国家的宇航员登入我们的空间站进行生活和实验工作,因此短暂的在轨交汇,即是对接下来6人在轨压力的测试,也是为未来多人停留做好基础。
我国空间站目前持包容态度,即一同研究太空有关的事宜,可以允许他国宇航员在经过审核以后停留我国的空间站,进行实验与研究,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也在采访时表示过,我们的空间站开放持包容态度,欢迎更多的国家加入并一同学习进步。
如今已经有多个国家申请加入我国的空间站项目,同时未来很有可能会有多国宇航员进驻我国的空间站之中,而届时6人在空间站里生活,压力和问题一定会出现,所以我们提前进行短暂的考量,将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并及时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宇航员进入我国空间站,目前有两种方式。
其一就是搭乘我国的神舟飞船,其二就是自己做自己的飞船。
如果搭乘我们的飞船,想必要缴纳不菲的“船票”,而我国不缺钱缺的是技术,很可能需要拿一定的技术来进行交换。
如果乘坐自己的飞船,目前有能力研究载人飞船的只有中美俄三国,美国制定的《沃尔夫条款》禁止了与我国的太空项目合作,因此只有俄有可能有这样的飞船了。
但是俄飞船的对接口与我们的还不同,所以很大可能都要乘坐我们的神舟飞船进入空间站。
我国目前同外国的航天联合实验,多为外国进行设备研制,通过运输将设备运到我国,然后通过天舟货运飞船运到空间站,由我们的宇航员进行组装调试和实验,最后实验成果利用天链卫星进行传输,或者由神舟飞船返回的时候带回来。
未来,很有可能是他国宇航员自己研究,自己进驻空间站。
本次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任务繁重,实验项目很多
这次神舟十四乘务组进入空间站以后,要完成的工作很多,不仅要建立空间站,还要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以及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工作,还要完成5次交汇对接,3次分离对接以及2次转位,2到3次出舱,同时因为组合了两个实验舱,实验舱里还有25台实验柜,要进行20多项实验工作。
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咱们当下空间站已经有一个机械臂里,后续发射的问天实验舱也配置了一个小型的机械臂,该机械臂不仅更加小巧灵活,而且还可以同大机械臂联合使用,大小机械臂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机械臂,在舱外工作的范围更大,作业覆盖的范围更广,可以进行更多的精细工作。
同时大小机械臂各司其职分工不同,又能互相配合实行联动,完美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
此外咱们这次两个实验舱的组合,可以说彻底改写了中国没有太空实验舱的历史,两大实验舱一个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是微信你离科学研究的。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是进行科学研究,配备了生命生态,生物技术和变重力科学等实验柜,可以对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在外太空环境中生长,发育,遗传,衰老等问题进行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是微重力研究,材料科学,燃烧科学,流体物理等方面的研究。
探索太空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变化
有些人认为探索太空意义不大,对咱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改变。
实际上探索太空,对咱们的生活改变很大,如当下的纸尿裤,就是探索太空时期发明的产物,早期没有太空厕所,只能用纸尿裤来缓解宇航员的生理问题。还有就是微波炉也是在太空发明的,如今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实际上,美国宇航局做过实验,在太空中投入1美元,就能获得7到8美元的商品和服务。拿美国阿波罗计划来说,共计10年的计划,有超过2万家企业以及200多所大学共同参与,为美国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科学家,而且还带动了美国当时包括计算机,物理,火箭,激光,通信,医疗等多项领域的共同进步,将美国整体科研水平提高了一个台阶,美国目前的科技,很多都是在阿波罗计划时期所建立,并领先起来的。
我国目前的太空探索计划,花费的人力物力确实巨大,但是未来能够带来的好处也肯定是更多,有投入才有产出,总是要有先行者。
写在最后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向航天员学习的话语,其实航天员真的非常辛苦,不仅平时要承受很强的训练工作,登上太空也是一项极度危险的工作,对于他们心中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我们确实要学习。
希望我们三名宇航员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也希望后续的宇航员能够平平安安。
祖国强大,我辈当自强!
宇航员上一次天?
按计划,神州十三号的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6个月后,将于4月16号返回地球,目前三名宇航员正在做着离开空间站的准备工作,大家也都期待着我们的宇航员顺利的返回家园。
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有着不可预知的风险,特别是在飞船升空和返回阶段更容易发生危险。宇航员发生的事故,绝大部分都是出现在这两个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工资报酬一定非常高,因为毕竟宇航员的工作意义重大,冒着风险为人类开发宇宙有充当先行官。而这种既重要,又危险的工作,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的。
那么,宇航员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他们上一次太空,能赚到多少钱呢?
要是说起来,大家一定会大吃一惊,宇航员的工资并不是很高,甚至摸不到“高薪”的门槛。而他们每上一次太空,所得到的补助也是有限的。
美国的宇航员,在全世界的宇航员队伍中,工资算是最高的了,即便是这样,他们的宇航员的工资只有固定工资和NASA的补贴。在地面训练时,每月工资10万美元左右,如果有太空任务,会有5万美元的补贴,合起来就是15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是在100万元的样子。如果是上太空的老资格宇航员,工资加补贴就会更高。
虽然这些工资看起来不低,但是美国人的收入普遍都比较高,宇航员的这些工资收入和一些真正的高薪行业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俄罗斯的宇航员的月薪一般在1--2万美元左右,如果去太空执行任务,每月会有3万美元的补贴。如果单从工资收入上看,和美国相差很大,但是对在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的来说,也算是高工资了。
下面说说我们国家的宇航员的工资收入。
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比起美俄两国晚了几十年,对于宇航员的选拔也是从本世纪开始的。但是我们的发展迅速,到目前,我们已经有11位宇航员进入太空,而且后续梯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为开发更加广袤的宇宙做着充分准备。
其实,我国的宇航员的工资也不高,地面训练基本工资也就是1万元左右,如果有太空任务,可以得到4万元的补贴。再加上一些待遇政策,比如住房免费,日常饮食免费,如果折算成人民币,一年大约7、80万元左右。这样的工作收入,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但是如果顺利地完成一次太空任务,回到地面,百万元的奖励还是能有的。特别是这一次三名宇航员在太空足足工作了半年之久,回来会,国家一定会给他们应有的奖励。
我国的宇航员,每个月1-2万元的基本工资,只是比普通的企业职工高一些,我国很多行业的工资,都不止这个数,更不能和大明星相比了。
对于我国的宇航员的工作水平,大家怎么看呢?
航天员是怎样在太空上厕所的?
太空上厕所可不是小事,俗话说人有三急,1961年宇航员就因为憋不住了,直接尿裤子,此事一出,美国宇航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航天员
宇航员承载了全人类的使命,飞往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这是几千年来的梦想,如今梦已成真,宇航员又称宇宙航天员,他们需要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
航天员分两类:职业和非职业
职业航天员比较容易理解,他们从事的就是乘坐飞行器进入太空探索的人员,专业性极强
职业航天员是有明确分工的,按任务分为驾驶员、任务专家和载荷专家,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超凡的工作能力和耐力,还要有渊博的学识,健康的身体,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培养、训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
非职业航天员的种类比较多,他们可以为了政治宣传或者旅游,跟随职业航天员搭载航天器进入太空,旅游者没有太空探索的任务,更像旁观者,军事任务专家也会进入太空执行军事任务,电影里演绎的星球大战,那么军人就要飞到太空探索了,不然何来的星球大战
1961年航天员憋尿事件
1961年,艾伦•谢泼德做为美国第一个飞往太空的宇航员,谁知还未升空,他就尿裤子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穿好宇航服,一切准备就绪,等待着命令,谁知突然延迟发射了,最尴尬的是他想上厕所,而且快憋不住了,本来只去太空15分钟,宇航局觉得速战速决,航天员不会上厕所的
谁知发射延迟,谢泼德越来越急,赶紧报告给了地面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想不到会遇到特殊原因延迟发射
美国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艾伦•谢泼德
我们平时尿急可以靠意志力硬憋,但是总有憋不住的时候,何况宇航员在飞行器上面憋着,是多么的难受,最终谢泼德忍无可忍只能尿在了宇航服里,随后注入大量的氧气进行烘干,但是有一股怪味
首次进入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紧张到想上厕所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加加林前往拜科努尔发射场,他将乘坐东方一号航天器,执行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使命
无疑他的内心是百感交集的,既激动又紧张,毕竟这是史无前例的太空探险,一切充满了未知,他紧张到有尿意,发射场空旷无比,只能跑到汽车一角用轮胎挡着方便
也许是因为过于紧张,当加加林穿好宇航服时,又有尿意了,马上就要发射了,脱衣服已经来不及,工程师替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利用宇航服的通风管道排出去
后来成功发射进入了太空,因为在地面就方便完了,在太空比较顺利,度过了一个半小时,从此苏联赶在美国之前,完成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壮举,加加林也从此被载入史册
宇航员在没有重力的太空,又是如何上厕所的呢?
美国国家航天局会进行基因筛查,选出最健康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毕竟太空环境复杂,而且是失重的状态,上厕所就是一个难题
你是否想过宇航员是怎么进入太空的,他们是怎么吃东西?怎么洗澡?怎么上厕所?一系列的问题,是否让你困惑不已?
宇航员在太空上厕所的时候,尿液可能回收再利用,当成饮用水,空间站的马桶是非常昂贵的,近几年送上空间站的两个马桶,价格高达了2000万美元左右,在地面都不知道可以买几套房子了
有的人会说马桶这么贵,为何不用瓶子解决呢?太空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那里已经是地球之外了,不受地心引力的控制,尿液也不会轻松跑到瓶子去,还会被反弹出来
甚至在马桶方便时,不固定好身体,人也会被尿反推出去,没有太空马桶之前,宇航员是尿到一根特制的管子里,管子里的尿液最终被排到外太空,有的也会收集到一个塑料袋里面
后来美国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还发明了尿不湿,这是一种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的,可以吸收三瓶矿泉水,而且还能保持衣服干爽,在飞船发射,出舱活动或者紧急情况下,宇航员就可以采用纸尿裤来方便了,避免很多尴尬问题
现在纸尿裤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家的日用品了,特别适合婴幼儿
以上是小便的解决方法,但宇航员也需要解决大便的问题,这又该如何处理呢?
可以采用塑料袋,毕竟大的不会乱串,也不会反弹太远,这些塑料袋是有胶带的,可以防止异味的扩散,解手时就把塑料袋粘在身上,结束后就要把这些口子密封好
但因为太空没有重力,方便时就要比地面麻烦很多,闹肚子就更糟糕了
通用废物管理系统—太空马桶
太空马桶的学名叫做通用废物管理系统,这种马桶之所以贵,不仅仅是用来方便的,还可以回收废物再利用
这一套操作系统是可以净化人体尿液的,因为空间站水资源是非常金贵的,向上面运送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尿液直接排放到太空,虽然说最省时省力,但是也增加了运送水资源的成本,还白白的浪费了水资源,因为那一套净化系统,可以把尿液净化为人体的饮用水,老是往空间站运水或者排尿到太空,还会增加航天器的风险,和平号空间站就是因为尿液排放,等到快要退役的时候,才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已经被尿液和洗澡水包裹了,发电效率也下降了40%
有些液体会被冻成冰块,给航天器造成撞击的威胁,所以那套设备净化回收利用,是非常有用的,新型太空马桶贵就贵在这些地方,除了可以回收尿液、洗澡水还可以回收大便的水分,因为大便也有70%的水分
这是一套复杂的操作系统,需要先进的技术,但是不要担心,太空马桶回收的水分,完全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
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作文素材?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带着普洱茶,中华鳖蛋,以及刘旺、刘洋、景海鹏三位航天员进入太空,6月29日,“神舟九号”在太空邀游1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至此,举世瞩目的华丽的“天吻”大戏完美落幕。而备受注目的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也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是她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展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
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并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
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仪表飞行。
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晌,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这一切的幸运,都源于她对飞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王亚平为什么可以做到生育与事业都没有耽误呢?
10月1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翟志刚担任指挥员。目标是在北京时间10月16日0: 23发射神舟13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第一个走出舱外的航天员,航天员叶广福是第一次飞行。航天员王亚萍已经执行了神舟十号载人任务,她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我国第一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杨利伟早些时候说,神舟13号及以后将有女航天员。中国宇航员在轨道上停留6个月是正常的。
王亚平曾经乘坐神舟十号飞行。
王亚平,1980年1月出生,曾担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副队长,安全飞行1600小时。他被评为空军二等飞行员。2010年5月,他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机组。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300多公里高空飞行的天宫一号上,成功为国内6000多万师生进行了一场40分钟的太空讲座。
从“天宫”归来后,王亚萍坚持学习提高,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训练结束后,王亚平会通过慢跑、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王亚平曾说:“在地上时,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时,太空是家,祖国是梦。能够再次飞上太空仍然是我最大的梦想。”
女宇航员有独特的优势。
宇航员将在空间站停留6个月,有网友认为这对女宇航员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女航天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次要送女宇航员出舱,然后一定要送女宇航员“飞”?
“在完成航天任务的过程中,女性其实在天空中有自己的优势。女宇航员在某些方面更敏感、周到、体贴,可能更注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另外,她的沟通能力比较强,可以在太空进行全面的医学研究。”
航天专家庞志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长时间停留半年,女航天员可能会给乘坐带来活力。“女航天员的选拔标准其实和男航天员是一样的,有时候会因为技术原因有一些差异。”
除了王亚平,中国还有一位女航天员,就是乘坐神舟九号起飞的刘洋。
2012年3月刘洋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10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宇航员刘洋的母亲,她说自己在家照顾孩子。刘洋最近不在家,“执行任务”。虽然她偶尔联系她的家,但她没有谈论她的工作。“无论如何,我支持她的工作,为她感到骄傲。”刘洋的妈妈说。
女航天员“飞”会影响生育吗?
有航天领域的专家表示,选择女航天员有三种模式:已婚、无子女、未婚、无子女。已婚是最理想的模式,但在当年进入最后一轮选拔的6名女航天员候选人中,包括刘洋在内的5名尚未生育。
“2010年我国选拔第二批航天员时,有两位女航天员,都是已婚未孕的运输飞行员,比较成熟有经验。”庞志浩表示,太空飞行虽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不会对女航天员的生育能力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女宇航员可以结婚怀孕,也可以结婚不怀孕。我们的两位女宇航员已经结婚,没有怀孕。”庞志浩说,然而,一个已婚且受过教育的女宇航员确实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毕竟,已婚且受过教育的女宇航员更成熟、更有经验,能更好地执行繁重而有压力的太空任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博士认为,生活在太空中会对宇航员的健康产生一些影响,他们的身体会增加,肌肉和骨骼会退化,卵子和精子的质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人体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正常。“考虑到可能对下一代产生的影响,宇航员返回地球后,一般会在休养一段时间后为分娩做准备。”
2012年,在乘坐神舟九号飞上太空之前,刘洋已经结婚但没有孩子。2015年初,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从太空返回后的第三年,王亚平也成功生下了女儿。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
-
- 我的新浪微博号
- 扫一扫关注
-